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东市高标准农田可研报告文字部分0909_第1页
启东市高标准农田可研报告文字部分0909_第2页
启东市高标准农田可研报告文字部分0909_第3页
启东市高标准农田可研报告文字部分0909_第4页
启东市高标准农田可研报告文字部分0909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目目 录录 第一章第一章 项目概要项目概要 .1 1 1.1 项目背景 .1 1.2 项目范围、规模、内容与工期 .2 1.3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3 1.4 效益 .4 第二章第二章 项目区概况项目区概况 .6 6 2.1 自然概况 .6 2.2 社会经济状况 .8 2.3 基础设施 .10 第三章第三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111 3.1 项目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11 3.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2 3.3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13 第四章第四章 水资源评价及供需平衡分析水资源评价及供需平衡分析 .1616 4.1 项目区水资源概况 .1

2、6 4.2 供需平衡分析 .16 4.3 项目区现有水利工程可供水量、需水量及供需平衡情况 .17 4.4 项目区设计水平年(p=50%,75%,90%,95%)可供水量、需水量 预测及供需平衡分析.17 4.5 灌溉水质分析 .24 第五章第五章 规划设计规划设计 .2525 5.1 指导思想 .25 5.2 选项原则 .25 5.3 建设标准 .26 5.4 建设规模 .31 5.5 规划布局 .31 5.6 最佳方案选定 .34 第六章第六章 开发任务和建设内容开发任务和建设内容 .3939 6.1 开发任务 .39 6.2 建设内容 .39 第七章第七章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投资估算和资

3、金筹措 .4343 7.1 投资估算 .43 7.2 资金筹措方案 .43 7.3 资金使用和管理 .43 第八章第八章 综合效益分析综合效益分析 .4545 8.1 经济效益 .45 8.2 社会效益 .46 8.3 生态效益 .47 8.4 经济评价 .48 第九章第九章 组织实施和运行管护组织实施和运行管护 .5050 9.1 组织机构设置 .50 9.2 实施管理 .51 9.3 运行管理与维护 .52 第十章第十章 环境影响与评价环境影响与评价 .5454 10.1 环境现状分析 .54 10.2 项目实施对环境的影响 .54 10.3 对策及措施 .57 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结论和建

4、议结论和建议 .5959 11.1 可行性研究结论 .59 11.2 问题与建议 .59 附 录 一、附表 附表 1、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概要表 附表 2、项目区现有水利工程工程设施情况表 附表 3、设计水平年水资源供需平衡表 附表 4、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内容和投资估算表 附表 5-10:项目财务及经济分析表 二、附图 附图 1、项目区位置图 附图 2、项目区现状图 附图 3、项目规划图 附图 4、工程设计图 三、其它附件 1、单项工程概算表 2、市委、市政府办公室关于成立启东市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 建设领导组的通知 3、南通市启东市 2012 年度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

5、项目区县级配套资金承诺书 4、南通市启东市 2012 年度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 项目区镇级配套资金承诺书 5、立项公示 6、可研报告评审意见 第一章 项目概要 1.1 项目背景 2011 年中共中央 1 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 革发展的决定中提出“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推广渠道防渗、管道 输水、喷灌滴灌等技术” 、 “加强灌区末级渠系建设和田间工程配套, 促进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建设” 。 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菜篮子工 程是一项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工作,当前全国各地菜价飞涨,保持 稳定的菜价,必须建设稳定的蔬菜基地。启东市紧邻上海,有着得 天独厚的地域优势,蔬菜一直是启

6、东市的传统农业产业,但多年来, 靠天吃饭,粗放经营一直制约着该市的蔬菜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 建设高标准农田,发展优势蔬菜主导产业,既符合国家稳定农业, 致富农民,发展农村的政策要求,也是促进地方主导产业健康发展, 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农业增效,增强农业基础地位的现实需要,更 是夺取全面小康,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的基础保证。回良玉副总理 在全国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会议的讲话中提出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安排 要向高标准农田建设聚集,因此,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当前和今后一 个时期农业综合开发的一项重要任务,为我们建设高标准农田奠定 了坚实的政策基础。 近年来我国频繁发生的严重水旱灾害,造成重大生命财产损失, 暴露出农

7、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十分薄弱。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仍然是 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农田水利建设滞后仍然是影响农业稳定发 展和国家粮食安全的最大硬伤,水利设施薄弱仍然是国家基础设施 的明显短板。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夺取全 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必须下决心加快水利发展,切实增强水利 支撑保障能力,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1.2 项目范围、规模、内容与工期 (一)项目范围(一)项目范围 项目区涉及吕四港镇的念总村、念四总村、念五总村、西宁村、 范龙村、巴西村等六个行政村,共 173 个村民小组。项目区内总面 积 1.98 万亩,耕地面积 1.56 万亩,项目区位于江苏省确定的 23 个

8、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的吕四港现代农业产业园内。 (二)项目规模(二)项目规模 建设高标准农田 1.0 万亩。 (三)主要建设内容(三)主要建设内容 1、新建排灌泵站 4 座; 2、新建防渗渠道 12.9 公里; 3、新建低压线路 11.7 公里; 4、配套建筑物:农桥 10 座;(配套建筑物含路下涵) 5、修建机耕路 21.47 公里; 6、农田防护林 0.04 万亩; 7、新建路下涵 29 座; (四)项目工期(四)项目工期 项目建设期六个月(2012 年 6 月2012 年 12 月) 。 1.3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一)投资估算(一)投资估算(报告中单位中英文统一报告中单位中英文统一) 1

