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刘再耀:区块链将来大有发展

12月21-22日,2018中国物流与供应链产业区块链创新应用年会在鹏城深圳顺利召开。华为云区块链服务产品总监刘再耀出席会议并发表演讲。

刘再耀以《华为云区块链助力供应链物流创新》为主题,详细介绍了华为物流部通过区块链技术对物流货物进行跟踪案例、华为与SAP联合打造的区块链+跨境物流案例、华为云助力企业打造的供应链金融平台案例。

点击观看现场视频

以下为演讲原文(略有删减):

大家好,非常荣幸能够代表华为云区块链跟大家分享一下华为在物流与供应链上对区块链的一些理解。今天主要是讲三块,第一是我们对于区块链的认识,第二是介绍华为区块链上的情况,第三是华为在供应链的尝试和探索。

对于区块链的认识

从整个技术来讲,虽然我们看到的很简单,区块链就是由现有的技术组成,但是我觉得这四种技术很好的组合一起,形成一个很好的自动小循环,甚至是社会大的循环体。

比如说现在分布式的账本,它可以解决将来各方合作的可信基础和交互工具,现在大家专注的是在自己系统内部,但是社会的协同越来越频繁,不是互联网可以解决的了,互联网仅仅是负责信息的传递和复制,对于协同之间有很多的信任问题是没有办法解决的,能通过中心平台的方式。但是共享账本的不可篡改性,以及分布式的架构可以使整个传递的信用基础得到构通过共识,我们在共享的基础上可以使决策的效率,大家的参与度可以得到很好的结合;通过安全,能够保证隐私和信息的安全,还有智能合约,它是整合我们各方作的入口,实现大家透明公平的交易

从这几个角度可以看区块链将来大有发展的趋势。我们在4月份开始推区块链的时候,是虚拟货币最盛行的时候,当时我们明确华为不合适就不要沾边。我们要做的就是底层的区块链技术,这点其实是和我们政策密切的贴合在一起。

是以资本来驱动的,一个真正的新技术的确可以产生很大的新效益,但是刚开始的时候就能产生很大的效益是不合逻辑的,所以这个时候是需要政府大力的扶持,把新技术推到社会的各个层面。现在正是时候,政府也站出来,从习主席对整个区块链的认可到人民日报等各个国家媒体报道,以及很多的地方政府都在为区块链发声可以看出,大家都看到了区块链的价值。

从业务来讲,区块链还是很符合新技术发展的一个内在的规律,但是区块链在前期的时候走了一个让大家肾上腺素爆发的过程。按道理一个新技术应该从实验室的环境逐渐推到社会,但区块链一出来就到了比特币这个很强金融属性的阶段,所以整个社会对区块链的关注极大的提高,这个其实是好的。

从另外一个程度来说,对区块链也是一个很大的负面影响,因为大家觉得区块链是一个很贪婪的东西。但随着技术逐渐的成熟,到了2017年的时候,各种新的技术使它逐渐得到重视,在跨境支付、ICO、博彩等交易频次不是很高的场景使用;到2018年的时候,随着联盟链、公有链的发展,我们现在逐渐看到的数字版权、存证等方面的应用。

存证领域我觉得今年会逐渐的爆发,因为互联网法院逐渐的认可了以后,区块链就会得到重视,原来是鼓励在一条链上,现在是互联互通。在本周三,北京互联网法院的副院长在介绍天平链时表示,天平链会把社会各条链打通,把整个链和法官的办案系统连接起来,所有的案件都上到链上,没有任何的纸张。从上诉人、律师以及各种材料都存在链上,每一个案件的材料都会在链上得到体现。法官会从个链上看到,这个证据到底是来自是来自那一条链。

除了存证领域,我觉得供应链物流在今年也会有很大的爆发空间。

我们讲了这么多,到底哪些是适合在区块链,或者是哪些不适合在区块链?我也大概总结一下,一个肯定是多方的参与,并且是多方互相去写,比如一个新闻网站可能有区块链的需求,保证新闻是不可篡改的,但是这个中心化的效率会更高,因为它只是一个提供方或众多的获取方。但是如果多方大家都在写,并且还有数据的交互的话,区块链就具备了基础的需求,同时多方是缺乏天然的相信,或者是没有一个绝对的主控方或者是一个绝对的中心。第二是对数据的真实性要求很高,比如很多行业会为了保证数据的真实性,花大量的成本和流程去控制,以及大量的时间去验证。

华为区块链的情况

现在看到很多的公司还是基于基于私有云的方式或者是线下去部署区块链,我们在推出区块链的时候也有犹豫,我们是基于公有云还是基于私有云去推?但是我们认为公有云更适合区块链,因为它在资源的需求度,对安全的要求以及互联互通上,公有云对它有天然的优势。

第二点是区块应用场景是核心的价值,没有必要每人去建一条链,没有必要每一个人花大量人力物力去建一个很强大的区块链队伍,区块链本身是一个新的技术,试错的成本非常高,所以没有必要把成本放在试错上

像华为、BAT这种企业有责任去做一个底层技术平台。因为区块链是共享的,共享必然面临隐私的问题,两两拉一条链,这个是最有利的隐私保护,当然这样的管理和各种资源的消耗是非常大的,所以未来隐私保护是非常重要的一点。第二个是交易的性能,以最低的成本达到最高的能,现在很多区块链都可以达到,但是投资成本很高。第三怎么样通?区块链可能和互联网一样,由PC机到局域网再到互联网,先是单点,是连接,当然区块链本身就是互联的,可能没有PC这一层,但是一定是从联盟链,多个联盟链,最后大家互联形成底层的价值互联链,最后上层通过互联网长出很多的应用场景。

