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发展历程及未来发展趋势

近年来,计算机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人工智能作为计算机科学当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拥有可操作性、实体化以及互动性等相关特点,因此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如同蒸汽时代的蒸汽机、电气时代的发电机、信息时代的计算机和互联网,人工智能正成为推动人类进入智能时代的决定性力量。

01

人工智能介绍

人工智能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人工智能从诞生以来,理论和技术日益成熟,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可以设想,未来人工智能带来的科技产品,将会是人类智慧的“容器”。

人工智能充满未知的探索道路曲折起伏,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基本划分为以下6个阶段:

1

起步发展期:1956年—20世纪60年代初

人工智能概念提出后,相继取得了一批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如机器定理证明、跳棋程序等,掀起人工智能发展的第一个高潮

2

反思发展期:20世纪60年代—70年代初

人工智能发展初期的突破性进展大大提升了人们对人工智能期望,人们开始尝试更具挑战性的任务,并提出了一些不切实际的研发目标。然而,接二连三的失败和预期目标落空使人工智能发展走入低谷

3

应用发展期:20世纪70年代初—80年代中

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专家系统模拟人类专家的知识和经验解决特定领域的问题,实现了人工智能从理论研究走向实际应用、从一般推理策略探讨转向运用专门知识的重大突破。专家系统在医疗、化学、地质等领域取得成功,推动人工智能走入应用发展的新高潮

4

低迷发展期:20世纪80年代中—90年代中

随着人工智能的应用规模不断扩大,专家系统存在的应用领域狭窄、缺乏常识性知识、知识获取困难、推理方法单一、缺乏分布式功能、难以与现有数据库兼容等问题逐渐暴露出来。

5

稳步发展期:20世纪90年代中—2010年

由于网络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加速了人工智能的创新研究,促使人工智能技术进一步走向实用化

6

蓬勃发展期:2011年至今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发展,泛在感知数据和图形处理器等计算平台推动以深度神经网络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大幅跨越了科学与应用之间的“技术鸿沟”,诸如图像分类、语音识别、知识问答、人机对弈、无人驾驶等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从“不能用、不好用”到“可以用”的技术突破,迎来爆发式增长新高潮

02

人工智能发展现状

全球各国充分认识到人工智能技术引领新一轮产业变革的重大意义,纷纷着重发展,抢滩布局人工智能创新生态。

国际形势

世界主要发达国家把发展人工智能作为提升国家竞争力,维护国家安全的重大战略,各国人工智能战略与政策各有着重点。

2013年以来,美、德、英、法、日、中等国都纷纷出台人工智能战略和政策。各国人工智能战略各有侧重,美国重视人工智能对经济发展、科技领先和国家安全的影响;欧盟国家关注人工智能带来的安全、隐私、尊严等方面的伦理风险;日本希望人工智能推进其超智能社会的建设;中国人工智能政策聚焦于实现人工智能领域的产业化,助力中国的制造强国战略。

因各国科学技术水平和实际国情存在重大差异,因此各个国家人工智能政策在研发重点和重点应用领域存在极大不同。

国内形势

近年来,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迅速,语音识别和计算机视觉成为国内人工智能市场最成熟的两个领域。自2015年开始,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逐年上升,据中国信通院数据,2015年到2018年复合平均增长率为54.6%,高于全球平均水平(约36%)。

下面从多个方面描绘中国人工智能的发展面貌:

01

论文产出:中国人工智能论文总量和高被引论文数均世界第一,人工智能领域论文的全球占比从1997年4.26%增长至2017年的27.68%,遥遥领先其他国家;高校是人工智能论文产出的绝对主力,在全球论文产出百强机构中,87家为高校。中国的高被引论文呈现出快速增长趋势,并在2013年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

02

专利申请: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人工智能专利布局最多的国家,数量略微领先于美国和日本,而中美日三国占全球总体专利公开数量的74%。专利技术集中在数据处理系统和数字信息传输等领域,其中图像处理分析的相关专利占总发明件数的16%。电力工程也已成为中国人工智能专利布局的重要领域

03

人才投入:中国人工智能人才总量居世界第二,但是杰出人才占比偏低。截至2017年,中国的人工智能人才拥有量达到18232人,占世界总量的8.9%,仅次于美国(13.9%) ;高校和科研机构是人工智能人才的主要载体。但按高H因子(又称H指数,用于评价科学家的科研绩效)衡量的中国杰出人才只有977人,不及美国的五分之一,排名世界第六

04

企业规模:中国人工智能企业数量为全球第二,北京是全球人工智能企业最集中的城市。截至2018年6月,全球共监测到人工智能企业总数达4925家,其中美国人工智能企业数2028家,位列全球第一

05

风险投资:中国已成为全球人工智能投融资规模最大的国家;根据2013年到2018年第一季度全球的投融资数据,中国已在人工智能融资规模上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吸金”国家,但是在投融资笔数上,美国仍然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

06

产品应用:中国人工智能市场增长迅速,计算机视觉市场规模最大;应用范围广泛,语音和视觉类产品最为成熟。伴随着算法、算力的不断演进和提升,基于语音、自然语言处理和视觉技术,有越来越多的应用和产品落地

03

人工智能发展趋势

人工智能总体将向着规模化、安全化、健康化趋势发展;从全球层面来看,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将呈现四个发展趋势。

产业规模趋势

各国政府和产业界投入日益增长,人工智能技术的进一步成熟将带来更多的新产品、新服务,人工智能驱动的自动化将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产业规模将爆发式增长。

国际竞争趋势

近年来,世界各国紧密出台人工智能规划、政策和投资计划,从国家战略层面强化人工智能布局,在新一轮国际科技竞争将展现出新局面。中国未来将更加深度参与全球人工智能产业合作竞争,成为人工智能的重要推动者。

技术趋势

类脑智能蓄势待发,目前已有多国开始了“脑科学研究”;量子智能也将加快孕育,已成为全球公认下一代计算技术,将为人工智能带来革命性发展机遇。

风险趋势

随着人工智能逐渐普惠社会,人工智能安全风险和社会治理等问题将逐步提上日程。

亿欧智库发布“2018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城市排行榜”,从城市的企业规模、政策基础、学术基础、产业基础、资本环境五个层面测评城市发展人工智能的实力和前景

北上深杭牢牢占据AI城市实力第一梯队的位置,其他城市在企业规模、资本环境等方面远不及第一梯队城市,但已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在AI商用化阶段有机会快速提升自身实力。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意见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