9、、水利措施投资 617.01 万元: (1)新建泵站 4 座,投资 34.26 万元; (2)配备 50kva 变压器 1 台及配电房 1 间,投资 11.55 万元; (3)架设 220v 低压线 11.1 公里,3800v 低压线 0.6 公里,投 资 95.73 万元; (4)新建机耕桥 10 座,其中 1 座 155.1m、5 座 185.1m、2 座 205.1m、1 座 215.1m、1 座 255.1m,投资 176.32 万元; (5)新建路下涵 29 座,其中 26 座 455m、3 座 10010m,投资 31.02 万元; (6)埋设节水管道灌溉 1000 亩,投资 10

10、7.26 万元; (7)新建 u 型渠道 12.9 公里,投资 90.41 万元; (8)河道疏浚 10.11 公里,投资 70.47 万元; 2、农业措施投资 166.72 万元 (1)新建晒场 2800 平方米,投资 26.97 万元; (2)新建仓库 1750 平方米,投资 139.75 万元; 3、田间道路工程 449.96 万元 (3)新建面宽 3 米水泥路 12.85 公里,分有路基和没有路基 的投资 294.80 万元; (4)新建面宽 4.5m 水泥路 8.62 公里,投资 155.16 万元; 4、林业措施投资 58.15 万元, 防护林 0.04 万亩;( 先写工 程量,在

11、写钱,把绿化品种、规格写明 女贞 胸径 3cm 左右 ) 4、科技推广措施投资 48.00 万元 5、项目管理投资 26.00 万元,工程管护费 12.00 万元 (二)资金筹措(二)资金筹措 工程总投资 1377.85 万元,其中财政投资 1200 万元(中央财 政 600 万元,地方财政配套 600 万元) ,列入本项目计划内的自筹 资金 177.85 万元。 地方配套资金中省级财政配套 85、县级财政配套 15%,县级 配套资金列入预算,为不加重农民负担,自筹资金部分由项目所在 镇吕四港镇财政支付,吕四港镇承诺自筹资金 177.85 万元及时 足额到位。 1.4 效益 项目区将建成蔬菜等

12、和青玉米、青毛豆、青蚕豆等“四青” 特种经济作物生产基地,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 益。 按项目区内 1.0 万亩耕地面积统计,通过项目建设,播种面积 加 2400 亩,耕地复种指数由开发前的 198.7提高到 214.1;项 目区内全年农产品的总产量达 4788 万 kg,比开发前增长 56.01。总产值达 10894 万元,比开发前增长 56.57。亩产值达 6983.33 元,比开发前净增 2523.07 元。项目实施后不仅改善了农 业生产条件,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民科学种田水平,促进 了农民综合素质提高,而且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农民生态意识,推 进了社会主义农村建设。

13、第二章 项目区概况 2.1 自然概况 ( (一一) )地理位置及范围地理位置及范围 项目区地处启东市吕四港镇,位于北纬 320342,东径 1213555,东起新三和港河、西至启海界河,北起通吕河,南 至倒岸河天王公路一线,属江苏省现代农业产业园。 项目区涉及吕四港镇的念总村、念四总村、念五总村、西宁村、 范龙村、巴西村等六个行政村,共 173 个村民小组。项目区内总面 积 1.98 万亩,耕地面积 1.56 万亩。2012 年计划实施高标准农田建 设任务 1 万亩。 ( (二二) )水文气象水文气象 项目区地处北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区,温和湿润,季风显著,四 季分明,雨水充沛、日照充足,年平均气

14、温 14.9,有效积温 2425,无霜期长,常年无霜期达 233 天,常年日照时数为 2219 小时,年平均降水量 1025 毫米,光、热、水、土等资源非常适宜 多种农作物的生长。 ( (三三) )地形、地貌及土壤地形、地貌及土壤 启东市为长江下游冲积平原,境内地势总体低平,人工开挖的 沟河纵横交错,常年地下水位 1.21.6m。倒岸河河南高程 3.64.6 m,河北高程 5.16.1 m。启东市土壤类型主要为潮土和 盐土,吕四港镇主要为壤性或砂性潮盐土,蒿枝港以南、头兴港以 西、协兴河以北地区主要为粘性灰潮土,沿海、沿江地区主要为壤 性或粘性潮盐土,全市盐土面积约占 3/4。启东市土壤有机质

15、平均 含量 14.7g/,总体上看,氮磷含量相对丰富、内圩黄泥土普遍缺 钾,沿海部分地区土壤含盐量偏高。 ( (四四) )水资源水资源 项目区河系配套,北侧有一级河道通吕运河,为引江干河,呈 东西向分布。东侧有二级河道新三和港河,南为三级河道倒岸河。 另外,项目区内还分布有 7 条四级河道和 33 条泯沟。因此,项目 区水系密布,河流纵横,水资源比较丰富,淡水资源丰富。 ( (五五) )耕地种类、数量及开发潜力耕地种类、数量及开发潜力 项目区属长江三角洲冲击平原的一部分,项目区耕地呈条状分 布,每条田面积在 500-1000 亩之间,田块较为集中,总面积 1.98 万亩,其中耕地面积 1.56

