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湖南日报新媒体

打开
回望民国老照片里的益阳1912-1949(下辑)
新湖南 • 湖湘访古
2019-10-12 15:41:52

作者丨张洋

本辑是《回望益阳民国老照片里的益阳(1912-1949)》的下辑,收录的老照片有来自曾在益阳生活过的传教士后人、有挪威、芬兰、瑞典、美国等国家或教会档案馆原件翻拍,还有湖南省、安化县等档案馆的馆藏,有部分照片甚至是首次公布,这批珍贵历史资料的收集是十分不易的,散落在海外以及民间各处,解读一张历史切片,往往要翻阅很多资料去佐证,为的就是尊重历史,尽量真实而客观去解读。民国的那个时代已经过去了大半个世纪,但下列老照片中的人、物、事定会让你思绪万千,或许,我们对家乡益阳的认识,才刚刚开始……

No.1

信义医院最早的木制担架。左一为挪威籍护士多萝西娅,右边是她的益阳助手,照片是信义医院创始人倪尔生先生拍摄。图中的担架和我们现在的担架不一样,为秋冬季节专用,旧时由于益阳交通不便,病人往返医院治疗都是靠人力抬,远的更是需要数天才能到达,这种担架就成了很实用的医疗用具,从外观看,信义医院特制的担架像座小木屋,一根竹竿穿中为抬手,四周用木板封住,两旁各留一个病人进出的门洞,屋顶用毡布覆盖可以防雨止漏,担架内还有一床给病人盖的被子,足见这种担架在当时很具人性化的设计。

No.2

该照片提供者为益阳文史学者尹益辉,是美国传教士葛列格里在益阳传教时所拍,时间约1920至1930年间,原照片存档于美国国会图书馆。1906年清政府废除科考制,考棚基本被闲置,原本考棚有两排,从照片上前面的一排已拆除,当年的考棚就设在益阳市三中小礼堂后面。小礼堂飞檐翘角,画栋雕梁,具清式府第大门风格,实为试院的黉门,上世纪八十年代尚有遗址存在。

No. 3

美国传教士摄于1919年,此彩照为后上色,拍摄的是益阳桃花江下游的竹筏。图中的江南水景十分秀美,渔家依水而居,桃江气候温和,盛产楠竹,历史上就是的“竹子之乡”,桃花江的竹子和安化的木材在民国时期都是益阳的特色产业,竹木扎成排,顺资水而下,远销至武汉、上海等大城市。

No.4

挪威信义会益阳籍教徒刘复生全家照。刘复生原以贩鱼为业,后开鱼行在益阳东城外,家道殷实,后带领妻儿老小全部信仰基督,并协助挪威籍传教士原明道在益阳传教授道。开始于县城头堡建福音堂,后又于城内五马坊建信义会总堂,成立“益阳信义会”。实为益阳基督教本籍牧师第一人。

No.5

湖南和平解放后,在益阳军分区的统一部署下,中共沅江县委开始在全县范围内开始近两年的剿匪反霸行动,从此彻底根除湖区的匪霸。 图为1949年9月,参加剿匪的沅江县解放军全体指战员。

No.6

1939年9月23日拂晓,日军发起第一次进攻长沙的作战,近8000日军乘坐130多艘汽艇从岳阳出发,企图从洞庭湖南岸的沅江、湘阴登陆。前两张照片因日本随军记者拍摄到日本舰艇上的火炮,被当时的日新闻检查部打上“不许可”戳印,只有后一张发表在日本侵华杂志《支那事变画报》上。

No. 7

民国初年,资江上的挂有巨型帆布的渔船,由挪威传教士倪尔生拍摄。

No. 8

1943年,白鹿寺弘畅、愿修等法师筹建“中国佛教湖南省分会益阳县支会”,在白鹿寺寺开办“益阳佛教讲习所”,图正中的长者为白鹿寺主持弘畅法师,第二排左三为佛源法师,后期白鹿寺事物由佛源法师主持,培养了多届僧才,此时寺院常住僧众两百,拥有良田山林千亩,为益阳最大的佛教寺庙。

No.9

民国时期西方的公共卫生和防疫观念开始普及,1939 年湖南各县始设公办卫生院,沅江位于湖区,疟疾、天花、血吸虫病等传染病流行非常严重,沅江卫生院由湖南省民政厅卫生署特拨款修建。图为沅江县卫生院全体工作人员的合影。

