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字当头,敢当先锋,正成为海口江东新区这片热土的鲜明底色。

这是敢闯敢试的醒目足迹:海南自贸港首支QFLP(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基金落户海口江东新区,近一亿美元资本金足额到位,进入实质运营全新阶段;海南自贸港首个国产飞机租赁项目落地,融资租赁产业取得重要突破;海南自贸港首个公务机维修基地在海口江东新区正式启动运营,高端公务机产业链落地生根……

海口江东新区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以“一天当三天用”的干劲和“干一件成一件”的韧劲,持续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强化制度集成创新引领开发建设,开辟发展新格局,高质量高标准打造海南自贸港标杆产业园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1月23日,在江东新区起步区,海南国际能源交易中心项目现场一派繁忙的施工景象。

抢抓发展机遇 吸引企业扎堆入驻

11月20日下午,一场特别的组团式招商推介会在江东新区举行,参加民营企业助力海南自贸港建设投资对接峰会的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企业集中实地参观江东新区展示中心,和江东新区管理局招商团队密切洽谈,共享海南自贸港发展新机遇。

“一场推介会,就是一个重要窗口,能看到一个地方招商的专业和诚意。”参加推介会的天成商务航空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发现很多贴心的细节:上台推介的江东新区管理局招商部负责人从企业关心的问题出发,详细解读了江东新区在总部经济、现代金融和临空经济三大产业布局的建设规划、招商进展及政策优势。针对企业个性化的问题,江东新区招商团队分别有专人当场解答,讲透政策,让企业安心入驻发展。

当天,天成商务航空有限公司、河北北直通用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现场签约落地江东新区。

令人瞩目的是,上个月,江东新区同样签下“招商大单”:10月13日,建信金融租赁有限公司、交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湖南友阿、海南金海浆、国家电力、辽宁信服保险经纪等知名企业在江东新区签约落户15个高质量项目,涉及高新技术产业、金融产业等多个重点领域。

得益于良好的投资环境,截至今年10月底,江东新区内企业数达6302家,其中前10月新增2692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俯瞰江东新区迈雅河区域生态修复工程项目示范段。

优化审批流程 加速企业投资落地

企业扎堆入驻的背后,是江东新区持续创一流营商环境的不懈努力。

江东新区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推行特别极简审批,通过区域评估代单项评估、规划代立项、企业告知承诺、审批改备案等方面内容,发扬“首创”精神,精简审批事项、优化审批流程、压缩审批时限,以务实举措为企业减负,加速企业投资落地。

作为促进营商环境提升的具体举措,临时注册地址申请是江东新区首批实现“秒批”的事项,由此,江东新区成为全省首个实现临时注册地址“秒批”的重点园区。企业办理该项审批业务,可全程通过互联网办理,足不出户,完成不见面审批。截至目前,江东新区已累计为近1000家企业提供免费注册地址服务,助力一批知名企业尽快注册落户。

尤为引人注目的是,江东新区也是全省首个免除水土保持补偿费的园区。江东新区明确以水土保持区域评估代替单个项目评估,将园区内总部经济集聚区等六个组团统一编制水土保持方案,实施重点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内入区项目免除水土保持补偿费。

“目前,海南省水土保持补偿费收费标准为开办一般性生产建设项目,按照征占用土地面积一次性计征,每平方米1.7元。我们正在开发的项目占地面积约90亩,江东新区管理局实施免除水土保持补偿费后,为我们节省了10多万元的成本,加快项目开发建设进度。”江东新区重点项目寰岛学校建设单位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举措切实减轻了企业的负担,让企业真正得到了实惠。

江东新区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建设用地规划许可、建设工程规划许可、建筑工程施工许可三项审批事项实行企业告知承诺制,一天办结,最大限度提高审批效率、减轻企业负担、节约社会资源,加快建设项目落地,高质量高标准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1月23日,在江东新区起步区路网项目,作业车辆在抓紧施工。

瞄准痛点堵点 为企业发展排忧解难

江东新区坚持人人都是营商环境的理念,以企业获得感和满意度为导向,以解决问题为目标,提升办事效率,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高质量服务,推动创新创业蓬勃发展。

企业落户后,发展过程中需要多样专业服务,如何能高效找到放心的服务机构?江东新区管理局根据企业需求,特别推出“商务秘书”功能,集合多元专业服务机构,为企业发展排忧解难。

“商务秘书”在身边,专业服务常相伴。江东新区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商务秘书”平台精选诚信优质企业,实施监管退出机制。平台内各行业服务机构均为在海口登记注册、实质运营、纳税情况良好的优质企业,企业提供服务的同时,接受江东新区服务质量监管,出现不良反馈的服务机构将会被采取强制退出措施,健全诚信监管体系。

作为直接服务企业的“窗口”,江东新区政务中心采取“互联网+行政审批”模式,实现了省市“互联互通、一网通办”,园区“一门受理、一窗办结”。为提升政务服务软实力,江东新区管理局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了15名窗口工作人员,其中50%以上有硕士以上学位,50%有海外留学经历,除中英文外,还可以提供西班牙语、法语等多语言服务。国际人才来政务中心时工作人员就可以将其引导至相应窗口办理业务。

江东新区政务中心负责人介绍,江东新区可实现“一站式”办理项目审批、商事登记、银行开户、税务登记、水电气报装、户政及出入境等396项市级审批事项,自助办理公积金、养老保险、身份证办理等153项业务,免费提供刻章和邮寄服务,建立政务服务评级“好差评”机制,实现“项目审批不出园、人才办事不过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1月23日,在江东新区政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耐心地为企业介绍海南自贸港投资政策。

在江东新区芳园村,村里的闲置老宅被改造成了30栋110间民宿,随着芳园国际艺术村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效,芳园村逐渐开始享受到项目发展带来的“红利”,该项目已为40余名村民提供就业岗位,一年多来实现芳园村集体收入约1000万元。

昔日的芳园村是个有名的“空壳村”。江东新区坚持生态优先,引入社会资本,探索村企共建新模式,盘活闲置的土地和房屋,因地制宜导入产业,深入挖掘文化特色,打造农文旅融合的美丽乡村。

走进江东新区山尾头村,沿海连片的红树林常年绿荫葱葱。凭借“好山、好水、好风光、好民风”,山尾头村打造“吃在渔家,住在渔村,体验渔乐”的特色民宿,拥有近30间客房的连理枝民宿,可接待游客上百人住宿,假期几乎处于满房状态。全村已有18户村民加入旅游发展合作社,“抱团”创业,也带动了30多位村民就业。

江东新区深入挖掘各镇村休闲农业、民俗文化等特色旅游资源,瞄准民宿行业发展的痛点,撬动“民宿+”战略的最大合力,抓好顶层设计,制定民宿产业发展规划,加快完善乡村道路、旅游标识等基础设施,形成“点线面”民宿布点格局,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