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四川省白酒产业
1)  WHITE SPIRIT INDUSTRY IN SICHUAN PROVINCE
四川省白酒产业
2)  Sichuan sports industry
四川省体育产业
3)  liquor-making industry in Sichuan
四川白酒
1.
In face of the crisis and problems in liquor-making industry in Sichuan province,some national famous authorities,experts and enterprise managers were gathered together to find solutions.
当四川白酒存在危机和问题时,特邀请了全国著名的权威、专家、企业负责人等,为川酒“会诊”,共同为四川白酒的发展出谋划策。
4)  Sichuan building industry
四川省建筑业
5)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SMEs) in Sichuan Province
四川省中小企业
6)  liquor industry
白酒产业
1.
The analysis of liquor industry cluster by transaction cost theory
从交易成本理论角度看白酒产业集群发展
2.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in developing cyclic economy in liquor industry,and puts forward some proposal.
探讨了白酒产业发展循环经济的理论和实践,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3.
This paper,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Chinese liquor industry and the status quo of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introducing the meaning of enterprise clusters,competitive advantage,according to the status quo of Sichuan liquor enterprise clusters,put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proposal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ichuan liquor enterprise clusters.
企业集群作为一种组织创新,已经成为现代白酒企业强化其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文章在分析中国白酒产业及产业结构现状和介绍企业集群的含义、竞争优势的基础上,根据四川白酒企业集群的现状与问题,提出了四川白酒企业构建企业集群的对策建议。
补充资料:四川省
四川省

    简称川。位于中国西南部,长江上游,兼跨四川盆地和青藏高原两大地域单元 。南北宽900多千米,东西长达1200余千米(1996)。面积49万平方千米。

地图:四川省

地图:四川省


    行政区划 四川省省会为成都市。全省有4个地区,12个地级市,3个自治州,18个县级市,126个县,3个自治县。
   

表:四川省行政区划

表:四川省行政区划

表:四川省行政区划(续)

表:四川省行政区划(续)

表:四川省行政区划(续)

表:四川省行政区划(续)