接下来我们介绍一下我们华为的基本情况,华为也有自己的平台,但我们不推自己的平台,因为华为主要还是想基于开源的平台去做,所以现在我们遵循的口号是来源于开源、优于开源、回馈于开源。第二我们希望建立一个全球的区块链系统,我们已经在全球逐渐开始部署我们的区块链平台,随着公有云的铺开,就可以和其他厂家互联。

我们平台着重在这几个方面构建,第一个是易用,我们平台是基于开源技术,因为开源是保证你可以用上,但是你能很省心、很简单、很稳定地去用还是有很大的距离,还有就是容易部署,大家几分钟就可以布起来了。

但是我们觉得还有一个非常大的问题,我们在使用像fabric这种开源区块链的时候难度非常高,因为我们用的是区块加链的方法和KV数据库,如果我们要想去查询从哪一天到哪一天有多少笔记录,这个难度非常大。

一种解决方案就像我们一样,完全基于数据库去构建一个数据库的区块链,但是这个存在一些问题。因为基于数据库会有一些固有的思维,因为它是给某一个行业、领域内部使用的,所以我们在另外一个渠道想,我们能不能基于fabric在安全可靠、稳定的优势上,让MySQL这样的数据库用于存储我们的区域链和状态数据,现在我们已经把这两者结合起来了,既享受了安全、隐私以及性能等的优点上,同时也可以像使用数据库一样去使用区块链。

第二方面就是隐私保护,怎么去保护隐私?两两之间建一个链,这个隐私可能是最好的,但是这样使用的成本会极大的提高。另外一个就是我们所谓的国密、加法同态加密和范围证明,大家对同态加密会很陌生,什么是同态加密?比如说我要算我们整个部门的平均工资,假如我没有这个能力算,我要给第三方算,我加密了第三方就解不开,如果我不加密,我们工资就泄露出去了,我要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同态加密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既能加密又能让第三方帮我算出来工资总额。

但是这里面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性能的问题,所以我们华为在这一块投入了巨大的人力在研究加法同态加密和范围证明,现在大概有100+TPS左右,对安全要求高的可以用这个方式去实现对数据的保护,因为我们知道交易最重要的是数据。这是我们目前希望着重突破的技术,如果未来可以达到上千,这个技术可以得到普及的话,那我们的区块链就可以得到快速的推广,因为大家最担心的是上链以后数据可能没有办法管控了,我出去以后就不知道我的数据被谁用了。

第三方面是性能,我们是要尽可能地降低成本去实现可以商用的性能,现在看这个数据太LOW了,谁都可以达到一两万。但是我们希望在公有云的环境,大家可以接受的成本下,都可以达到大家需求。

第四方面是扩展,这个是非常重要,因为一条链是孤立的,如果没有第三方跨链和其他的对接是没有意义的,我们需要云和云之间,链和链之间可以提供互联互通,就像天平链一样,把其他的链都连在一起。

第五方面是标准,这个今天就不多讲了。

其实我们在很多客户里面,大家都说我们是一键上链,但是难度还是非常大的,希望在华为平台的基础上,帮助大家实现区块链;第二是否可以直接提供什么解决方案,这个我们和其他的平台一样,我们都不会自己去做这个平台,我们和第三方的合作伙伴一起去做;第三是我们现在实际上帮很多企业写智能合约,从代码、架构层面去帮助大家设计出系统;第四是提供工具,让大家方便使用,帮助各行各业的人快速的去实现区块链的应用。

华为区块链在物流与供应链领域的尝试与探索

供应链和物流是华为非常看看好的,华为本身是供应链生产的大厂,像生产的路由器、铁塔等,我们通过物流合作伙伴、仓储、海关运输到各个中心仓库去,在这个过程中就有很多合规性的问题,比如像东西替换、损坏、回收、打包等非常复杂的问题。因为那么多的应用都有自己独自的物流应用软件,不好保证我的货物可以有效的跟踪。对于这一点,华为花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去做这个事情,因为大家的系统都不一样,怎么确保我的货物可以跟踪起来?华为用各式各样的流程,要保证工具的使用率是多少,要看一下四个精度的标准,还有后面的精确度,签收的准确性,签收的验证,以及各个层面的控制,这些都需要大量的工具和人力去做这个事情。

面临了很多的困难,花了很多的钱去解决这个问题,还是很难解决。所以我们就做了这样的一个实践,因为用区块链想在现有的流程上造一条新的是不现实的,所以我们在现有的基础上加上区块链,在每一个环节,原来存的数据该在哪里还是在哪里,但是把另外一份需要在整个环节共用的数据、跟踪的数据存在区块链里面,然后我们再给司机的加一个APP,通过GPS就能确定司机的位置,再加上客户APP,就可以知道签收的及时性,因为我们知道现在大多数都是纸质的运单,很难去跟踪整个货物,现在通过客户的APP,客户下载一个证书,他一旦签收,所有的参与方都知道他签收了。

通过区块链我就可以非常简单的把所有的信息存在区块链里面,一旦有问题,很容易去追踪。这样我就不需要用大量的工具和流程去保证数量的真实性,因为数据一旦上链以后数据是改不了的。这样我们可以快速进行整个货物的跟踪、快递的签收、底层的结算

这是我们在中国做的,但是这个流程涉及到很多的国外的系统,我们怎么解决中国到国外的跟踪问题,所以我们找到了SAP,他们也是希望做跨境的区块链系统,在中国我们就解决在中国的海关、港口,因为欧洲有一个数据隐私保护,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把这两个平台上打通了,欧洲的放在欧洲,中国的放在中国,形成跨境的区块链平台,后期我们会把在物流方面的实践做成一个解决方案。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意见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