No.10

抗战时期,挪威传教士拍摄日机轰炸益阳县城后的景象。至1945年日军投降时止,日军累计空袭益阳区内各地45次,出动飞机我367架,投弹我903枚,炸死我1851人。炸伤4000余人,炸毁房屋2000多栋。从这张老照片看,这位益阳人在空袭后的废墟中搭建了个窝棚,作为暂时的居所。

No.11

1927年5月2日,驻长沙第35军三十三团团长许克祥叛变革命,在长沙发动“马日事变”,大肆屠杀湖南的共产党员及进步人士。图为1929年5月,安化各界在梅城孔庙操场前举行纪念“马日事变”两周年举行的集会活动。

No.12

1944年,日军占领益阳县城,挪威信义会决定将信义医院和瞽目院、孤儿院等全部迁往湖南的大后方安化。图为信义孤儿院的孩子们在安化的新居所前合影。

No.13

益阳信义医院及桃花仑教堂近景。

No.14

信义医院第二任院长符克德医生(挪威籍)和他的助手正在为一名患者做截肢手术。

No.15

该照片由挪威传教士万斯(倪百丽女士的父亲)拍摄,资江边的几位渔民正在打理自己的渔船。

No.16

从资江南岸拍摄北岸的五马坊建筑群,左起分别是信义女子圣经学校、五马坊教堂、牧师楼,现仅存牧师楼一栋建筑。

No.17

民国二十年代安化天罩坪山上的别墅群,共有21栋低矮别致的西式洋房,由驻益阳外国传教士集体出资修建,屋体为方正的青石条垒砌、盖银色镀锌板铁瓦,屋顶还安有避雷装置。别墅内有花圃花台,石凳石桌,以供游乐观赏与休息,山上还建有游泳池、球场、沙坑、木马、秋千、跑道等体育设施。当时的安化天罩坪在湖南外国传教士圈内是著名的度假胜地。

No.18

发表在北欧教会杂志《Missions Marker》上的桃花仑瞽目院盲人排队的照片,来源于挪威差会档案馆。

No.19

保存在挪威差会档案馆的一张民国益阳信义女子初级中学的女学生合影。信义女子初级中学从1935年开办到1941年停办,期间存在了6年,原照片经过后期的修复,近百年后,我们依然可以清楚辨认出图中五位女学生的面容,如果这些女学生还有健在的,现在的年纪至少要在90岁以上。

No. 20

民国时益阳街上的两位穷苦乞讨者。

No. 21

张贴于益阳古城墙上的一张提倡天足的宣传图,此时一位男子正在驻足观看。民国历届政府都提倡中国妇女天足,即是革除旧习,鼓励妇女不再进行缠足。宣传画中写到:“子女身子的强弱在乎母亲, 小脚妇女血阻滞筋骨… 天足女子,身体好又得长寿,你们看,是小脚好啊,还是天足好啊?”,宣传图配上有人物画描,看起来通俗易通,在当时也算科学普及性的宣传。

《回望民国老照片里的益阳1912-1949》上辑

后记:辛亥革命后,益阳这座湘北的古城,在社会数次的政治变革中经受了历史的风霜,这里的人民,既经历过战乱带来的创伤,也享受着古城宁静而祥和的生活,民国的那个时代离我们早已远去,影像资料便是一种最好的方式,将过历史的偶然定格起来,我们的理解可以感性的,也可以是理性的,重启这些斑驳陆离的流光碎影的解读,就是对益阳文明进程和科技进步的一个见证,即是对历史和祖辈最好的尊重。

最后本文特别鸣谢信义牧师颜约瑟后人颜嘉年的帮助,他是一位具有爱国情怀的老兄,移民加拿大多年却从未停止寻根问祖,并为这组老照片的来源和解读倾心尽力,我想这就是中国人的特有的家国情怀,不管在哪里,有根才有最深情乡愁。最后还要感谢益阳本土文史学者汪勇、鲁新民、李靖凡、邓亚龙、尹益辉、何国柱老师对本辑影像照片解读提供的帮助。

(以上影像资料版权各归其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原创及出处。

责编:廖慧文

来源:梵阿聆的私房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