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画里有话 画里有话

六旬老人死磕污染20年:自学法律代理环境维权案

2017年07月24日 10:26 | 作者:王景烁 | 来源: 中国青年报
分享到: 

“办案是武器,用了,问题才有修正的可能”

大规模的死鱼事件后,骆礼全一方面积极维权,一方面沿着“原来的老路”谋生计。

他搬到约500公里外的秀山县,帮助当地发展“网箱养鱼”。骆礼全和某电力公司签订了合同:自己负责出技术,电力公司出钱,之后百分之九十的产出奖励资金归骆礼全。

鱼要上市时,电力公司却突然要将这些网箱迁到电站上去。“当时气温高,运输鱼就会造成创伤。”他说,最后,八成的鱼重则死亡,轻则鳞片擦伤感染。

再次受到损失,骆礼全想都没想就将这家电力公司告上了法庭。“我绝对有信心打赢,合同上关于网箱地址的部分签订得很清楚!”

但更多的人在给他泼冷水,“根本就不可能胜诉。你从铜梁一次次大老远跑来秀山法院讨公道,赶快去撤诉,还能退回点诉讼费。”“不信邪”的骆礼全只身上阵,结果败了。

考虑到“自己知识力量不够”,他在二审时请来了律师。但刚开庭,自己的律师就喊了撤诉,准备起身离去。骆礼全无奈,“你至少把庭开完再走吧。”

这次庭审又是他独自一人走完。结果反转了:二审法院判决电力公司赔偿骆礼全近3万元。而在此前,他还要为电力公司承担损失。

“看来我也有做律师的天分。”这个小学二年级辍学的渔民一下子鼓足了学“法”的劲头儿,一有空闲就跑到书店。

从最初的《养鱼几问》到《农民怎样打官司》《如何写民事诉状》《农村法律大讲堂 农村社会保障法律知识》,再到《民事办案小全书》,彻底丧失了经济来源的骆礼全在法律类的书上花了上千元钱。

《侵权损害赔偿案例评析》是他读得最多的几本书之一。这本376页的大部头已经被翻得破旧磨损,书页泛着深深的黄色,通篇红色的横线标记,不少章节还被狠狠地折了一道。

除了书店,他也成了法院的常客。每周两三个下午,骆礼全都要跑到县法院旁听各式各样的案子。

一提到打官司,这位年近七旬的老人就“越想越有劲儿”。“有时候想起了法律依据,凌晨三四点钟也要爬起来研究。”

“我最喜欢学法律。办案就是武器,有时武器不好用,但只有用了,这些问题才有修正的可能。”骆礼全坚定地说。

编辑:梁霄

关键词:自学 法律 代理 环境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