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3 《洪湖水浪打浪》 ︳人音版 (五线谱)

上传人:烟*** 文档编号:181840412 上传时间:2021-05-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3 《洪湖水浪打浪》 ︳人音版 (五线谱)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3 《洪湖水浪打浪》 ︳人音版 (五线谱)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3 《洪湖水浪打浪》 ︳人音版 (五线谱)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3 《洪湖水浪打浪》 ︳人音版 (五线谱)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3 《洪湖水浪打浪》 ︳人音版 (五线谱)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3 《洪湖水浪打浪》 ︳人音版 (五线谱)》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3 《洪湖水浪打浪》 ︳人音版 (五线谱)(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音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欣赏教学洪湖水 浪打浪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够用积极的态度参与感受、体验歌剧音乐。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聆听洪湖水,浪打浪,感受、体验人们赞美家乡、热爱生活的音乐情绪,初步了解二重唱。3、知识与技能 通过聆听歌曲能感受乐曲每一乐段旋律的特点,学会简单分析歌曲。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什么是二重唱?2、通过聆听歌曲能感受乐曲每一乐段旋律的特点,学会简单分析歌曲。 三、作品分析:洪湖赤卫队是我国一部优秀的民族歌剧。湖北省实验歌剧团1959年首演于武汉。由洪湖赤卫队创作组编剧,张敬安、欧阳谦叔作曲。本剧取材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洪湖地区的革命斗争史实。描写

2、以乡党支部书记韩英、赤卫队长刘闯为代表的洪湖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与以彭霸天为代表的国民党反动势力进行英勇顽强斗争的故事。音乐主要从湖北天沔花鼓戏和天门、沔阳(洪湖原属该县)、潜江一带的民间素材中,汲取最富生命力的乐汇而创作,不仅有强烈的时代感和浓郁的乡土气息,而且有鲜明的性格化音乐形象。 选听唱段简介 洪湖水,浪打浪这个唱段是这部歌剧中唯一的一首抒情歌曲。选自歌剧的第三场”搜湖”。这首歌富有浓郁的湖北地方风格。它的原始素材是湖北民歌襄河谣,原民歌是四个乐句的乐段结构,经过曲作者精心构思,变化、发展、引申,谱成了这首变化再现的三段体结构的歌曲。歌曲的第一段A是起、承、转、合的四句体单乐段

3、。第四乐句(合句)采用戏曲拖腔的手法将乐句扩充为三小节,这样既突破了乐段的方整性,又增强了乐段的收束感。歌曲的第二段B是对比段,由三个乐句构成,属于非常规乐段。B与A的对比是多方面的,包括节拍、演唱形式、节奏、句式等。结尾句中使用了第一段的拖腔,在变化中求得了统一。歌曲的第三段A是第一段的变化再现,前两个乐句的旋律仍是完全再现,真正的变化再现是第三、第四个乐句,这里不仅旋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而且还伴有乐句结构的扩展:由于歌词的内容和句式的变化,以及情感表达的需要,第三乐句扩展为3小节;第四乐句扩展为6小节。最后结束句的拖腔仍然回到A段的音调上,体现出了再现的意义。也表达了歌中主人公对革命必胜的

4、信念。二重唱是声乐演唱形式之一,指两个或连个以上的不同声部的演唱者,按照自己的曲调演唱同一首歌曲。四、教学过程:(一)、初次体验歌曲。师:上课 生:老师好! 师:同学们请坐。首先请同学们来看几幅图片。有同学知道这是我国的哪一个城市呢? 生自由回答。洪湖市位于湖北省中南部,长江与东荆河之间,境内有大小湖泊102个,以其境内最大的湖泊洪湖而命名。洪湖历史悠久,湖光碧波,有不少名胜古迹,旅游资源一枝独秀。不仅有三国“赤壁之战”火烧乌林的古战场、成吉思汗的后裔隐居的陆庄、瞿家湾的明清建筑一条街、湘鄂西革命烈士纪念馆;还有国家级珍稀动物白鳍豚自然保护区和省有洪湖湿地自然保护区;洪湖以其秀丽的湖光水色和灿

