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信通院广州分院朱金周: AIGC热潮背后是ICT产业发展的新阶段

南方⁺ 记者

今年以来,ChatGPT等AIGC大模型产品备受关注,百度、阿里等国内知名科技企业都推出了自有产品。如何看待火热的AIGC浪潮,企业如何参与其中,ICT产业又如何在新技术趋势下高质量发展呢?南方日报专访中国信通院广州分院副院长朱金周,揭晓这些问题的答案。

中国信通院广州分院副院长朱金周

中国信通院广州分院副院长朱金周

通过算云融合去突破掣肘

南方日报:近期ChatGPT、文心一言等AI创新应用的火爆,对ICT企业而言意味着什么,如何迎接这些创新应用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朱金周:近年来,从弱人工智能到通用人工智能,人工智能领域技术不断突破,创新成果重塑甚至颠覆数字内容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深刻改变着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和社会治理模式。

ChatGPT等AIGC大模型是当前最为热门的AI细分领域。相比于基于小模型、小数据的弱人工智能,ChatGPT是自然语言处理(NLP)领域最接近人类水平的通用人工智能,具备多个场景通用、泛化和规模化复制等诸多优势。

数据是AIGC的生产要素。根据Gartner预测,到2025年,人工智能生产的数据占所有数据的比重将从当前的不到1%上升到10%。我认为,将来人们在回顾人类科技发展历程的时候,很可能会将以ChatGPT为代表的AIGC大模型的出现认定为人工智能创新应用的分水岭,这是具有划时代发展意义的。

但是,另一方面,AIGC要能真正发挥对不同行业的赋能作用,不能仅停留在概念炒作上,需要AIGC产业链各利益攸关方找准各自发展定位。国内布局AIGC的企业,首先要明确自己公司在战略上是技术为先还是应用为先,然后才能有针对性地去突破研发和应用难题。

南方日报:AIGC的发展,对算力提出了高要求,目前,算力是掣肘我国ICT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应如何推动算力提升?

朱金周:目前,我国仍然存在算力区域布局协调性不高、算力骨干企业竞争力不强、算力技术创新能力不够、算力赋能实体经济应用渗透不足等问题。

推动算力提升,既要解决算力“有没有”的问题,就是要加快算力产业化发展、提升算力骨干企业竞争力;更要解决算力“好不好”的问题,就是要推进云网协同和算网融合发展。随着网络云化、云网协同的发展,算网融合趋势不断加深,进一步就是要推动算云融合,加快算力与云计算的有效协同。

所谓算云融合,就是更加高效精准地将算力需求调度到相应的云计算资源节点。我国5G应用的广度深度大幅提升,对算云融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推动算云融合,加快推动算力高质量发展

对此,我的建议是:一要优化算云融合区域布局,加快建设云网协同、算网融合和算云融合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综合性数字基础设施。二要加快算云融合技术创新,着力构建算云融合技术体系,鼓励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对算云融合核心技术开展联合研究与技术攻关。三要深化算云融合应用落地。支持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开展算云融合试点,孵化一批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算云融合应用。四要完善算云融合发展生态,从标准制定、应用推广到安全保障等各方面、各领域、各环节实现算云资源的高效融合管理,持续优化算云融合生态发展环境。

从一开始就要规范AIGC发展

南方日报:从全球来看,我们的ICT产业发展处于什么阶段,主要有哪些技术瓶颈,如何在新技术浪潮中获得进一步提升?

朱金周:ICT与各产业结合形成的数字化生产力和数字经济,是现代化经济体系发展的重要方向。我国数字经济规模稳居世界第二,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之一。根据中国信通院发布的《全球数字经济白皮书(2022年)》,中美欧形成全球数字经济发展的三极格局。从规模看,2021年,美国数字经济蝉联世界第一,规模达15.3万亿美元,中国位居第二,规模为7.1万亿美元。2022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同比名义增长10.3%,稳居世界第二。

《“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补齐关键技术短板,集中突破高端芯片、操作系统、工业软件、核心算法与框架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这些核心技术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制高点”,也是我们面临的技术瓶颈。原因可以简单地归结为四个字:“外患内忧”。

“外患”是指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国际环境更加错综复杂;“内忧”表明,我国ICT产业大而不强的现象仍然存在,产业链部分关键环节受制于人的问题尚未得到根本性解决。

ChatGPT等AI创新应用的不断涌现进一步提醒我们,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 ,我们要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从根本上讲,就是要依靠科技创新,依靠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升以ICT为核心产业的数字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首先,我们要加强基础研究,甚至能够实现颠覆式创新。对于大国经济来讲,跟随研究、应用创新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战术性创新策略;基础研究、原始创新才是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性创新策略。正如美国哈佛商学院克莱顿·克里斯坦森教授在《创新者的窘境》一书中提到的要想出奇制胜,就不能采用延续性技术,而必须使用颠覆式技术。

其次,是在应用创新上率先发力,在AIGC方面,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全国统一大市场和数字中国、网络强国、制造强国的发展优势,强化应用创新,在应用上率先发力,加快与各行业协同推动特色场景的深度融合和创新应用,推动场景与场景的融合交互,加快产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

最后,还得从一开始就坚持规范发展。由于人工智能技术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性和不可控性,各国都已经开始高度重视人工智能的监管问题。仅仅2023年3月31日—4月11日,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内,意大利、德国、西班牙、加拿大、美国等国监管部门公开发声或表态,对ChatGPT带来的数据安全等风险密切关注,并实施或者酝酿监管举措。4月11日,国家网信办发布《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明确生成式人工智能先规范再发展的总基调,目的是完善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应用环境,为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国内应用创造条件。AIGC从一开始就要规范发展。

科技创新业务正成为第二增长曲线

南方日报:AIGC热潮背后是科技创新在ICT企业发展的权重中越来越高,延伸来讲,类似云服务这样的科技创新业务,已经是ICT企业的第二增长赛道吗?

朱金周:云计算作为数字技术发展和服务模式创新的集中体现、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基础设施,将在未来数年内处于蓬勃发展的黄金时期,并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基础支撑。根据工信部统计数据,2022年我国云计算业务收入同比增长达到118.2%,比上一年的增速提高了1倍多。

譬如投资了人工智能研究公司OpenAI的微软,目前所有产品收入占比最大的是微软的云计算平台Azure,包括云计算平台、服务器系统等在内的智能云是微软的三大业务板块之一,也是近年来投入最多、发展最快的业务部门。国内的ICT企业,以三大运营商为例,2022年,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的云计算业务收入同比增长均超过100%;而华为云计算业务收入持续高速增长,实现销售收入 453 亿元人民币。

企业第二增长曲线是寻找成长加速度、切换新业务、寻找新空间的过程,是约瑟夫·熊彼特提出的“创造性破坏”内生增长之路,云计算业务,可以说就是企业第二增长曲线路径之一。除此之外,依据日前发布的《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补短板、锻长板、创样板是包括运营商在内的ICT企业加快数字化发展、建立第二增长曲线的重要着力点。补短板,就是强化数字技术创新体系和数字安全屏障“两大能力”;锻长板就是要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体系“两大基础”;创样板,就是推进数字技术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深度融合。

【南方+记者】 姚翀



编辑 刘静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