16、 万亩,中低产田面积 1.0 万亩。 近几年,项目区通过镇村招商引资,农业产业结构日益优化, 已建成集中连片钢架大棚蔬果 1200 多亩,并与周边设施农业基地 连片,形成近万亩高效设施蔬果产业带。2011 年 7 月,经南京农业 大学区域农业研究所编制的吕四港现代农业发展规划 ,确定项 目区为菜蓝子工程建设示范区。项目区内的 1.56 万亩耕地面积中, 种植大棚蔬菜、瓜果 0.12 万亩,葡萄 0.02 万亩,小拱棚和露地蔬 菜 0.2 万亩,四青作物 0.2 万亩,油菜-大豆(棉花)1.02 万亩。 项目区全年实际播种面积 3.1 万亩,复种指数 198.7%。 近年来,项目区农业组织化程度

17、逐步提高,已建 6 专业合作社, 其中兄妹蔬果种植专业合作社、新亚有机农业合作联社、殿方蔬菜 种植专业合作社等 3 个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经营设施栽培面积达 1500 多亩,建立起了统一供种、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 (六六) )自然灾害自然灾害 规划区主要灾害性天气有霜冻、连阴雨、冰雹、龙卷风、台风、 旱涝等。台风发生率年均 2-4 次,对当地农业生产影响较大。另外, 春季受冷暖气流交替的影响,气温变幅大,有些年份会出现倒春寒、 低温、晚霜冻等灾害性天气;夏季受梅雨季节的影响,雨量相对集 中,暴雨、大雨增多,排水不畅,易发生洪涝灾害,有些年份“空 梅” ,加之受副热带高压影响,多

18、晴热天气,易导致“伏旱” ;8 月 中旬至夏末,常有台风影响,并伴有暴雨、大风及冰雹,易造成风、 涝灾害;秋、冬季节,北方冷空气频繁南下,气温急剧下降,霜、 雪、寒潮易发,常产生霜冻灾害。 2.2 社会经济状况 ( (一一) )、人口与劳动力、人口与劳动力 吕四港镇总人口 17.63 万人,其中农业人口 15.47 万人,农业 劳动力 9.99 万个。项目区农业人口 2.002 万人,农业劳动力 1.136 万个。 ( (二二) )、农业科技状况、农业科技状况 吕四港镇现有各类农业科技人员 40 名,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 4 名,中级职称的人员 12 名。以镇农业综合服务项目中心为主体的 农业科

19、技服务体系,门类齐全,产前、产中、产后服务配套。农业 科技队伍结构合理、人员爱岗敬业,技术力量雄厚。近几年来围绕 项目区内的优质蔬果、 “四青”作物,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引进推 广新品种 20 多个,良种覆盖率达 92.2%;推广应用新技术 15 项, 适用技术普及率达 91.6%以上。 ( (三三) )、地方财政与农民收入、地方财政与农民收入 吕四港镇的集体资产实力较强,经济运行状况良好,群众经济 收入水平较高。2010 年吕四港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为 86.17 亿元, 比上年增长 15.22%。其中:第二产业地区生产总值为 44.20 亿元, 比上年增长 17.89%;财政总收入 6.04

20、亿元,比上年增长 57.7%。 2010 年吕四港镇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 11076 元,比上年增长 13.22%。 ( (四四) ) 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状况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状况 吕四港镇以镇农业综合服务项目中心为主体的农业科技服务体 系,门类齐全,产前、产中、产后服务配套。为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项目所在地巩固和发展与国内 lo 多家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所建立 的紧密型科技合作关系,充分发挥他们的科技成果优势和技术信息 优势,强化科技的支撑作用。项目所在的吕四港镇已经与江苏省农 科院、南京农业大学签订了技术合作协议书,并将委托农业科研单 位实施科技推广。根据产业特点和科技推广的实际,完善首席专家 负

21、责制、技术服务合同制、实施过程监管制和工作绩效考评制,注 重提高科技推广实效。农民经纪人队伍不断壮大。近几年来围绕项 目区内的优质蔬果、 “四青”作物,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引进推广 新品种 20 多个,良种覆盖率达 95.2%;推广应用新技术 15 项,适 用技术普及率达 93.6%以上。 2.3 基础设施 ( (一一) ) 水利骨干工程现状水利骨干工程现状 项目区河系配套,北侧有一级河道通吕运河长 7.2 公里,为引 江干河;东侧有二级河道新三和港河长 3.5 公里;南为三级河道倒 岸河长 12.1 公里;四级河 7 条,长 21.5 公里;泯沟 33 条,长 9.25 公里,沟河密布,水系配

22、套,基本可以满足正常年景下农业生 产淡水的需求,但部分河道淤积严重,部分过水涵洞现有过流能力 较小;部分河道闭塞,田间排水设施标准低,田间灌排水渠均为土 渠 。 ( (二二) )田间工程现状田间工程现状 项目区内大部分耕地基本上做到了农田连片成方、平整。田间 水利骨干网络已基本形成,但是灌区末级渠系配套不完善,农业灌 溉多数为土渠,灌溉水利用系数低,从河道提水没有高效率的电灌 站等建筑物。田间道路为低标准砂石路,雨雪天气,人与机械通行 不畅,农产品运输困难。对照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具体要求,仍有较 大的差距,特别是一些农田基础设施老化失修,对提高农业产量非 常不利。 ( (三三) )农业机械状况农

