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一把手|佛山市交通运输局长曾阳春:规划8条高快速路,支撑“广佛极核”新布局

南方日报

■编者按:

当前,我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为进一步了解佛山巩固疫情防控成效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从5月13日起,《南方日报·佛山观察》、南方+佛山频道推出“夺取双胜利 对话一把手”栏目,对话市直各部门一把手,敬请垂注。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佛山如何进一步畅通交通运输体系,为生产生活提供便利条件?面对疫情冲击,佛山如何发挥交通基础设施“稳投资”作用?

近日,佛山市交通运输局局长曾阳春接受南方日报专访表示,交通运输是全市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环节,既要做好交通行业的疫情防控、复工复产,也要为全市各行各业的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做好支持和服务。一方面实现联合检疫全覆盖,客运站场、客运车辆、出租车、公交车的消毒、通风、清洁措施全覆盖,确保公共安全;另一方面,推进企业联络专员制度,实行“一对一”“点对点”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全力恢复全市道路客运和城市公交服务。

曾阳春透露,虽然受疫情影响,但今年全市交通基础设施241个建设项目不变,计划总投资314.9亿元。目前,全市在建交通建设项目184个已全部复工。他表示,佛山正在进行新一轮高快速路网规划调整,要做深做透“广佛极核”,规划新增“三纵五横”八条线,在“广佛极核”的高速路网里形成“五环”新布局。


统筹防疫和复工

交通运输领域全面恢复正常经营

南方日报:交通运输是疫情防控的重要环节,作为主管部门,交通运输局如何做好疫情防控?

曾阳春:经过研判,1月21日佛山就停开跨省客运班车。随后,全市19个等级客运站场设置多部门联合检疫站,实现联合检疫全覆盖,同时对全市客运站场、客运车辆、出租车、公交车的消毒、通风、清洁措施做到三个“100%”,进而消除隐患。

截至5月13日,我们在全市共设置公路客运、民航、国铁、城轨、地铁联合检疫站18个,配备检疫人员188人,全市客运站排查人员累计近165万人次。

交通、公安、卫健部门,在全市所有高速公路出口和临近市界的普通国、省、县道共设置了106个公路联合检疫站,做到“逢车必检、逢人必检”。截至3月22日检查站撤销前,共投入防控人员8.8万人次,累计出动车辆2.02万车次。累计检查人员845.7万人次,车辆490.7万车次。

在“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形势下,我们成立了防控境外输入交通应急保障专班,较好地完成了防范境外输入的交通保障任务。截至4月底,共完成1173趟次、6253人次的交通接送任务。

此外,交通部门还协调解决佛山美的、格兰仕等大型家电公司的原料运输,协调解决应急物资运输89车次,运输各类防疫应急物资约759吨,完成上级下达应急物资调运任务2宗,发放“佛山—武汉”应急物资通行证5车次,获得交通运输部、省交通运输厅好评。

南方日报:目前佛山交通运输行业复工复产情况如何?交通运输局有哪些措施助力行业复苏?

曾阳春:首先是出台支持复工复产十大措施,统领全市交通运输行业复工复产工作,同时推进企业联络专员制度,全市100多名联络员深入港口、货运、客运等交通一线,提供“一对一”“点对点”服务。

针对交通运输行业特点,我们从2月4日起,按“距离先近后远、防控先易后难、班次先疏后密”的原则,逐步恢复道路客运,目前全市道路客运和城市公交服务基本恢复。

2月中旬,佛山组建出租车应急服务车队,24小时为疫情防控人员、特殊出行人群、复工复产返岗人员以及医疗物资提供应急运输服务,现已为全市医务工作者及家属提供运输服务300余人次,免费接送复工返岗人员103人次。同时,还指导市出租车协会牵头实施疫情期间驾驶员综合扶持措施,缓解其经营压力,并打造本地出租车线上平台“飞鸿出行”,推动全市巡游出租车企业转型升级。

此外,截至3月底,佛山共组织往来广西、湖南、贵州等周边省份以及省内各地级市的返岗包车627车次,接送员工1.25万人次,为全市核心产业和企业用工提供强有力保障。

与此同时全市在建交通建设项目184个全部复工,复工率100%,项目累计返岗人员1.55万名,人员到岗率131.7%;全市25个集装箱公用码头、44家水路企业也全部复工复产。

佛山加快提升交通设施水平,当好区域建设先行者。  佛山市交通运输局供图

佛山加快提升交通设施水平,当好区域建设先行者。  佛山市交通运输局供图

一体化交通布局

推进新机场和三龙湾集疏运研究

南方日报:一手抓防控,一手抓发展。当前伴随粤港澳大湾区等重大战略实施,佛山如何超前谋划湾区一体化交通网格局?

