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宝钢湛江局

韶钢无奈淡出

韶钢集团经历了从2003年作为湛江钢铁项目的主导者,到2004年项目引入宝钢集团,再到2006年确定其投资人地位,最终2007年宝钢集团全面介入,韶钢集团的人员则全部撤出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政府行政干预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2003年,韶钢集团开始介入湛江钢铁项目,并在当年11月有了实质性进展,湛江市政府与韶钢集团先后签署了项目合作意向书、合作框架协议。

按照韶钢集团的规划,湛江钢铁项目最初产能仅定为300万吨,至后来提升到500万吨,虽然与目前上千万吨相去甚远,但对于韶钢集团来说已是不小的决心。2003年,韶钢集团的主要资产韶钢松山的钢产量是280多万吨,300万吨相当于再造一个韶钢集团。

韶钢集团启动湛江项目并非一时冲动,这与其自身的经营特点及当地钢铁市场的需求密切相关。

韶钢集团位于粤北韶关,周围有多条山脉,南依演山,北靠莲花山,矿产资源蕴藏量大,拥有矿床、矿点1200多处,是全国有名的“有色金属”之乡。现已发现的矿种有70多种,占广东省的三分之二,其中铅、银、锌的储量分别居全国二、三位。

但是韶关的铁矿石资源并不丰富,韶钢集团自有矿石储量有限,随着产能的扩张,矿石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大宝山矿业是韶钢集团的全资子公司,拥有年产85万吨铁矿的产能,除此之外,大顶铁矿及分布在各县、市的小铁矿为韶钢提供部分铁矿。这远不能满足公司对于铁矿石的需求,只能通过外购的形式解决。

1997年韶钢松山上市时,当年钢产量是87.11万吨,至筹划湛江项目的2003年,钢产量已经达到280多万吨,产能扩张了2.3倍,大量外购矿石不可避免。

相较于矿石自给率达到60%以上的鞍钢集团,只有少量自有矿石的韶钢集团基本属于外购矿石的钢铁企业,这就要考虑矿石的运输问题。

韶钢集团所在的韶关市地处粤、湘、桂、赣四省(区)的交通枢纽,距广州市仅200多公里,京广线、京九线、北江航道,105、106、107 国道构成了密集的交通运输网络,可以方便从周边运输国产铁矿石。

但是,韶钢集团的钢产量持续增加(2007年韶钢松山的钢产量已达到441万吨),加之国产矿石量有限,并且品位逐年下降,进口矿石比重逐年增大。

在韶钢集团的原料结构中,至2007年,国内矿和进口矿的比例各占一半,进口矿中的长期合同和贸易矿的比重也是各占一半。

国内钢铁企业进口矿石的需求量巨大,基本从海上运输,需要靠近港口,而地处内陆的钢铁企业就要额外支付从港口运输到厂的费用,成本自然增加。对于自给原料不足的企业,解决之道就是减少运输费用,靠近港口建厂,韶钢集团涉足湛江钢铁项目的初衷即在此。

韶钢集团进入湛江钢铁项目后,首批进行的工作也正是围绕着原材料展开。韶钢集团一位管理人士介绍,在2003年与湛江市政府签署协议后,韶钢集团即派工作人员前往湛江东海岛,进行物流、投料场、烧结厂的建设。

“韶钢集团先后从总部抽调近200人前往湛江,成立项目专项工作组,开展相关前期工作,在完成土地的‘三通一平’之后,开始相关厂房的建设规划。”

该人士表示,由于最初确定的产能是300万吨,后提高到500万吨,需要的资金量大致在200亿元至300亿元,而韶钢集团的注册资本金仅为8.9亿元,其主要子公司韶钢松山2003年的总资产也仅为80亿元,净资产43亿元,韶钢集团无力独自承担项目建设。

当时的一种解决方案是由广东省的窗口企业粤海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粤海投资”)提供资金,韶钢集团负责具体运作。但是该方案未得到广东省政府和国家发改委的同意,一种较流行的说法是:湛江港靠近军事基地,国家出于军事安全的考虑,没有批准该项目的建设。