23、业机械状况 项目区现有小型拖拉机 66 台、联合收割机 15 台(外地在吕) 、 大型秸秆还田机 1 台、小型秸秆还田机 20 台、机动弥雾机 63 台。 镇村两级农机服务体系基本健全,设施基本齐全。 ( (四四) )交通与电力交通与电力 项目区内骨干路部分路网不健全,现有硬质化西宁中路破损严 重,雨雪季节,土路路面泥泞,人与机械通行不畅,机耕桥年久失 修,荷载等级低,严重影响当地农民生产、生活。电力设施通过近 几年的农网改造,高、低压线路基本配套,但田间电灌站无输变电 线路 。 第三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3.1 项目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薄弱(一)农田

24、水利基础设施薄弱 经过多年的努力,项目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已具有一定基础, 但由于缺乏统筹规划,投入相对不足,建设规模较小,无法满足新 形势下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一是农业基础设施薄弱老化。虽然骨干 水利工程已经具备,但四级河道以下配套设施很不完善,表现在规 划区内沟渠不够通畅、灌排能力不足,部分年久失修,田间进出口 及其控制设施相当缺乏。特别是灌溉设施,主要依靠电动水泵提水 灌溉,缺乏电灌站和与之配套的田间管网。二是规划区内交通主要 骨干路道虽然已经完善,但农田作业仍然以生产路为主,路道建设 仍需完善,路沟配置不合理,不利于机械耕作和农产品运输。 (二)农业科技推广未全面普及(二)农业科技推广未全

25、面普及 项目区现有种植的品种多、乱、杂,种植技术参差不齐,对发 展高效农业造成严重障碍,难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的需要。标准 化生产技术尚未得到普遍推广。农业整体科技水平不高,与优质、 高产、安全、生态、高效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存在不小的差距。 (三)农田林网不尽完善(三)农田林网不尽完善 项目区近年来虽然进行绿化,但未能形成网格,苗木规格偏小, 影响成活率,农田抗灾能力不强。 3.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一)建设高标准农田,是改善农业基础条件、提高农业综合(一)建设高标准农田,是改善农业基础条件、提高农业综合 生产能力的需要生产能力的需要 项目区内农业基础条件薄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迫切需要 加

26、大农田基础设施配套投入,通过连片、规模开发,大力建设灌排 工程,田间交通道路工程,提高工程建设标准与配套率,建设高标 准农田,有效改善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以解除制约农业生产中的 主要障碍和瓶颈因素,从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二)建设高标准农田,是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增强农产品市(二)建设高标准农田,是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增强农产品市 场竞争力的需要场竞争力的需要 项目区以蔬菜为主导产业,必须要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科技化生 产水平,才能保证稳定增收。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的实施,不 断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推进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推广,实现种植 基地化、生产标准化、产品绿色安全无害化。同时强化农民培训,

27、 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素质。不断用 先进的农业科技改造农业,用先进的现代理念引领农业,提高土地 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建设高标准农田,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需要(三)建设高标准农田,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需要 通过项目建设,一方面全面将中低产田建设成为高标准农田, 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确保稳产高产,实现增产增收;另一方 面通过新品种、新技术、新的种植模式的推广应用,提高单产,提 升农产品的品质,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实现提质增收;第三通 过规模种植,产业化经营,提高规模效益,实现规模增收;第四通 过项目建设,特别是农

28、田交通道路建设和灌溉设施建设,减轻了劳 动负担,提高了劳动效率,方便了产品运输,促进了产品商业化进 程,提高了农民收入。 (四)建设高标准农田,是发展现代农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四)建设高标准农田,是发展现代农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 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现代化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通过建设高标准农田,有利于夯实现代农业发展物质基础,建设高 产稳产农田;有利于实现连片、集约规模开发,建立稳定农副产品 生产基地,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有利于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应 用推广,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有利于改善 农业生态环境,建设美好家园;有利于提

29、高农民民主管理、民主决 策能力,培育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型农民,为推进农业现代化、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挥积极作用。 (五)建设高标准农田,是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的需要(五)建设高标准农田,是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的需要 项目区土地较为平整,耕地集中连片,中低产田滨江临海,具 有长江下游沿江农业区的生态特点,又有江苏沿海地区的社会经济 特征。该项目的实施,能为沿海农业区的现代农业发展发挥示范作 用,有助于探索江苏沿海地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有效途径,并发挥 出较好的引导作用。 3.3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一)增效潜力明显(一)增效潜力明显 项目区土地较为平整,耕地集中连片,中低产田占比较大,开 发潜力显著,

