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是出自哪个地方?
本彦杰
2021-03-25 17:05:18
共 1 个回答
张艳慧
2021-03-29 02:56:24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出自明代旅行家、地理学家徐霞客的一句话。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原文是“薄海内外之名山,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被后人引申成此句。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意思是从五岳回来之后,不用再去黄山了,因为五岳这五座山已经包括了黄山的风景 去过黄山之后就不用再去五岳了,因为黄山的风景包含了五岳的风景。
黄山原名“黟山”,因峰岩青黑,遥望苍黛而名。后因传说轩辕黄帝曾在此炼丹,故改名为“黄山”。黄山代表景观有“四绝三瀑”,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三瀑:人字瀑、百丈泉、九龙瀑。黄山迎客松是安徽人民热情友好的象征,承载着拥抱世界的东方礼仪文化。
扩展资料:
黄山经历了造山运动和地壳抬升,以及冰川和自然风化作用,才形成其峰林结构。黄山有七十二峰,素有“三十六大峰,三十六小峰”之称,主峰莲花峰海拔高达1864.8米,与光明顶、天都峰并称三大黄山主峰,为36大峰之一。黄山山体主要由燕山期花岗岩构成,垂直节理发育,侵蚀切割强烈,断裂和裂隙交错,长期受水溶蚀,形成花岗岩洞穴与孔道。全山有岭30处、岩22处、洞7处、关2处。黄山的第四纪冰川遗迹主要分布在前山的东南部。
黄山集八亿年地质史于一身,融峰林地貌、冰川遗迹于一体,兼有花岗岩造型石、花岗岩洞室、泉潭溪瀑等丰富而典型的地质景观。前山岩体节理稀疏,多球状风化;后山岩体节理稠密,多柱状风化,山体峻峭,形成了“前山雄伟、后山秀丽”的地貌特征。
参考资料来源: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