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园区 > 园区产业 > > 正文

安庆高新区:党建赋能“产业链” 激活发展“新动能”

2023-09-12 09:50:59
来源:安庆高新区 作者:胡正华 评论:0
  近年来,安庆高新区聚焦化工新材料主导产业,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大力探索产业链党建工作,全面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以高质量党建赋能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筑牢“组织链”,将“党建活力”汇成“发展合力”

  筑牢组织堡垒。树立“大党建”思维,组建了安庆高新区化工新材料产业链党委,由曙光、泰发、飞凯等头部企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行业协会、园区涉企职能部门等20家党组织组成,覆盖企业80余家。

  配强队伍力量。产业链党委第一书记由园区党工委班子成员担任,书记、副书记由化工新材料头部企业曙光、泰发党组织书记担任,注重吸收产业链企业党组织书记、职能部门负责人、科研机构党员负责同志为党委委员。

  强化示范引领。常态化组织链上企业党支部书记、党务工作者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轮训、基层党组织业务培训,全面提升链上支部党建工作质效。组织链上企业互相开放党建活动阵地参观学习,增强链上企业党建工作实效,带动链上党建工作全面开花。

  紧盯“供需链”,用“党建融合”推动“发展联合”

  推进事务共商。聚焦产业发展难题,每季度召开链上企业座谈会,为企业间交流合作搭建平台,召开产业链党委会议2次,组织链上企业分享交流在安全环保、企业经营等方面的经验成果,积极开展市场联拓、物流共享等活动。推动上下游企业同频共振、抱团作战。

  强化资源共享。围绕链上企业需求,开展要素保障、供需对接等活动4场,为产业发展注入红色动能。摸排链上紧缺人才和用工需求目录,发布化工新材料产业链人才引进需求清单,大力招引大学生人才和技能人才,满足链上企业发展需求。组织各类招聘活动15场,新增就业1293人。

  实现发展共促。以北京化工大学安庆研究院为牵头单位成立了安庆市化工新材料协会,实现产业链企业的自我约束、自我保护,有效避免恶性竞争,推动化工新材料产业集群发展、企业互助共进,促进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聚力“创新链”,把“党建势能”转为“发展动能”

  推动技术创新。充分发挥产业链党委桥梁纽带作用,帮助亿成化工与北京化工大学,普利制药与浙江大学,昊帆生物与南京理工大学,济达生物与南京师范大学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产学研体系不断完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

  促进银企合作。深化“党建+金融”模式,健全融资担保体系,与安徽省科技担保公司和安庆市担保集团签署合作协议,创新推出“科技贷”“园区贷”信用类金融产品,累计投放29笔、投放金额1.3亿元,缓解园区企业融资难题。

  加强人才引育。聚焦“产业聚才、政策引才、环境留才”三大战略,推动引育用留“人才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新引入博士人才8人,硕士人才14人,累计引进4个省级高层次人才团队,新引进产业紧缺人才59人。

  建强“服务链”,用“党建温度”提升“发展热度”

  融入企业服务。产业链党委建立链上企业党组织与涉企部门党组织常态化对接交流机制,建立联系包保服务机制,园区各部门负责人联系包保60家重点投产企业和27个重点在建项目,一对一联系帮扶指导企业,有效帮助企业破解瓶颈,找准融入企业的共振点。

  搭建服务平台。按照有会议室、工作室、阅览室、谈心室、宣誓墙、党史墙、活动健身室标准建成800平方米的一体化多功能党群服务中心,整合党建、群团等资源,实现阵地共用、资源共享、活动共建,为企业党员、职工提供免费活动场所。

  深化服务行动。链上包保联系班子成员和党建工作指导员持续深化“党建+营商环境”,开展“党企面对面”“问题帮办、助企发展”等活动,对包保项目进行点对点跟踪服务,积极开展红色代办,累计帮助企业解决用工、用地等问题286个。

  接下来,安庆高新区将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聚焦产业园区转型升级,推动化工新材料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积极探索适应产业链发展需要的党组织架构和活动形式,积极推进园区党群服务体系功能建设,不断增强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

(图片来源:安庆高新区)

(责任编辑:陈楠)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中国高新网、中高新传媒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高新网、中高新传媒或者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违反上述声明者 ,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电话:010-68667266 电子邮件:dbrmt#chih.org (请将“#”换为“@”)
排行
  • 全部/
  • 本月

编辑推荐


扫描添加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数字报)

扫描添加 中国高新APP客户端
扫描添加 导报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