30、是独特的旱作地区,自然条件、温光资源、生产潜力 十分有利于高效农业,设施栽培简单易行,设施形式灵活多样。区 内农民具有精耕细作的勤劳品质,有蔬菜和四青作物生产的传统和 经验,可以为项目实施提供生产经验。项目区水资源丰富,为项目 建设提供水资源需要,保证灌溉要求。 (二)基础设施初具规模(二)基础设施初具规模 项目区水利骨干工程基本上达到了防洪、排涝、除渍等工程系 统,农田主要交通道路工程建成,项目区紧靠宁启高速公路,交通 运输方便,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条件。项目区内河网密植, 组成引排系统。虽然项目区排水体系已形成,但农田灌溉设施较为 欠缺,旱涝保丰收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经过高标准农田

31、建设, 将部分低产田配套健全的灌、排、防等生产设施,十分有利于农业 的高标准示范建设。 (三)区位优势明显,产业发展有基础(三)区位优势明显,产业发展有基础 项目区位于启东市西北部,紧靠宁启高速公路,苏 211 省道、 苏 335 省道穿境而过。从项目区到启东市中心仅需 30 分钟,距上 海市中心直线距离仅 100 公里,水陆交通便捷。农业组织化程度较 高,产业化经营工程有了一定基础,为高标准农田建设创造了条件。 (四)领导有决心、群众有热情(四)领导有决心、群众有热情 启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 工程,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指挥、协调各方面力量,组织精兵强 将,周密

32、制订项目区建设规划,决心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保证各项支 农资金整合到位。同时成立项目建设领导组,为项目区建设提供强 有力的组织保障。项目区所在镇及行政村工作班子能力强,群众的 开发热情十分高涨,为本项目规模开发及土地平整、连片开发创造 了比较有利的条件。 (五)经济有实力、投入有基础(五)经济有实力、投入有基础 吕四港镇的集体资产实力较强,经济运行状况良好,群众经济 收入水平较高。2010 年吕四港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为 86.17 亿元, 比上年增长 15.22%。其中:第二产业地区生产总值为 44.20 亿元, 比上年增长 17.89%;财政总收入 6.04 亿元,比上年增长 57.7%。 吕四

33、港镇财政有实力,已承诺为项目建设所需自筹资金 138.64 万元由镇财政支付。 (六)开发有成效、管理有经验(六)开发有成效、管理有经验 项目区所在的吕四港镇已连续 2 年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 项目,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有一支精干高效的干部队伍和管 理班子,他们了解农村的具体情况,与农民群众结有深厚的感情, 既熟悉财政工作,也熟悉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既懂财务管理,也 懂项目管理。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不仅成效显著,而且管理规范成效 显著,得到国家、省等上级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 第四章 水资源评价及供需平衡分析 4.1 项目区水资源概况 可供利用水资源量包括地表水资源、地下水资源和入境水量。

34、本地水资源量包括地表水资源量和浅层地下水可利用量。 地表水资源是指天然降水产生的地表径流量,由于本市为平原 河网地区,区内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主要依靠河网调蓄。入境水量 由沿江的头兴港闸、通吕运河等控制口门自流引江水量和沿江各企 业直接取用长江水量两部分组成;为满足全市城乡居民生活用水需 要而实施的区域供水工程取水量单列。在入境可利用水量中扣除部 分由于防洪需要而排入黄海的余弃洪水量。 分别求出设计水平年(p=50%) (典型年为 1973.41974.3) 、 设计中旱年(p=75%) (典型年为 1993.41994.3) 、设计干旱年 (p=90%) (典型年为 1979.41980.3)

35、 、特别干旱年(p=95%) (典 型年为 1980.41981.3)的设计降水径流量和过境水量及其年内分 配。在此基础上,对不同水平年不同来水年份进行水量平衡分析。 4.2 供需平衡分析 通过计算,当遭遇平水年(p=50%) ,项目区供水量为 952.98 万 m3,需水量预测为 380.94 万 m3。供水量大于需水量,项目区灌 溉水源供给的水量能满足主要农作物灌溉要求。 当一般干旱年(p=75%) ,项目区供水量为 828.42 万 m3,需水 量预测为 557.27 万 m3。供水量仍然大于需水量,项目区灌溉水源 供给的水量能满足主要农作物的灌溉要求。 当中干旱年(p=90%) ,项目

36、区供水量为 745.20 万 m3,需水量 预测为 691.69 万 m3。供水量仍然大于需水量,项目区灌溉水源供 给的水量能满足主要农作物的灌溉要求。 当特殊干旱年(p=95%) ,项目区供水量为 672.59 万 m3,需水 量预测为 768.02 万 m3。供水量不足,项目区灌溉水源供给的水量 不能满足主要农作物的灌溉要求。 4.3 项目区现有水利工程可供水量、需水量及供需平衡情况 项目区现有水利工程可供水量主要由降雨产生的地表径流、渠 首引用的长江水、农业灌溉产生的回归水(本项目区为旱作物区, 不考虑回归水) 、少部分地下水和污水再利用等五部分组成。 项目区需水量主要由工业用水、农业用

37、水、生活用水及其它用 水如绿化、养鱼等用水四部分组成。 项目区水资源供需在平水年、一般干旱年、中旱年、特旱年不 缺水。 4.4 项目区设计水平年(p=50%,75%,90%,95%)可供水量、 需水量预测及供需平衡分析 (一)(一) 现状可供水量现状可供水量 项目区供水水源主要由降雨产生的地表径流、渠首引用的长江 水、农业灌溉产生的回归水、少部分地下水和污水再利用等五部分 组成。 1、本地径流 根据江苏省水文手册中径流量关系推算灌区各代表年径流。 由于本灌区属河网地区,排涝总通道协兴河出口已建闸控制, 对径流的调蓄能力较强,考虑降雨的年内分布不平衡,汛期降雨有 部分无法利用,需将径流总量乘以径