5、烂的人文景观吸引了无数游客。今天老师带来一首好听的与美丽的洪湖有关的好听的歌曲,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来体验它的美吧!(播放乐曲,边听边看)(二)、根据歌名引出主题。师:同学们看了歌名,你的脑海中想到了什么或者浮出一幅什么养的画面呢?生自由回答师:让我们一起来说说这首歌曲的名字: 洪湖水,浪打浪。师:今天老师将带领大家,走进中国歌剧洪湖赤卫队以及它其中的唱段洪湖水,浪打浪。 师: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什么是歌剧。 歌剧是一门西方舞台表演艺术,简单而言就是主要或完全以歌唱和音乐来交代和表达剧情的戏剧(是唱出来而不是说出来的戏剧)。中国歌剧是把西方的歌剧与我国的传统戏剧、音乐融合而成,代表性剧目红珊瑚、

6、窦娥冤、洪湖赤卫队,足可证明其卓有建树。 今天我盟聆听的就是中国歌剧洪湖赤卫队的选段。(三)、介绍歌剧洪湖赤卫队。1、洪湖赤卫队是我国一部优秀的民族歌剧。湖北省实验歌剧团1959年首演于武汉。由洪湖赤卫队创作组编剧,张敬安、欧阳谦叔作曲。本剧取材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洪湖地区的革命斗争史实。描写以乡党支部书记韩英、赤卫队长刘闯为代表的洪湖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与以彭霸天为代表的国民党反动势力进行英勇顽强斗争的故事。全剧共分六场:第一场撤退第二场劫枪第三场搜湖第四场越狱第五场找党第六场胜利。 洪湖水,浪打浪是歌剧第三场中韩英与女赤卫队员秋菊的二重唱。这是韩英与秋菊在演唱这首洪湖水,浪打浪

7、的场景,清晨,迎着冉冉升起的红日,脚踏洪湖万顷碧波,韩英与秋菊一起划船到芦苇深处去找战友。情不自禁地唱出“洪湖水,浪打浪”借以抒发赞美故乡,憧憬未来的情怀。以抒情明快的格调、清新优美的旋律,表达出对家乡和共产党的赞美之情。 二重唱是声乐演唱形式之一,指两个或连个以上的不同声部的演唱者,按照自己的曲调演唱同一首歌曲。 让我们一起走进洪湖水,浪打浪生听后谈感受2、师介绍全部为三段式结构:第一段:是“起承转合”四个乐句的复乐段,结构严谨、婉转流畅;歌曲的第一段A是起、承、转、合的四句体单乐段。第四乐句(合句)采用戏曲拖腔的手法将乐句扩充为三小节,这样既突破了乐段的方整性,又增强了乐段的收束感。第二段

8、:是对比段,采用二重唱形式;歌曲的第二段B是对比段,由三个乐句构成,属于非常规乐段。B与A的对比是多方面的,包括节拍、演唱形式、节奏、句式等。结尾句中使用了第一段的拖腔,在变化中求得了统一。 第三段:是第一段地再现,并有所扩展,最后再采用重唱“合尾”格式,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信心。歌曲的第三段A是第一段的变化再现,前两个乐句的旋律仍是完全再现,真正的变化再现是第三、第四个乐句,这里不仅旋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而且还伴有乐句结构的扩展:由于歌词的内容和句式的变化,以及情感表达的需要,第三乐句扩展为3小节;第四乐句扩展为6小节。最后结束句的拖腔仍然回到A段的音调上,体现出了再现的意义。也表达了歌中主人公对革命必胜的信念。(四)、再次聆听歌曲。师:把握歌曲的情绪、速度以及歌曲表现出的意境。播放第三部分旋律,同时看歌谱,请学生对比并说出与第一部分的不同。(四)、巩固欣赏全曲最后,请同学们欣赏著名歌唱家彭丽媛在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音乐会上的录像,看看她是如何演绎这首经典曲目的。(五)、师生共同回顾与总结。(六)、课后作业 和自己的父母一起观看歌剧洪湖赤卫队,并写出观后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