曾阳春:推动重大战略实施,交通一定要走在前。对此,市委、市政府已明确要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港口群、机场群,畅通对外综合运输通道,构筑大湾区快速交通网络,提升客货运输服务水平。也就是说,机场、港口、高速铁路、轨道交通、高等级公路等现代化运输方式,佛山都不能少。

首先,广佛同城项目是重要抓手,我们要与广州携手推进2019年广佛同城化交通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在建的广佛肇高速二期等7个项目;推进拟建的南顺大桥、沉香沙大桥等项目,谋划推进新一轮高快速路规划项目落地实施。

其次,我们自身要围绕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三龙湾做文章,推进机场和三龙湾集疏运研究,加快开展《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综合交通集疏运体系规划》,打造珠江西岸门户型航空枢纽,与广州白云机场共同形成国际航空枢纽。

第三是在湾区港口群体系中提升佛山港功能定位,突出内河港补给型功能,加强佛山港与广州港、深圳港、香港港的对接,其中要发展铁水联运、航空多式联运,目前高明珠江码头已经开行多趟铁水联运班轮。

提升外联内通水平

推进广佛高速“五环”新规划

南方日报:强化对外联系是一方面,在对内交通连接上,佛山接下来有什么计划?

曾阳春:在佛山市委、市政府领导下,我们正在调整高快速路网布局,规划新增“三纵五横”八条线,在“广佛极核”的高速路网里形成“五环”新布局。

这一轮高速公路规划调整方案主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做深做透“广佛极核”,对珠江西岸起到带动辐射作用;二是主动对接珠江东岸,尤其是加快打通佛山连接深中通道等新的跨江战略通道;三是围绕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规划建设做好集疏运工作,畅通机场项目与城市功能的物理对接、要素联通。

截至2019年底,佛山市域范围内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为544.8公里,密度为14.34公里/百平方公里。预计新一轮高速公路规划实施后,全市高速公路网规划总里程超过950公里,密度超过25公里/百平方公里,居珠三角前列。

除了高速公路外,我们还要进一步提升快速路建设速度,到2035年,高速公路与快速路总里程超过1800公里。佛山要实现“60—30—10”的目标,即佛山中心城区到周边市中心城区车程为60分钟,佛山市内两个相邻城市组团30分钟可达,全市大部分区域争取10分钟就能上高速公路或者快速路。

为尽快实现这一目标,我们继续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今年全市交通基础设施项目有241个,计划总投资314.9亿元。其中,市级统筹建设项目,在建的有佛江高速公路和顺至陈村段等12个项目,新开工的有季华路西延线工程等6个项目,重点推进前期工作的有广昆高速东延线等10个工程项目。

今后,佛山市大部分区域要争取10分钟就能上高速公路或者快速路。 南方日报记者 戴嘉信 摄

今后,佛山市大部分区域要争取10分钟就能上高速公路或者快速路。 南方日报记者 戴嘉信 摄

规划建设智慧交通

启建ETC智慧城市应用先行示范区

南方日报:三分建设,七分管理。伴随道路里程和车辆的持续增加,如何推动管理智能化,也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在优化交通管理方面,交通运输局将有哪些措施?

曾阳春:智慧交通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近期佛山智慧交通建设主要有以下几项重点工作。

一是启动粤港澳大湾区ETC智慧城市应用先行示范区建设,近期会明确全市ETC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及建设内容。具体来说,就是通过对交通静态动态数据的采集和分析挖掘,及时调节城市交通,避免拥堵。

佛山会通过ETC的电子支付及电子数据的采集,在停车、加油、汽车维修、公交信号优先等方面的涉车应用,推动佛山市后汽车市场产业的发展,打造佛山市“交通数字经济”。

同时,基于ETC的进城应用,还要整合全市交通数据要素,为下一步打造“城市交通大脑”奠定基础,未来佛山会基于ETC进城应用的布点,为佛山市5G建设、无人驾驶等方面的建设应用奠定物理基础。

二是启动新一轮《佛山市智能交通发展规划》,通过规划明确当地今后5—10年智能交通建设发展的思路、方向、建设内容、建设模式等,为全市新一轮智能交通建设提供指引,有力推动全市智能交通建设再上新台阶。

三是推进科技“治超”建设,有效治理超载货车绕道避检等情况。截至2019年,全市共79个科技治超点建成投入使用,全年查处超限超载违法总量30826宗,今年将新建成96个科技治超点。到今年底,所有科技治超点投入使用后,“双超无路走、违法即被罚”治超局面将基本形成。

四是探索成立佛山市数据交通科学技术创新研究院,联合政产学研多方力量,开展交通科学与技术的研究,以大数据和智能化为方向,推动佛山市交通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数字交通前沿领域示范区。

五是利用信息化技术对全市重要大桥安全性进行监控,佛山目前对重点车辆监控水平已走在全省前列。

【南方日报记者】尹辅华

【统筹】张培发

编辑 杨晖桃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