38、流可利用率,得到地表水资源 可利用量详见表 4-1。根据江苏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南通分局分析 资料,保证率 50%、75%、90%、95%代表年的径流可利用率分别为 0.65、0.75、0.80、0.85。 表表 4-1 地表径流量及地表水可供水量计算成果地表径流量及地表水可供水量计算成果 保 证 率 50%75%90%95% 降 雨 量 1063.1980.9660.4560.9 年径流深(mm) 162.4135.165.643.6 年径流量(万 m3) 443.8262.8145.7118.9 径流可利用量(万 m3) 288.47197.1116.56101.07 2、地下水 项目区内现

39、有深水井 2 眼,日可供水量 602m3,年可供水量 22 万 m3。 3、过境水量 过境水是指通过节制闸自流所引的长江水。通启运河总干渠灌 溉范围西起南通营船港,向东经南通开发区、海门市至启东市汇龙 镇,迄于吕四镇,根据各代表年节制闸实际引水量,按面积比计算 作为吕四港镇供水量,具体见表 4-2。 表表 4-2 各年型引用过境水资源数量表各年型引用过境水资源数量表 单位:万单位:万 m3 年型 水平年 p=50%p=75%p=90%p=95% 项目区引水量 628.75600.96579.96535.06 4、污水在利用量 当地污水再利用量约为污水排放总量的 32,年污水排放总量 43 万

40、m3,污水再利用量为 13.76 万 m3。 各年型可供水总量及年内分配见表 4-3、4-4、4-5、4-6。 表表 4-34-3 可供水总量及年内分配表(可供水总量及年内分配表(p=50p=50) 单位:万单位:万 m m3 3 月份本地径流过境水地下水回归水污水利用合计合计 410.76 51.05 1.83 1.15 64.80 53.91 50.51 1.83 1.15 57.41 690.22 82.22 1.83 1.15 175.42 767.32 59.65 1.83 1.15 129.95 823.19 172.50 1.83 1.15 198.67 921.53 58.04

41、 1.83 1.15 82.55 1071.53 19.88 1.83 1.15 94.39 110.00 50.51 1.83 1.15 53.49 120.00 25.26 1.83 1.15 28.24 10.00 14.51 1.83 1.15 17.49 20.00 14.51 1.83 1.15 17.49 30.00 30.09 1.83 1.15 33.07 合计合计288.47 628.75 22.00 0.00 13.76 952.98 表表 4-4 可供水总量及年内分配表(可供水总量及年内分配表(p=75) 单位:万单位:万 m3 月份本地径流过境水地下水回归水污水利用合

42、计合计 413.45 22.34 1.83 1.15 38.77 54.07 283.64 1.83 1.15 290.69 646.22 43.96 1.83 1.15 93.16 757.49 56.37 1.83 1.15 116.84 80.00 56.02 1.83 1.15 59.00 914.11 35.81 1.83 1.15 52.90 100.00 35.10 1.83 1.15 38.08 1156.17 16.31 1.83 1.15 75.45 月份本地径流过境水地下水回归水污水利用合计合计 120.00 11.70 1.83 1.15 14.68 10.19 3.5

43、5 1.83 1.15 6.71 20.00 17.37 1.83 1.15 20.35 30.00 18.79 1.83 1.15 21.77 合计合计191.70 600.96 22.00 0.00 13.76 828.42 表表 4-54-5 可供水总量及年内分配表(可供水总量及年内分配表(p=90p=90) 单位:万单位:万 m m3 3 月份本地径流过境水地下水回归水污水利用合计 44.38 17.99 1.83 1.15 25.34 51.56 23.98 1.83 1.15 28.52 636.49 69.95 1.83 1.15 109.41 727.24 155.22 1.8

44、3 1.15 185.44 89.34 145.22 1.83 1.15 157.54 98.66 53.96 1.83 1.15 65.60 1028.90 11.99 1.83 1.15 43.87 110.00 33.31 1.83 1.15 36.29 120.00 29.98 1.83 1.15 32.96 10.00 6.66 1.83 1.15 9.64 20.00 6.66 1.83 1.15 9.64 30.00 37.97 1.83 1.15 40.95 合计合计116.56 592.88 22.00 0.00 13.76 745.20 表表 4-6 可供水总量及年内分配表

45、(可供水总量及年内分配表(p=95) 单位:万单位:万 m3 月份本地径流过境水地下水回归水污水利用合计 40.00 15.33 1.83 1.15 18.31 545.89 27.87 1.83 1.15 76.74 643.76 88.48 1.83 1.15 135.22 70.00 105.90 1.83 1.15 108.88 80.00 84.30 1.83 1.15 87.28 911.13 101.02 1.83 1.15 115.13 100.00 37.62 1.83 1.15 40.60 110.00 19.51 1.83 1.15 22.49 120.00 25.08

