随着疫情的逐步稳定,很多城市的新增病例清零,全国景点陆续恢复营业,旌德的部分景点也纷纷“开张”。

  疫情防控期间,旌德全县旅游景区实施封闭式管理,全力支持疫情防控工作。3月2日,按照县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及县文旅局有关要求,白地镇江村景区、蔡家桥镇朱旺景区做好科学、有序、合理的疫情防控,正式恢复营业,并迎来了首批游客。

江村景区工作人员向游客讲解江村景区工作人员向游客讲解
江村景区疫情防控培训江村景区疫情防控培训

  为迎接广大游客的到来,江村、朱旺景区严格按照防疫工作要求,加强景区清洁管理,对景区内外进行消毒消杀,强化疫情防控培训,对景区内员工开展疫情防控知识、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培训,同时,游客出入实行体温检测、实名登记,全力保障景区内的环境安全。 

  江村

  江村古建筑群位于旌德县城西南15公里白地镇江村,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江村建村近1400年。

  据江氏宗谱记载,夏禹国相伯益子玄仲,被禹的儿子启封于江国,是为江氏始祖。江玄仲第八十六世孙文学家江淹是南北朝梁时考城人,任宣城太守。江淹五世孙江韶择金鳌山族居,始称江村。

  江村为江姓聚居地古村落,始建于隋唐,明清时达鼎盛。江村枕山环水,布局形似一把敞开的太师椅,村前水口两边的狮山、象山如两扶手。村中玉龙溪、凤溪双溪环绕,结汇村口聚秀湖。江村把青山秀水、风水财富统统锁在村里,形成江村独特的水文格局,完整地体现了封建仕族的审美理念。据记载,咸丰初年江村人丁达8万余口,号称“小杭州”。村中曾有宗祠9座,牌坊18座,书舍9所,藏书万册。“重诗书,勤课诵,多延名师以训子弟”。

  朱旺村坐落于旌德县蔡家桥镇境内,是一个有着13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相传为南宋理学大家朱熹后裔的居住地。享有“小桥、流水、人家”美誉,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悠久的人文历史、独特的建筑景观。

  现有保存下来的明清古建筑47栋,住宅建筑布局合理而独特,具有典型的徽派建筑风格,还有保存较完好的私塾——“凫山书院”,“茶字号”老当铺。

  溪水清澈见底,民居临溪而建,

  一道道独特的风景让人心旷神怡。

  九井十三桥

  横穿村子的河溪上有十三座石桥,溪中有九口水井,这便是“九井十三桥”。

  村中有河、河中有井,但“河水不犯井水”,这是皖南古村落中绝无仅有的风景,著名的典故“井水不犯河水”就是出自这里。

  溪水中间隔分布的九口水井,曾是村里人主要的吃水来源,就是现在,村里依然有不少村民挑着水桶来这里打水。

  水井虽然身处溪水中,但井水来源于地下水,水体并不会流动,而溪水主要来自于地表水,井水的水位又高于地表水,从而形成了井水不犯河水的自然景观。

  此外,村里的水井都是方型的,也教育后人做人做事都要方方正正的。

  小溪之上,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座由几块石板架起的石板桥,每块石板至少都有上百年的历史,虽是简单,却是这座古村 “浓墨重彩”的一笔。

  朱旺村先后荣获中国景观村落、中国传统村落、安徽省生态村、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示范村、宣城市生态村、宣城市“十佳美丽乡村”、宣城市“美好乡村建设示范村”,县“十大写生基地”、县“十佳摄影基地”等荣誉称号。

  (信息来源 丨 微旌德、江村   文章及插图版权属于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