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哪里的肥肠最好吃?

文章来源:24季私享家(ID:fanmei-1)

肥肠

最受争议的食物之一

爱的人一想到就口舌生津

恨的人隔着屏幕都要咬牙切齿

从不存在摇摆不定的暧昧感觉

所以肥肠甚至能测试友情

能抛头露面、不顾形象地

一起大嚼肥肠

才是真正“过命”的交情

下面学联君就来科普一下

中国的肥肠到底是怎样的

美食家小宽老师曾说:肥肠,才是吃货的接头暗号,在通往肥肠的路上,全是兄弟,没有敌

他和陈晓卿一起,都是神秘组织 “肠委会” 的高级成员。该组织接纳了全国各地的肥肠爱好者,全称是:中国中老年非常(肥肠)危机解决委员会。

不光好吃的美食家,对肥肠的热爱,不分胖瘦、不论长幼,甚至窈窕淑女也能为肠沉迷。

图为西安葫芦头

把吃奉为人生最高艺术的张大千请张学良吃饭,不忘一道 “软炸扳指” ,把肥肠蒸熟切段、入油炸得金黄酥脆;陕西作家贾平凹独爱 “葫芦头”,大有吓退外地人,把这种美食据为己有的意思:生了痔疮的葫芦头最有味,最耐咀嚼。

很多人惧怕肥肠无非是因为它似有若无的臭味和令人尴尬的联想。“肥肠虐我千百遍,我待肥肠如初恋” ,肥肠的臭味影影绰绰,但对爱肠人来说这种体验却是必不可少。

所以肥肠老饕对清洗肥肠都有要求:洗过头了,肠味消散,空留躯壳;没洗干净,又腥臊得让人反感。

清洗肥肠是体力活,加盐、白醋、面粉之类反反复复搓洗,最后还要飞水。作家MC拳王在《肥肠之神》里描写小李在清洗时把肥肠想象成自己的幻肢。

其实,肠才是猪身上最完美的地方,Q弹柔韧、油脂丰满。堪称蛋白质和油脂结合的典范为了能让更多人理解,肥肠它玉体横陈、煞费苦心,试遍了所有温柔或粗暴的加工方法。

▼▼

猪肠口感软糯Q弹,又不像猪肚一样嚼不烂;肠衣带着适量的脂肪,又不像五花一样肥厚。而且大肠、小肠、肠头脂肪含量不同,也分别提供了差异化的口感,适合不同的做法。

卤,一种让南北方人都认同的完美做法。北京人有卤煮,广东人有卤水大肠,江浙人也钟情于卤味店的大肠,一条挂着汪汪油花的肥肠,只能用 ”诱人“来形容。

卤肥肠,分为红卤、白卤、脆皮卤,脆皮卤即是卤过后过热油炸出脆皮。而溜肥肠,则更受北方人的喜爱

在东北虽然不上台面,地位仅相当于十分之一个锅包肉,但尖椒溜肥肠绝对是不言自明的心头好。

溜肥肠,油色发亮,贼拉诱人。干锅、火锅则更多出现在西南地区人民的菜单里。

在锅仔里,辣椒、花椒、肥肠携手激发了各自更大的潜能,再和土豆等蔬菜搭配,简直是西南人民的一锅炖。

煎得吱吱作响,让人无法拒绝。多少人的肥肠启蒙就从一盘干锅肥肠开始?在最会烹调下水的中国,肥肠各有各的不幸,但吃肥肠各有各的幸福。鲁菜里的九转大肠,一口下去苦辣酸甜咸,五味融合;广东、香港里的脆皮大肠,肠皮香酥、肠肉仍然Q弹……

但这些地方吃肥肠往往单打独斗,不及去肥肠天堂——四川一次吃个痛快来得爽。

图源@半岛便利店

四川的肥肠最好吃不是毫无根据。

肥肠自带的、最令人害怕的腥膻味遇见重口、善调味的四川人,也只能乖乖臣服。花椒、豆瓣、红油辣椒,这些川菜最基本的调料往热油里一爆香,伴着肥肠或爆炒、或红烧、或干煸,就没有不好吃的道理。

走码头、闯江湖的四川人不仅把黄喉、毛肚的地位提升到国民美食,下水之王肥肠也被四川人开发了许多吃法。比如成都肥肠粉、蘸水肥肠等,就算单单卤肥肠,也滋味丰富。

四川最巴适、最正宗的小吃,往往起源于小县城。

成都往北160公里的小城江油,就以“烧肥肠” 独步全川。问十个四川人哪里的肥肠最好吃,九个都会说江油其中有一个是安徽人,陈晓卿。

陈晓卿在一席上盛赞江油肥肠,在最新一期的综艺《天天向上》里甚至把江油当作他心里的世界肥肠之都,被小宽誉为“肥肠仁波切”

在这座人口不足百万的小城,肥肠店却异乎寻常地繁荣。

老火车站的川罗肥肠香辣开胃;东二巷的”周肥肠“名声在外,小菜丰富、下酒巴适;东大街的 ”小小吃肥肠“ 把内膜、内壁油都刮得干净,入味三分、耙和下饭;马路湾的建民肥肠、青莲的香菇肥肠都有各自拥趸……