46、1.83 1.15 28.06 10.29 2.79 1.83 1.15 6.06 20.00 2.79 1.83 1.15 5.77 30.00 25.08 1.83 1.15 28.06 合计合计101.07 535.76 22.00 0.00 13.76 672.59 5、各年型可供水总量见表 4-7。 表表 4-7 各年型可供水总量数量表各年型可供水总量数量表 单位:万单位:万 m3 年型 水平年 p=50%p=75%p=90%p=95% 可供水量 952.98828.42745.20672.59 (二)需水量(二)需水量 用水量主要由工业用水、农业用水、生活用水及其它用水如绿 化、养

47、鱼等用水四部分组成。 1、工业用水量 工业用水预测采取工业特征参数预测法进行推算,工业特征参 数主要是万元产值用水定额和重复利用率组成。2011 年项目区工业 产值 750 万元,万元产值用水量约为 120m3,工业重复利用水系数 为 0.50,工业用水量为 4.5 万 m3。 2、农业用水 农业用水主要计算蔬菜、瓜果、青玉米等四青特种经济作物、 及其它粮食作物几部分。 (1) 灌溉定额 根据灌溉制度分析,各种作物不同年型的净灌溉定额见表 4- 8。 表表 4-8 净灌溉定额表净灌溉定额表 单位:单位:m3/亩亩 年型蔬菜等经济作物青玉米等四青作物油菜等其他 50%1203030 75%180

48、5050 90%2306065 95%2606570 (2) 农业用水量 项目区主要农作物情况见表 4-9,农业年用水量见表 4-10。 表表 4-9 项目区主要农作物情况表项目区主要农作物情况表 蔬菜等经济作物青玉米等四青作物油菜等其他合计 面积(万亩) 1.291.030.392.71 种植指数(%) 1.291.030.392.71 表表 4-10 项目区农业年用水量项目区农业年用水量 单位:万单位:万 m3 年型蔬菜等经济作物青玉米等四青作物油菜等其他合计 50%154.830.911.7197.4 75%232.251.519.5303.2 90%296.761.825.35383.

49、85 95%335.466.9527.3429.65 (3) 灌溉水利用系数 项目区现状渠系水利用系数为 0.65,灌溉水利用系数为 0.6。 因此,农业用水 p=50%年型为 329.00 万 m3,p=75%年型为 505.33 万 m3;p=90%年型为 639.75 万 m3;p=95%年型为 716.08 万 m3。 表表 4-11 项目区农业年需供水量项目区农业年需供水量 单位:万单位:万 m3 年型灌溉水利用系数农业用水量 50%0.6329.00 75%0.6505.33 90%0.6639.75 95%0.6716.08 (4)居民生活用水 居民生活用水按每天消耗定额确定,2

50、011 年城镇生活用为 95l/d,农村生活用水为 62l/d。 2011 年项目区总人口 1.2217 万人,其中农业人口 1.2172 万人, 城镇人口 0.0045 万人,生活用水为 27.70 万 m3。 (5)其它用水 其它用水量主要包括环境卫生、养殖用水等,约为约为农业用 水的 6,用水量为 19.74 万 m3。 表表 4-12 项目区需水量总量项目区需水量总量 单位:万单位:万 m3 年型工业用水量农业用水量居民生活用水量其他用水合计 50%4.5329.00 27.7019.74380.94 75%4.5505.33 27.70 19.74 557.27 90%4.5639.

51、75 27.70 19.74 691.69 95%4.5716.08 27.70 19.74 768.02 (三)(三) 供需平衡分析供需平衡分析 根据全年供、用水情况,进行全年供需平衡分析,项目区在各 年型供需平衡过程计算见表 4-13。 表表 4-13 供需平衡总表供需平衡总表 单位单位:万万 m3 名称 保证率 可供水量需水量余缺 水平年 p=50%952.98380.94 572.04 干旱年 p=75%828.42557.27 271.15 中旱年 p=90%745.2691.69 53.51 特旱年 p=95%672.59768.02 -95.43 从上表可见,项目区在平水年、一般

52、干旱年、中旱年不缺水, 特旱年缺水量为 95.43 万 m3。 通过项目立项,建设以节水灌溉为重点的灌溉工程,水资源利 用率将显著提高,参照同类地区、同类项目,项目建成后新增节水 灌溉面积 1000 亩,平均亩用水量节约 40m3左右,年节水 40 万立方 米,在 90%的设计保证率下水资源能达到有效保证。 4.5 灌溉水质分析 项目区的污染源主要是工业点源、农业面源和生活污染源。根 据南通市水质公报,在污水灌溉区灌溉期间,项目区水质为:生化 需氧量(bod)最高值为 24mg/l;生化需氧量(bod)最高值为 4mg/l;悬浮物为 35mg/l;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0.2mg/l;凯氏氮 3m

53、g/l;总磷 0.2mg/l;水温平均 18.5;ph 值 6.8;全盐量 270mg/l;氯化物 240mg/l;硫化物 0.5mg/l;总汞 0.0004mg/l;总 镉 0.001mg/l;总砷 0.005mg/l;铬 0.01mg/l;总铜 0.5mg/l;总 锌 1.0mg/l;总硒 0.02mg/l;氟化物 1.2mg/l;挥发酚 0.006mg/l;苯 0.006mg/l;三氯乙醚最高值为 0.1mg/l;硼 0.15mg/l;粪大肠菌群数 3800 个/l;蛔虫卵数 1 个/l。通过与农 田灌溉水质标准对照,可知项目区内的现状水质满足农田灌溉要求。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工农