在韶钢集团方面看来,与粤海投资的组合,能够解决项目的运作经验和资金两大难题,是最优的选择,除了军事安全的考虑,应该说已是万事俱备了。“韶钢有能力运作这样的大型项目。”韶钢集团下属子公司的一位厂长向《证券市场周刊》说。

钢铁设计院的一位人士并不认同上述说法:韶钢集团是内陆型钢铁企业,虽然大量矿石依赖外购,但公司的规模尚属中型。而像湛江钢铁项目,需要成熟的管理经验和人员配备,以及缜密的流程控制,这并非看起来那样容易。

韶钢集团方面经验的不足,也正是广东省政府担心的问题。据称,广东省政府认为,湛江钢铁项目规模庞大,需要寻找一个有运作港口钢铁基地经验的大型钢铁企业进行合作,而粤海投资是做贸易出身,没有运作钢铁企业的经验,驾驭如此大规模的项目风险太大。

此时,国家发改委在面对国内狂热的钢铁投资潮也有些犹豫,希望能够调控钢铁行业的发展,新建钢铁项目的同时需要当地淘汰已有的落后产能。

在独自运作两年多未果后,2006年3月,宝钢集团与韶钢集团签署了资产重组的框架协议和合资组建湛江钢铁项目合资公司的框架协议,主导权旁落宝钢集团之手。

谈起湛江钢铁项目,韶钢集团一位人士表示相当可惜和无奈,“这是政府方面的安排,我们也无能为力,目前只能加紧进行公司改扩建工程,预计全部达产公司的规模将达到1200万吨。”

这位人士强调,在并入宝钢集团后,公司的规模不会受到影响,“并购只停留在资本层面,对于公司的人员等影响不大”。

但对于韶钢集团而言,扩大之梦既实现不易,扩建也是一个相当危险的选择,随时可能遭遇政策的调控。

2005年7月20日,国家发改委颁布的《钢铁产业发展政策》是中国钢铁业第一部产业政策,按照该政策,在钢铁企业的地区布局上,大型钢铁企业应主要分布在沿海,内陆地区钢铁企业要以矿定产。

所谓“以矿定产”是指内陆型钢铁企业要按照企业周围的铁矿石规模确定产能的上限,对于国内有限的矿石储量,内陆钢铁企业壮大空间受到限制,无法按照市场需求扩大规模。而坐守国内经济最为活跃的珠三角地区,钢铁需求量庞大,钢铁企业规模却受到限制,处境相当尴尬。

争夺珠三角

珠三角地处中国南部沿海,市场经济发达,积聚着汽车、集装箱、家电、电子等产业,钢铁需求市场空间很大。不过,这一区域尚未出现大型钢铁企业集团,与其市场空间和市场条件不相匹配。

2007年,中国粗钢年产量达4.89亿吨,占全球总产量的1/3强,已连续第13年居世界钢铁产能第一。钢铁产能的迅猛增长加大了对铁矿石的渴求,中国铁矿石对外依存度已经超过50%。

这就决定了中国新建大型钢厂必须选址在沿海,以利于铁矿石远洋运输。珠三角地处沿海,各种运输条件理想,宝钢集团从1992年就表达了在珠三角发展的兴趣,其间虽经颇多波折,但初衷未改。

在建厂未能如愿的时候,宝钢集团通过其贸易分公司南方公司于2004年7月启动了汽车板配送中心项目,致力于为宝钢汽车板战略用户提供钢材仓储业务。

2006年6月,这一基地的规模再次扩大,宝钢集团的广裕码头基地正式投入营运。该基地总面积3400平方米,配备有经验的汽车板管理人员,全部使用行车作业,在配送中全部采用波浪架汽车运输。

宝钢集团的投入回报甚丰,2007年,广州本田使用宝钢板材3.9万吨,其中整车用量1.4万吨,占广州本田整车外板的九成。

据悉,宝钢集团还将收购湛江港8%的股份,意在为湛江钢铁项目提供运输保证。

同样重视珠三角战略地位的还有鞍钢集团,2008年4月,鞍钢集团与格力集团合资建设家电板配送中心项目通过可行性研究设计,双方决定在珠海市南水镇大浪湾高栏港临港工业区,分两期合资建设年加工43万吨家电板的配送生产线,以及年仓储38.4万吨的物流区及一套纵剪机组。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