    人口、民族 1997年人口9138万。汉族为主。有53个民族,其中10万人以上的少数民族有彝、藏、苗、羌、土家等。
    建制沿革 四川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的原始人类,是1951年在资阳县黄鳝溪发现的资阳人,属于旧石器时代早期新人类型,距今大约数万年至十余万年之间。夏、商、周时期,居住众多部族,其中巴人和蜀人是最主要的部族。巴国地域大致在现陕西南部的汉水和四川东部嘉陵江一带。蜀国的疆域,北达陕西汉中,南及四川青神,西至四川天全、芦山,东达涪江流域。公元前316年,秦统一巴蜀后,在四川推行郡县制。公元前250年,李冰修都江堰。两汉时期经济文化迅速发展,巴蜀地区已成为全国重要的粮食基地。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263年蜀汉被魏国灭亡。265年四川归西晋王朝统治 。306年李雄在青城山道教首领范长生的支持下起义成功,攻克成都,建立大成国。347年大成国被东晋所灭,统治四川共41 年。南北朝时,归南朝统治,四川社会经济文化发展陷入低潮。581年归隋朝统治。隋文帝时期,积极向四川西部高原和云南方面开拓。618年唐朝建立后,对四川少数民族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开发工作。829年南诏大举入侵四川,一直打到成都城下,造成四川自隋代以来遭受的最严重的一次破坏。907年王建建立前蜀政权。925年被孟知祥取代,建立后蜀,统治40年。经隋唐五代,经济文化发展到又一个高潮时期。965年归宋朝统治。在宋初 30年间,四川各阶层群众爆发了近30次的反宋武装斗争。1279年元朝悉平川蜀,在四川设四川行省。1363年红巾军首领之一明玉珍入蜀称帝于重庆,国号大夏。1371 年朱元璋讨平夏政权,四川归明朝统治。1644年张献忠农民起义军入川,在成都建立大西政权。1646年清朝派兵入川,张献忠战死,四川归清朝统治。但因大西军余部继续抗清,以及吴三桂发动的“三藩之乱”反抗清王朝,直到1681年才基本安定。清王朝在四川政局稳固的基础上,为消除少数民族地区土司的叛乱和虐毒土民,从1726年起开始实行改土归流,改土官为流官,废除土司的世袭制度,建立州县制度 。清朝中叶以后 ,四川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1796 年爆发了震惊全国的白莲教大起义,历时9年 。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后,清政府为支付巨额战争赔款,成十倍百倍地加重了对四川的掠夺,从而激化了四川社会矛盾,从1854年起又爆发了各族人民的反抗斗争。清代四川经济发展经历了十分曲折的过程。从明末到清初 ,经受了长达近40年的战争破坏,人口锐减,田地荒废。后为恢复经济,清王朝在四川实行了一系列特殊休养生息、发展生产的措施,使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鸦片战争后,四川成为帝国主义的商品倾销、原料掠夺的场所,并为侵略西藏和西南各省的基地。外国资本的入侵,使原有封建经济开始解体,买办资本有一定发展和民族工商业陷入困境。辛亥革命后,四川成立了四川军政府。后又曾出现了长达近20年的军阀混战局面。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  ,中共四川省党组织先后领导了20次武装起义。1932年红四方面军主力进入四川,建立了川陕革命根据地  。抗日战争爆发后 ,1938年国民党中央政府迁都重庆,重庆作为战时的首都8年,四川成为抗日的大后方 ,是中国抗日的兵源、财源、粮食和物资基地。这一时期四川的经济文化得到迅速发展。1949年底四川解放。
    自然资源和物产  四川地形复杂,山地众多,山地、高原、丘陵共约占全省总土地面积的97.5%。西部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左右,属青藏高原东缘。东部盆地周围山地海拔1000~3000米,盆底海拔250~750米。在盆地内,龙泉山以西是富饶的成都平原,龙泉山与华蓥山之间为起伏不平的丘陵,华蓥山以东系平行岭谷区。主要山脉有:东北-西南走向的龙门山、龙泉山、川东华蓥山等;南北走向的沙鲁里山、大雪山、岷山 、小相岭、大凉山、螺髻山、牦牛山等;东西走向的摩天岭、米仓山等;北西向的牟尼茫起山、雀儿山、大巴山等。因此跨中国东部季风区和青藏高寒区,气候多种多样。东部盆地亚热带气候特征十分明显;川西南山地以干湿季分明、冬暖夏不热、季节变化小为其主要特征;西部高山高原随地势升高,气候垂直变化十分明显,从南到北,从低到高,依次出现暖温带、温带、寒温带、亚寒带的多种气候类型。热量分布为东部多于西部。四川盆地、川西南山地,大部分年均温为16~18℃,≥10℃积温达4500~6000℃;川西北高原年均温为0℃以下,≥10℃的积温不足200℃。年降水量多在600~1200毫米,其分布为东部多于西部,盆周多于盆底,且80%~90%的降水量集中于夏秋降落,雨热同季。四川地表水丰富,集水面积在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1380余条。全省河流多年平均径流总量为3057亿立方米。江河分属黄河、长江两大水系。长江水系的流域面积占全省总土地面积的97%,主要干支流有金沙江、雅砻江、岷江、大渡河、沱江 、嘉陵江、涪江、渠江、乌江等。有天然湖泊1043个,主要有泸沽湖、邛海、马湖、天池、龙池湖、小南海、江错湖等。土地面积57万平方千米,全省耕地占总面积的11.2%,林地占13.2%,草地占28.9% ,水域占1.7%,自然保护区占0.9%,其他用地占44.1%(包括园地、城市工矿用地、交通用地和未利用地等)。全省地下水资源储量为710亿立方米/年, 盆地各类地下水可开采量为63~75亿立方米/年。
   四川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仅高等植物就有 1万种左右,占中国的1/3,其中裸子植物9科27属88种,居中国第一;被子植物180多科,8500多种,仅次于云南居中国第二。川西地区是现代冷杉属和云杉属的分布中心。可供利用的野生经济植物约在4500种以上。其中药用植物有3200多种,占中国药用植物种的 67%,药材产量占中国的1/3,并有20多种药材的产量占中国单种药材产量的60%以上,著名的川药材有虫草、川贝、大黄、羌活、秦艽、南星、天麻、半夏、木香、白薇等。四川省有丰富的森林植被,加之第四纪以来没有大面积的冰川覆盖,现代环境生态条件复杂而优越,成为多种 野生动物的栖息繁衍避难的场所。仅脊椎动物就有1100 种以上,拥有应受保护的珍稀动物59种。其中一类保护动物有大熊猫、金丝猴、华南虎、野驴、白唇鹿、野牦牛、羚牛、白鹳、黑鹳、黑颈鹤、中华鲟、白鲟、梅花鹿等13种。有二类保护动物小熊猫、猕猴等28种,三类保护动物大灵猫、小灵猫等18种。四川省矿产资源具有矿种比较齐全、资源丰富的特点。有矿产123种 ,其中有80种矿产已探明储量。矿产中钛占世界已知总储量的82%,钒占世界总储量的1/3。储量居中国前3位的矿种有24种。有大、中型矿产地261处之多。已开采利用的330 余处矿产地包括51个矿种。四川能源资源的蕴藏十分丰富,主要包括水能、煤、泥炭、石油、天然气、油页岩、生物质能、地热等8种。水能资源丰富,理论蕴藏量达1.5亿千瓦 ,占中国总蕴藏量的22.2%,仅次于西藏而居中国第二位,可开发蕴藏量为0.92亿千瓦,可装机容量和年发电量均居中国第一位。煤炭品种齐全,广泛分布于全省120个县内,相对集中于川南 、川中及渡口地区,已探明的总储量在中国居第十位。天然气储量占中国的44%,居第一位。
    经济 在1949年以前,四川经济极端衰落,买办资本巧取豪夺,民族工业奄奄一息,农村经济日趋破产。交通闭塞,无铁路,60%以上的县不通公路。科教文卫事业更加落后。1949年后,经济和文化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农业是四川经济的基础,农业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80%以上。耕地、林地和草场草坡面积约占全省总土地面积的2/3。耕地中70%以上分布于四川盆地底部,川西北高原耕地很少,且多分散于山间谷地,是供牧用草地分布最广的地区。林地以川西高山峡谷、川西南山地和盆周山地为主。粮食生产是农业生产的主体,占种植业产值的69%,占全部耕地的80%。在粮食作物中,以水稻、小麦、玉米、红苕四种分布最广,产量最大,共占全省粮食总产量的92%。其中,水稻单产最高,是中国主要的水稻产区之一。经济作物种类较多,主要有油菜籽、棉花、甘蔗、苎麻、烟叶、花生等,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12.9%。其中以油菜籽种植面积最大,是中国最大的商品油菜籽产区。1995年全省粮食总产量突破450亿公斤大关,创历史最高水平 。实施“八龙兴牧”战略后,猪、牛、羊、鸡、鸭 、鹅、鱼、蜂畜禽出栏、肉类总产、商品率调拨量居全国第一。1995年全省有120万人脱贫。林业在四川工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森林面积占中国森林的6% ,是中国三大林区和主要木材生产基地之一。森林覆盖率为13.2%。畜牧业比较发达,全省猪、水牛、黄牛的头数均居中国首位,是国家猪鬃、肠衣等畜副产品的传统外贸出口基地。国家的战略后方,是国家重要建设地区之一。工业结构以机械、食品、化工、冶金、纺织等五大部门为主。机械工业是四川省最重要的基础工业部门,以动力设备制造为主,其次是军工机械、量具刃具、电子仪表、机床等,主要集中在盆地区域。四川拥有丰富的天然气、井盐、褐煤、硫铁矿和磷矿等矿产资源,故化学工业比较发达且发展迅速。化肥产量占中国的10%以上,是中国化肥产量最多的省份。四川省的冶金工业以钢铁为主,在中国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中国重要的钢铁生产基地之一。1993年国务院批准设立重庆经济技术开发区,1997年设为直辖市;实行沿海开放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政策  。1993年国内生产总值达1958.69亿元。1994~1995两年,全省坚持“开放促开发”的方针,努力吸引和利用外来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已吸收了30多亿美元,对经济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川陕公路四川广元明月峡路段