54、业生产的快速发展,水污染会变得 越来越严重,但通过控制污染源和兴建污水处理厂,可防止水质的 恶化;另因项目区水系与长江、黄海相通,可通过过境水进行稀释 使水质改善。 第五章 规划设计 5.1 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 展观,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作为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转变经 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注重科学治水、依法治水,突出加强薄弱 环节建设,大力发展民生水利,不断深化水利改革,加快建设节水 型社会,促进水利可持续发展,努力走出一条中

55、国特色水利现代化 道路。 5.2 选项原则 (一)坚持坚持民生优先的原则(一)坚持坚持民生优先的原则 水利既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也是群众生产生活的基本条件。 因此,水利发展必须做到保增长和保民生的内在统一。大力发展民 生水利,就是要坚持民生优先,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 的水利问题,让人民群众从水利改革发展中得到更多实惠。 (二)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二)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的原则的原则 注重兴利除害结合、防灾减灾并重、治标治本兼顾,促进流域 与区域水利协调发展。按照江苏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试行) , 统筹规划,合理安排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确定重点区域、重点项 目、重点内容。 (

56、二)坚持因地制宜、科学布局(二)坚持因地制宜、科学布局的原则的原则 根据吕四港镇资源条件和主导产业特点,因地制宜,采取不同 的开发模式,优先在水资源环境条件较好、开发潜力较大、配套能 力较强、农民积极性高的地区,打造一批示范工程,积极稳妥地推 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三)坚持分片推进、先易后难(三)坚持分片推进、先易后难的原则的原则 根据吕四港镇农业的区域分布现状和各片区资源条件的特点, 按先易后难的原则分片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按照高标准农田建设 标准(试行)进行规划、立项、实施、验收,确保建成一片成效一 片。 (四)坚持集中连片、项目管理(四)坚持集中连片、项目管理的原则的原则 坚持按区域整体

57、规划,采取“集中力量,重点投入,连片建设” 的治理方式和按项目管理的办法,实行自下而上申报项目、自上而 下确定任务,经审核批准后组织实施,确保建一片成一片。 (五)坚持不断创新、务求实效的原则(五)坚持不断创新、务求实效的原则 高标准农田建设既要讲社会效益,也要讲经济效益。高标准农 田建设应与产业发展有机结合,鼓励在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项目区内, 推进土地规模经营,调整耕作模式,更好体现开发效益,力戒形式 主义,严禁劳命伤财的形象工程。 (六)坚持政府主导的原则(六)坚持政府主导的原则 发挥公共财政对水利发展的保障作用,形成政府社会协同治水 兴水合力。 5.3 建设标准 (一)(一)水利措施标准水

58、利措施标准 项目区内沟、渠、桥、涵合理布局,全面配套,达到引得进、 灌得上,排得出、降得下,灌溉保证率达到 90。日降雨 150200 毫米雨后 1 天排出积水。农田地下水控制在田面 0.8 米以 下。 1、灌溉工程 灌溉系统完善,灌溉用水有保障,水质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农 田灌溉制度科学合理,灌水方法先进。灌溉设计保证率达到 90以 上,灌溉水利用系数 0.7 以上。 引水河道及渠首工程,在充分利用当地地表径流的基础上,尽 量保证灌溉设计保证率下适宜灌溉面积用水要求。泵站等建筑物、 机电设备、输变电设施配套齐全,综合装置效率达到有关规范标准。 完善农田灌溉系统,合理布置输水、配水渠系(管道)

59、。渠道 布置应结合排水系统、田间道路统一规划,尽可能减少交叉建筑物 和占地。灌排系统一般分开布置,斗渠和斗沟宜相间布置,农渠与 农沟根据项目区实际进行合理布置(相邻或相间) 。 推行科学合理的灌溉制度,蔬菜等经济价值较高的作物采用 “少水勤灌”模式。 项目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宏观上实行总量控制,微观上实行用 水定额管理。积极推行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模式,配备必要的量水 设施,按用水量和核准的水价收取水费,以管理促节水。 2、排水工程 排涝设计标准符合有关规定。 排涝设计标准为 10 年一遇,排水系统健全,出路通畅,雨天 排出不受涝。日降水 200 毫米雨量,一天排水不受涝。沟河、排水 涵和渠系标准

60、。四级河每条控制排水面积 08 平方公里,底高程 1.5-2.0 米。泯沟、丰产沟建 45cm 过水涵。项目区田间开挖排水 沟防涝,沟深 30cm,宽 30cm。 排水系统健全,排水出路通畅。排水系统根据地形条件,按高 水高排、低水低排、就近排泄、力争自流的原则布置。各级排水明 沟宜相互垂直布置,排水线路宜短而直。排水沟道断面及坡度设计 合理;末级固定排水沟的深度和间距,符合项目区机耕作业及农作 物对地下水位的要求。有降渍或控制地下水位要求的田间排水明沟, 若要衬砌,衬砌材料的渗透系数不小于土壤的渗透系数。 3、配套建筑物工程 农田中沟以上灌排工程配套率和完好率达到 100,田间灌排 工程配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