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现代农业 让西昌的土地流金淌银

流金淌银

发展现代农业 让西昌的土地

礼州镇的2万亩花卉产业园区渐成规模,西昌种植的一品红摆进了人民大会堂;琅环、月华两乡实施土地开发整理及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让土地发挥出了最大效益……刚刚过去的“铂金元年”,西昌通过发展现代农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据1月20日发布的西昌市政府工作报告,2017年,西昌实现农业增加值47.7亿元,增长4.5%。

2018年,西昌将全面加快现代农业规模发展,书写新的辉煌篇章。

发展特色产业 优质花卉走向全国

近年来,西昌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据1月20日发布的西昌市政府工作报告,刚刚过去的2017年,全市实现农业增加值47.7亿元,增长4.5%。

现代农业在深入推进的同时,正助推西昌农民增收致富。

“我们种的一品红摆到了人民大会堂哦!”西昌花卉园区的种植工人刘明慧说起这些,就感到自豪。

美丽西昌,这座春天栖息的城市,四季如春的气候造就了花卉最适宜生长的地方,也是国内外业界公认的出产世界上最优质花的理想之地,理所当然地成为了中国花木之乡。

西昌花卉享誉全国,畅销大中城市。就在2017年,西昌花木种植面积达1万多亩,年产盆花1000万盆,总产值3.2亿元,今年正向2万亩规模扩大。

西昌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在现代农业发展中,把花卉确定为“产业西昌、生态西昌、宜居西昌、畅通西昌、和谐西昌和效能西昌”的骨干产业之一,大力实施“以花卉园区为载体,以对外开发合作和完善产业体系为两翼”发展战略,大力推进西昌优势花卉产业的加快发展,服务于现代生态田园西昌建设,出台了《西昌花卉产业发展意见》,编制了《花卉产业园区规划》,成立了园区建设管委会,配套了一系列优惠政策,营造出良好的发展环境。

西昌花卉产业迎来了大发展的春天。其中,礼州花卉园区近年来已创建成为四川省现代农业特色花卉精品园区,礼州花卉园区、天喜花卉园区被命名为全省首批示范农业主题公园。

2017年,西昌以礼州镇为中心,围绕建设2万亩花卉产业园区,逐步形成“一轴、二心、三片”产业发展布局;并将园区列为全市重大项目建设工程之一,按照“新建一批,提升一批,滚动发展,持续推进”的要求,通过招商引进北京、上海、广州等企业11家入驻,流转土地3500多亩,各入驻企业投入21000万元,建成温室大棚120多万平方米;年出圃各种盆花900万盆,实现经济效益5000多万元,解决周边群众1100多人从事产业务工,实现增收1400余万元。

目前,西昌正加快推进“凉山——佛山花卉产业园区”建设,进一步完善园区服务工作,健全服务体系,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改变园区单一功能,逐步引导园区纵深发展,形成综合性、实体性现代农业园区,并结合当地乡村风情,多景点连片带动2万亩花卉产业园区共同发展,打造城郊精品农业先导区,拓展西昌旅游发展圈,延伸南北轴线现代田园生态农业观光旅游,构建城市外围旅游圈格局,把西昌现代农业特色之一的花卉产业,建设成为对西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特色产业和经济增长点,并将打造为四川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如今土地资源在逐年减少,我们如何让有限的资源得到最大利用,并通过发展现代农业生产,来帮助农民增收?最好的办法是改造整理土地,建设高标准农田。西昌采取了土地改造整理的措施,就是为了建设好可实现效益最大化的高标准农田,并要在土地中找回每一寸资源,让土地得以充分利用,让广大农民群众粮增产、钱增收。”不管是西昌市国土资源局局长马泽友,还是西昌市农牧局局长丁松,他们均有这样的共识。

去冬今春在西昌琅环、月华两乡推进实施的土地开发整理及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就是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中,通过发展现代农业得到充分利用。

“以前的土地东一块、西一块,不平整,有的是乱泡田,天天有水泡着,有的高矮不平,放不到水,庄稼和经济作物种不出来,农民咋挣钱哦!现在好了,有了这么一个惠民、利民项目,对土地进行‘革命’,将我们的山、水、田、林、路进行了综合治理,还结合新农村建设做了科学合理的规划布置,今后这整齐、平整的田地,不愁种不出粮食和产值高的香葱之类的经济作物!”琅环乡村民曾明全充满信心地说道。

西昌市2017年全面推进实施月华、琅环两乡镇土地开发整理及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全面围绕高标准农田建设、粮食生产能力建设、现代农业生产和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通过土地整理,加强了道路、沟渠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以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推广和示范先进农耕农艺措施,最终达到农业增效、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总体目标。

目前,月华、琅环两乡镇土地整理开发项目已完成,并划归农户种植。此项目的实施,共获得新增耕地指标1987.97亩,产生新增耕地指标1356.55亩,共计产生新增耕地占补平衡指标3344.52亩;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2.38万亩,全面超过州上年初下达的目标任务。

“现在整理出来的土地集中连片,便于农业机械化耕作,种田十分方便了。正如当初各级领导来宣传时所说的,我们的田地已经形成了一个‘水田格网化、灌排设施化、种植规模化’的现代化农业生态园区,农民的日子越来越好过了!”曾明全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琅环乡、月华乡有了新项目,增产增收也有了新突破:在改造和新增的土地上,农业机械化水平达到80.77%,病虫害统防统治率达到73.08%,每亩可节本增效上百元;每亩平均增产粮食75公斤,蔬菜(洋葱等)平均亩增产195公斤;通过新增种植业纯收入244.54万元,农民人均可增加纯收入388.53元,全面促进了农村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西昌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决心可见一斑。

刚刚过去的2017年,全市实现农业增加值47.7亿元,增长4.5%;建成9万亩玉米制种基地,新增核桃种植12.3万亩、青红花椒3.5万亩、设施蔬菜3000亩、优质蓝莓1000亩;新增家庭农场37个、庄稼医院10家、社区服务社10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56家,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达632个;花卉园区入驻企业31家,年产值3.2亿元;累计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10.45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19.7亿元;成功创建为省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洋葱)示范区。

走过“铂金元年”,西昌又将书写新的篇章。

2018年,西昌将全面加快现代农业规模发展,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提升农业特色化、品牌化、规模化经营水平,构建“种养加相结合、产供销一体化”的现代农业体系;继续稳定全国绿色水稻20万亩生产基地,扩大稻鸭生态循环生产示范基地,推进国家级玉米制种基地“五化”建设和10万亩国家级杂交玉米制种基地建设;新建洋葱、蒜薹、莲白、胡豆、辣椒5个万亩高标准蔬菜基地;依托凉山—佛山花卉产业园区,加快形成万亩优质花卉基地;规划建设2000亩果桑和40万张优质蚕种调节基地;建设安宁河谷万亩优质葡萄示范基地;全面启动樟木箐、响水、开元万亩水果产业园区建设,打造国家地理标识及绿色A级认证等2个农产品品牌,启动国家级出口洋葱质量安全示范区创建工作;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新培育种养殖大户25家、家庭农场10个、农民合作社10个;制定《西昌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推动现代化生态渔业发展;推广“企业+农户”“公司+基地”等模式,加快西昌钢鹅、建昌鸭等地方水禽养殖及生态畜牧循环发展;加快推进安宁河谷“农文旅”生态走廊及国家级休闲农业示范区建设。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意见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