川陕公路四川广元明月峡路段


   文化教育 教育事业发展较快,已有普通高等学校56所,并有电大、函大、夜大、职大。全省人口53%的85个县基本普及小学教育,学龄儿童入学率为94%。四川全省有多种专业科技人员150多万人,八五期间每年取得约1000项科研成果和发明。1994年实施科教兴农工程,到1995年底,全省启动、实行了8000多个项目,实现产值400多亿元,计划到2000年全省将新增产值1000亿元。
    名胜古迹  四川是中国旅游资源种类繁多、门类齐全的省区之一。已发现、保护的风景名胜、文物古迹等有名的旅游点1000多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40处,其中属中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6处。四川的摩崖造像数量之多,存品之完整居全国之冠,分布遍及100多个县 。恐龙化石也列全国第一位。峨眉山风景区、长江三峡风景区、黄龙寺九寨沟风景区、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区 、缙云山风景区和剑门蜀道风景区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重点游览区有峨眉 -乐山游览区 、青城山-都江堰游览区、剑门蜀道游览区  、长江三峡游览区、缙云山游览区、九寨沟-黄龙寺游览区 、兴文石海洞乡游览区、自贡恐龙群窟游览区 、邛海-螺髻山游览区、贡嘎山游览区和四姑娘山游览区。后两个游览区是开展登山旅游和进行地学、生物学考察和研究的理想地区。全省已批准的以保护珍稀动植物和自然景观为目 的的自然保护区15处,即卧龙国家自然保护区、九寨沟自然保护区、白河自然保护区、铁布自然保护区、唐家河国家自然保护区、王朗国家自然保护区、蜂桶寨自然保护区、喇叭河自然保护区、美姑大风顶自然保护区、马边大风顶自然保护区、缙云山自然保护区、渡口的攀枝花苏铁保护区等。这些保护区中有多处具有较高的旅游价值。
   

九寨沟风光

九寨沟风光


   

四川成都蜀都大道鸟瞰

四川成都蜀都大道鸟瞰


   

四川山区冬景

四川山区冬景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