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

四川省的区划调整,18个地级市之一,南充市为何有9个区县?

繁华万里775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关于四川省各个地级市区划调整的故事,例如成都市、绵阳市等等。今天,我们聊聊南充市。南充市属于四川省18个地级市之一,南充市是四川省的第二人口大市,人口总量仅次于省会成都市。南充市下辖了3个区、5个县、1个县级市,总计9个区县。那么,南充市9个区县的区划,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呢?今天,我们就聊聊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聊聊四川省。四川省是西南地区综合实力最强的省份,与此同时,也是西南地区的人口大省、粮食大省、经济大省。四川省的总人口,达到了8300多万,与江苏省基本相当,仅次于广东省、山东省等几个人口大省。四川省的成都平原土地肥沃,降雨量充足,粮食总产量非常高。四川省的经济总量,在全国各个省份中,也是名列前茅的。

四川省下辖了18个地级市和3个自治州,总计21个地级区划。其中,南充市属于四川省18个地级市之一。绵阳市是四川省的第二大城市,南充市则是四川省的第二大人口城市,人口总数达到了560多万,仅次于省会成都市。在川渝城市群中,南充市属于重要的衔接点。不得不说,四川省和重庆市联合打造的川渝城市群,极有可能成为我国第4大城市群。

南充市下辖了3个区、5个县、1个县级市,总计9个区县。不得不说,南充市的区划调整,与四川省的区划调整,属于相互影响的关系。在元朝之前,历代王朝基本上都沿用了州县两级区划。例如南充市,曾经被称为阆州。在三国时期,刘备帐下大将张飞,负责镇守阆中。阆中就是南充市境内,南充市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堪称是四川的北大门。

由于四川地区的地质结构非常复杂,易守难攻,出现了“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说法。因此,在古代历史上,一旦中原王朝的统治崩溃。四川地区容易出现割据政权,例如蜀汉、成汉、明玉珍政权等等,出现了“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定蜀未定”的说法。宋朝建立的初期,镇压了巴蜀起义之后,宋朝对巴蜀之地并不放心。

为了分割整个巴蜀大地,宋朝把巴蜀之地划分了4个路,这就是四川的由来。13世纪中期,北方的元朝崛起以后,在几十年时间里,迅速消灭了大金国、西夏国、大理国、南宋等政权,建立了一个疆域面积空前庞大的帝国。随着疆域面积的扩大,元朝开始面临各种地方管理上的问题,元朝的地方管理经验几乎是空白。面对全国几百个州府、几千个县,元朝非常头疼。

各地的人口数据、耕地亩数、农作物产量和品种情况完全不一样,以耕地为例,由于各地的地质结构和气候差异巨大,耕地分为了沙土地、水浇地、旱地等10多个类型,每一个类型又分成了上中下3个等级。各地的农作物更复杂,分为了水稻、大豆、高粱、小麦等等。对于这样的情况,“套马的汉子”明显有点不知所措。

依靠唐宋两朝的州县两级区划,已经无法满足元朝管理地方的需要。唐朝的15道和宋朝的23路,存在很多漏洞,最后,元朝在宋朝23路的基础经验上,结合了金国行尚书台的框架几次,经过反复调整以后,进一步推出了行省制度。元朝把全国划分为10个行省,例如四川行省、河南江北行省、福建行省等等。

元朝的各个省下辖了各个路,每个路下辖各个州府,每个州府下辖了各个县,相当于4级区划。例如南充市,当时隶属于顺庆路管理。元朝虽然设立了行省制度,奠定了行省的基础框架。但是,各个行省并不完善。首先,各省之间的区划不合理,地方管理难度很大。第二,各地的管理机构粗犷,而且相互重叠。到了元朝统治的末期,各个行省已经名存实亡。

1368年,朱元璋建立了明朝以后,在明朝的实际需要上,结合了元朝行省的结构,进一步调整了各地的区划。撤销了路一级的区划,形成了省、州府、县三级的区划模式,非常经典。在明朝永乐皇帝朱棣在位时期,随着明朝的迁都,形成了南北直隶与13个省的区划模式。当时,南充市下辖的各个县,分别隶属于顺庆府和保宁府管理。

我国很多省份的大概区划,都是明朝统治时期基本形成的,例如广东省、江西省、浙江省等等。至于四川省,基本框架已经成型。但区划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当年的四川省,管辖范围更大一些。17世纪中期,清朝逐步确立了自己的统治。随后,根据清朝自己的需要,在明朝行省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了各地区划。最终,形成了内陆18个省的区划。

1722年,康熙皇帝驾崩。雍正皇帝在位时期,在云贵桂三省总督鄂尔泰的主持下,四川省的乌蒙府、乌撒府、东川府、遵义府等地,划入了云南省、贵州省管理。在四川省内,重新划分了各个州府,例如成都府、顺庆府等等。其中,顺庆府下辖了南充县、西充县、营山县、仪陇县、蓬州等州县。1912年,清朝灭亡以后,我国进入了军阀混战的局面。

在四川省内,形成了大小各路军阀,而且混战了10多年时间,对各地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各地急需进入休养生息。一转眼到了建国初期,随着局势的稳定,我国进入了战后重建、恢复生产、发展经济的阶段。与此同时,各地的重要项目也陆续开始建设。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建国之初,四川省曾经被临时分为了川北、川南、川东、川西4大行署区,南充隶属于川北行署区管理。

50年代初期,随着经济发展的需要,过分复杂的区划,反而不利于经济发展。因此,4大行署区重新合并为四川省。四川省内,划分了一系列专区,例如大竹专区、广元专区等等。起初,南充专区下辖了南充市、岳池县、南充县、蓬安县、营山县、武胜县、西充县、南部县、仪陇县等9个县市。1953年之后,广元专区的苍溪县、阆中县,大竹专区的广安县,划入了南充专区管理。

此时,南充专区下辖了1个县级市、11个县。到了60年代末期,全国所有的专区更名为地区以后,南充专区更名为南充地区,管辖范围基本不变。80年代,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发展,为了适应发展的需要,我国各省下辖的各个地区,陆续调整为地级市。与此同时,一些县被晋升为县级市。1991年,南充地区的阆中县被撤销,设立了阆中县级市。

1993年,四川省设立了广安地区,南充地区的广安县、岳池县、武胜县、华蓥县,划入了广安地区管理。此时,南充地区下辖2个县级市、6个县,总计8个县市。几个月以后,南充地区被撤销,设立了南充地级市。与此同时,南充县级市和南充县被撤销,设立了顺庆区、高坪区、嘉陵区。截至这个时候,南充市形成了3个区、1个县级市、5个县的区划。

总计9个区县,分别是:顺庆区、高坪区、嘉陵区、南部县、营山县、蓬安县、仪陇县、西充县、阆中市。当然,南充市还设立了临江新区。不过这个区情况特殊,一般不会计算在内。

关于我国各地区划调整的一系列故事,还有很多。作者在以后的文章中,和大家慢慢聊(最后说一点,作者没有其他账号,请大家注意。最近,抄袭者太过分,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发布于:黑龙江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 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布后的30日内与 新浪网联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