图源@大众点评

小小吃肥肠,08年温总理在这里点了100份肥肠,从此声名大振。但江油的肥肠店,全靠回头客立足。所以随便找一家,味道都不会太差,只是味道稍有不同而已。

肥肠从业者众多,江油人创意也层出不穷:酱爆肥肠、回锅肥肠、豆花肥肠、芋儿肥肠,都油脂满满地俘获人心,就差“肥肠刺身” 了。

但是每家最体现水准的招牌产品,一定都指向江油肥肠界中神一般的存在“烧肥肠”

@图源:西安吃货团

”烧肥肠“ 。江油人传统的吃法就是烧肥肠,源自上世纪江油的长钢钢厂工人。烧肥肠便宜解馋还下饭,陪工人走过了漫长的辛劳穷苦岁月,也扩散到了小城的各个角落。

和别处不同,江油人沿袭了农作时的习惯:早餐是重头戏,一定要吃米饭,吃饱才有力气干活;中餐反而随意对付。而烧肥肠是江油人早餐无可匹敌的下饭神器。

江油人的早餐,图源@summer

一坨坨白嫩的肥肠处理得干干净净,浸在一整盘气吞山河的红油里。几筷子夹完肥肠,再把剩下的 ”肥肠汤汤“ 拌在饭里,”西里呼噜“ 地填饱灵魂。

蜀稻口感硬、咯牙,没有汤拌饭难以入口。这就要求一份烧肥肠有严格的标准:肠段,三公分左右,烧制后要如蝴蝶结般整齐优雅;而汤要咸鲜适度,红亮不浊,以少见调料颗粒为最好。

和干饭、肥肠一同登台的还有”海带肉丸汤“ 和棕红色的”中坝醋汤“

广东潮州

猪肠胀糯米

图源@食在揭阳

“猪肠胀糯米” ,传统做法需要用大肠中段搓洗至无味,糯米需要加食盐、胡椒、猪肉、香菰、花生、虾米、莲子浸软,填入猪肠煮一小时左右即可。

潮州话里的”胀“ 字,意思是灌入、填满。这种小食,其实就是将糯米灌进猪肠中煮熟后蒸、或切片煎着吃。流淌着肥油的猪肠和张开了怀抱的糯米经过众多繁琐步骤,最终在酱油、甜酱或鱼露的见证下里迎接彼此。

成都

肥肠粉

“成都肠粉” 。常常与锅盔和冒节子结伴出现。冒节子,就是猪小肠打成结形成个源泉,油脂少,口感好,但不是每个人都能接受。

一碗晶莹剔透的红薯粉;两三个油色发亮的冒节子;一个热气腾腾的锅盔,是个成都人看到都不能佯装淡定。

不能淡定的结果往往是这样:中午一份蘸水肥肠,晚上再溜到小巷子里找一份脑花肥肠,这一天从肥肠开始,再从肥肠结束才够完美。

山东

九转大肠

“九转”一词是道家用语,《西游记》里太上老君就有炼“九转金丹” 。用在食物上,说明这道菜要反复烧制,极为繁琐。“九转大肠” 或许是大肠界最有仙气的一位了。

一道九转大肠,要”下料狠,用料全,五味调和“ 。既带着山东汉子的粗犷,也含着士大夫食不厌精的追求,让上不了台面的猪大肠瞬间升华成鲁菜的得意之作,就算在山东都很难吃到最正宗的味道。

上海

草头圈子

作为沪上一品名菜,"草头圈子" 其实是两道菜的结合:红烧大肠和生煸草头。一荤一素、一红一绿,两个水火交融却又各自走向极端。

"圈子"必须是最肥腻的直肠,也就是肛门上面那段。不然烧不出规整的圆圈,也不能满足老饕们对于肥糯酥烂的极致追求。

"草头"是著名的油抹布苜蓿菜,即使这道菜浓油赤酱、大量加糖,都能被苜蓿一下拉入清新的境界。

北京

炖吊子

图源@指尖廊坊

”炖吊子“ 其实属于鲁菜,不过却在北京发扬光大。卤煮是火烧和炖好的猪肠和猪肺等放在一起煮,买一碗,主食、副食、连热汤都有了。而炖吊子是一道菜,一般用砂锅炖煮,以大肠为主,加猪心、猪肚、猪肺等,独不加猪肝。

炖吊子,是进阶版的卤煮。不下重料,不以奇胜,一个字:炖,就是这道菜的主旨。

把食材切块下砂锅,慢火煨炖。直到炖得软烂如脂,端上来的时候颤颤巍巍、瑟瑟发抖,光是看就能让老北京食指大动。

西安

葫芦头

”葫芦头泡馍“ ,原汤以猪肚和大肠为底料熬制,加青菜、粉丝、香菜、蒜苗、辣子等制成。吃法与普通泡馍无异,最好佐一碟泡菜。

西安当地有句话:"提起葫芦头,满嘴涎水流" ,能让西安人流口水的是葫芦头泡馍,风味比羊肉泡馍更甚。

葫芦头要用肉质厚实、富有嚼劲的"肠头" ,也就是最靠近猪肛门的那一段,因为形似葫芦而得名。

肥肠

在喜欢的人心中简直是美味之首

肥肠

完美中的唯一不完美

就是长在了尴尬的位置

它好像出现在错误时间 地点的天蓬元帅

只让人心生感叹: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以肥肠相许

每天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

争当时代弄潮儿

//每日一学“习”//

天天约定你

编辑:杜嘉俊、陈芷莹

来源:24季私享家(ID:fanmei-1),广东学联综合整理。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意见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