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向东的“白酒帝国”

发布于: iPhone转发:2回复:12喜欢:16

吴向东,1969年出生,湖南醴陵人(醴是美酒的意思,可以说他天生就跟酒有缘)。1992年大学毕业,进入他姐夫傅军的新华联集团,这是湖南有名的一家民营企业。

1996年吴向东在长沙注册海达公司,做“川酒王”湖南代理商,这是五粮液一款贴牌酒。结果不到一年就做到全省第一,初步显露出商业才华,也为以后和五粮液进一步合作打下基础。有人回忆那时的吴向东给人很憨厚的印象,话不多,能喝酒。

“川酒王”这款酒出身不好,只有条码没有正式注册商标,1998年吴向东和五粮液谈判,提出自己打造一个新品牌,由五粮液负责代工,这个品牌就是金六福。吴向东不是第一个做白酒oem的(这时候五粮液的贴牌早已经做的风生水起了,一时间各大白酒企业趋之若鹜,成了行业趋势。只有高冷的茅台不凑热闹,悄悄躲在山沟里憋大招),但却是做的最成功的,几年时间金六福就卖到大江南北,成了很有名的全国性品牌,还找到米卢做广告,蹭一波世界杯热度,这在当时是很新颖的打法。

可是好景不长,后来五粮液意识到贴牌的弊端,开始收缩战线,金六福的产量被砍掉大半,于是吴向东转而成立华致酒行,专门做名酒经销商。按照他自己的说法,华致酒行的成立源于两个事情的启发,有一次他请朋友吃饭,开了一瓶名酒,结果倒出来全是水。还有一次他帮朋友搬家,这个朋友藏了很多酒,就让他给鉴定一下,结果发现一大半都是假酒。

这两个事启发了吴向东,他敏锐的想到卖真酒应该是一个好生意,于是成立华致酒行,招牌就是“保真”,先后拿下茅台五粮液的一级经销商,现在已经扩展到很多品牌了,还有红酒和洋酒,但是茅台和五粮液仍然是最重要的业务,占到70%以上。

也许是金六福受制于人的原因,大概从2001年开始,吴向东就想到收购酒厂,自己下场酿酒。后来他说他曾经有机会收购郎酒和洋河,可惜错过了,至少少赚500亿。汪俊林比吴向东大两岁,当时是一家小药厂的厂长,郎酒经营不下去寻求外部投资者,汪老板东挪西凑搞了5亿资金,拿下郎酒70%的股权。这在当时被认为很有魄力,如果救不活郎酒,他就血本无归了。事实证明汪老板很有眼光和能力,郎酒越做越好,现在的市场估值至少在2000亿以上。但是当时的改制不太规范,涉嫌国有资产流失,还有商标问题,导致郎酒前后三次冲击上市都没有成功。

吴向东这一时期收购的都是一些地方小酒厂,收购了有十几家,从东北到西南,没一个像样的,直到2009年终于抓住机会收购了珍酒。他很高兴,还专门写了一篇文章纪念,说珍酒有历史有品牌有产能,他接手后有信心有责任做好。

有人说为什么2009年之后的十年时间珍酒都没什么动静,直到最近几年才突然爆发?这是因为酱酒这几年才热起来,以前只有一个茅台和“镇酒”,直到2017年以后的第二轮酱酒热,茅台镇以外的酱酒企业才迎来大发展。2021年郎酒、国台、珍酒、金沙全都是翻倍以上的增长(珍酒一年增长了160%),第二梯队和第三梯队的酱酒企业实力大大增强,2022年习酒和郎酒更是跻身“200亿俱乐部”,成为新时代的八大名酒。

2021年吴向东从旗下十几家酒厂里选出三家,珍酒、李渡、湘窖,在境外新成立珍酒李渡集团,一系列复杂的股权置换和资本运作,今年4月在港股成功上市。

珍酒李渡集团如今是吴向东白酒帝国的台柱,也可能是他一生事业的最后归宿。他现在身价200多亿,主要是靠卖酒做起来的,能不能在有生之年加上一个零,就看酿酒生意做的怎么样了。酿酒生意可比卖酒生意大多了,白酒市场容量巨大,一年销售额6000多亿,还在增长,产量最起码能稳定在五百万吨吧,水大鱼大,足够支撑十几二十家大公司,广阔天地大有可为。我们作为小股东,自然希望吴老板生意红红火火,更上几层楼,我们的账户也能跟着加上一个零。[大笑]

$珍酒李渡(06979)$

全部讨论

2023-11-09 08:51

#缘富读珍酒李渡# 做多品牌多区域的白酒的这种模式,对于品牌的培育和品牌的压缩应该各有利弊吧。

2023-11-09 09:12

搞那么多系列品牌,大部分人分不清。

2023-11-09 14:52

多品牌模式,实际上就是:帝亚吉欧模式。这一模式在过去一直表现很出色……@长满茅草的台

2023-11-09 09:00

是个人才

2023-11-09 08:57

晕,现在评论都是默认转发了,一删除转发,评论也删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