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客立减

人工智能背景下的艺术创作思考

 

作者:张新科

 

来源:《艺术评论》

 2019

年第

5

 

 

    [

内容提要

]

人工智能在艺术领域的发展已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

,

对于

AI

艺术这种新生

事物

,

我们应辩证地进行分析。从艺术创作角度来看

,

就目前而言

,

大数据库的数据分析以及深度

学习是人工智能艺术创作的基础

,

虽然这与人类以身体为基础的艺术创作有相类似的地方

,

但更

有本质的区别。人工智能可以成为艺术创作的一种新手段

,

但不能完全取代人类本身的艺术创作。

从哲学角度看

,

作为一种工具的人工智能是人类身体的延伸

,

但它无法取代人类的身体。从伦理

角度看

,

人工智能艺术创作的伦理问题一方面体现在

AI

艺术内容中的伦理描述与理解上

,

另一方

面则体现在

AI

艺术的版权归属问题上

,

这关系到人工智能的身份问题。

 

 

    [

 

 

]

人工智能

;

艺术

;AI

艺术

;

身体

;

艺术理论

 

 

      

 

    

人工智能正以人们难以想象的速度发展

,

其涉及的领域也越来越广

,

包括金融、医疗、数字

等。且人工智能已不再局限于一般性工作领域

,

一些具有创意性的工作领域如艺术创作已引起人

工智能的浓厚兴趣。比如

,

包括绘画、作曲、写诗、写剧本等在内的艺术创作已被某些人工智能

掌握

,

因此也引起了一些人的担忧。那么

,

人工智能的艺术创作与人类的艺术创作有没有本质的

区别

,

人工智能艺术创作的目的是什么

,

其所面临的伦理困境等问题如何解决

,

人类艺术创作时代

会终结吗

?

下文将从三个方面来思考这些问题。

  

 

    

一、人工智能与艺术创作

 

 

    

对于人工智能的内涵

,

麻省理工学院的约翰·麦卡锡

(John McCarthy)

1956

年的达特矛斯

会议

(Dartmouth Summer Research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上提出:“人工智能就是要让

机器的行为看起来就像是人所表现出的智能行为一样。”另一个定义指“人工智能是人造机器

所表现出来的智能”。一般而言

,

可以从四个角度定义人工智能

:

机器“像人一样思考”“像人

一样行动”“理性地思考”和“理性地行动”。这里的“行动”应广义地理解为采取行动

,

或制

定行动的决策

,

而不是肢体动作。总之,“人工智能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亦称机器智

,

是指由人制造出来的机器所表现出来的智能。通常人工智能是指通过普通计算机程序的手段

实现的人类智能技术”[1]。在这里

,

人工智能所强调的是“智慧能力”,作为一种生命体所表现

出的能力

,

通常而言,“智能主要是指人的自然能力

,

即人类在认识活动中、思维过程和脑力活动

中所表现出来的综合能力”[2]。另外

,

人工智能还可以分为“强人工智能”与“弱人工智能”。

简言之

,

强人工智能观点认为智能机器可以推理

,

具有思维和意识

,

并且这种思维和意识可以是类

人的也可以是非类人的

;

弱人工智能观点则认为智能机器不可能具有推理和思维能力

,

机器只不

过看起来像是智能的

,

并不真正拥有智能

,

也不会有自主意识

[3]

 

 

    

那么

,

人工智能的艺术创作机制是什么呢

?

我们可以就目前人工智能所创作的艺术来看这个

问题。

2014

,

一个名为“小冰”的人工智能机器人由微软亚洲研究院在中国推出。三年后

,

冰出版了史上第一部

100%

由人工智能创作的诗歌集《阳光失了玻璃窗》

,

又在《华西都市报》

开设专栏《小冰的诗》。到

2018

5

,

小冰发布

2.0

公测版

,

采用诗歌深度神经网络

(

深度学

)

模型完成诗歌歌词作品。还有人工智能创作绘画作品的例子。美国罗格斯大学艺术和

 AI 

验室编写出一种算法

,

能够让

 AI 

通过对艺术史知识的学习创造出绘画作品

,

通过深度学习

,

人工

智能可以轻而易举地模仿某位画家的绘画风格。绘画风格变成了一种可以计算和叠加的网络模

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