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

东海人的“花样”幸福新生活

江苏经济报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东海人的“花样”幸福新生活

盛夏的东海县,鲜花盛开,芳香四溢。通往东海县双店镇的大道上,装满了鲜花的卡车匆匆驶过,没有半刻停留。在双店镇的百合生产基地里,满脸笑容的花农李本先驾驶着拖拉机,在棚内翻整收割后的土地,嘴里念叨着:“没想到受疫情影响,今年两个大棚鲜切花还卖了6万多元,等疫情过去了,咱们的日子肯定会比花儿还要美。”基地里,其他忙碌着的花农们也都纷纷点头赞同。

从落后乡村到田园画卷

李本先是东海县双店镇北沟村众多花农中的一名普通花农,但在以前他的身份却是:进城务工人员。回忆 “转行”经历,李本先笑着说道: 那时家里生活困难,为改变生活状况,他常年在上海务工。因为离家千里,家里的老人孩子以及3亩良田全部交托给妻子。6年前的春节,他回到村里,发现周边有了很大的改变,同村许多农户都开始种植花卉,有的花田亩均收益居然突破了万元。心里痒痒的李本先算了笔账,得出的结果是:“种花比打工强。”自此,他再也没有外出打工,而是撸起袖子干起了鲜切花种植。

“依靠鲜切花种植这一特色产业,村里已经大变样了。” 李本先自豪地说道,如今北沟村9000多亩土地中,有一半是种植花卉,绝大多数现有劳动力都在从事花卉种植和相关工作,年销售鲜花产值约4亿元。其中,仅村里一个30亩的“大学生村官创业示范基地”就带动了周边100多个农户投入百合鲜切花种植,实现户均增收超6万元。北沟村也因此成为省内鲜切花第一村,还是“全国鲜切花生产基地”“华东最大鲜切花生产基地”,并跻身“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大伙都过上了 “花样”的幸福生活。

在东海,由于“鲜切花产业”的引领,逐步奔小康的例子不止北沟村,紧邻的三铺村更是其中的典型。虽与北沟村仅一路之隔,但三铺村村民的收入相差甚远,由于土地贫瘠,这里世代沿袭着“一季小麦、一季花生”的传统种植模式,人均年收入不超过800元。借鉴了北沟村的经验后,大家纷纷跟上种植的步伐,精心培育优质花卉,三铺村也因此甩掉了“江苏省经济薄弱村”这个落后帽子,全村173户贫困家庭全部实现了脱贫,去年村集体收入达到100多万元。

让鲜切花搭上互联网的快车

午间时分,三铺村里,58岁的刘习春在自家新建的大棚前看了看,决定去村部附近的鲜切花电商物流中心溜达一圈。在装载车穿梭的物流中心里,他反复地观察了交易市场、冷库、电商办公区后,满脸自信地走了出来,自言自语着:“这下应该错不了。”

刘习春曾是三铺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在村里的帮助下,去年他用扶贫贷款建起了大棚, 虽然当年没赶上种植百合花,只收了十茬丝瓜,即便如此,他依然收获了五万多元。为了让家里生活更富裕些,今年尝试种植鲜花,可令他惴惴不安的是担心鲜切花的销路。虽然村党总支告诉他,村里已经建起“党员创业示范基地”,探索推出了“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给村里的花卉种植户解决资金、技术、种苗等难题。在解决鲜切花销售门路不畅、不广等问题方面,村里还开发了网上销售APP,实现农户与客户网上“面对面”“零距离”交易,但刘习春对此还是半信半疑的,如今亲眼见到了交易市场的繁华,悬着的心总算踏实了。

其实,当鲜切花种植让村民们实现脱贫后,大家并没有闲着,而是继续向产业要效益。在不断提升服务花农质量的同时,还继续扩大花卉销售渠道。为了让鲜切花销售搭上互联网的快车,东海县在三铺村建起了一栋建筑面积3190平方米的鲜切花电商物流中心。依托这一中心,还开设了鲜切花网红“直播间”和“花直达”云店智慧网络销售公益平台,采用B2B2C模式,通过物流发往客户,同城当日即可直接送达。目前,该中心汇聚电商从业人员400余人,年销售鲜切花达2000余万株,交易额1.2亿元。

擘画“华东花都”大蓝图

如今的东海已是花的海洋。百合、郁金香、切花菊、小雏菊等100多个切花种类畅销全国各地,其中仅百合花就占据上海百合70%左右的市场份额。但在追溯东海的鲜切花产业时,会发现其并不在传统产业范畴内,10多年来,该产业是如何实现壮大做强的?

“鲜切花产业是我们继水晶产业之后全力打造的一项新特色产业。”东海县县长张其兵介绍说,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东海县通过发挥本地资源优势,积极培育花卉产业,实现了“政府引导、个体投资、政策扶持、稳定发展”的发展模式,引导农户发展以百合为代表的鲜切花种植产业,来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作为全方位的“护花使者”,东海县对鲜切花产业基地内的水、电、路、沟渠等进行了配套建设,并建成标准鲜切花日光温室1万多栋,面积达2.5万余亩,形成了以双店、山左口两个乡镇为核心的鲜切花生产基地。

壮大鲜切花产业,资金和销售渠道是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为此,东海县与金融机构进行沟通,每年帮助花农争取600多万元贷款。在拓宽销售渠道方面,更是多次组织花农参加国内各种花卉博览会,并每两年举办一次花卉博览会,帮助花农开拓视野,了解和掌握花卉产业发展的新趋势。

“伴随着鲜切花产业的逐步壮大,东海人的‘钱袋子’鼓了起来,奔小康的脚步也更加铿锵。” 张其兵说,目前东海已明确了新的目标:将东海建设成华东地区规模最大、品种最全、质量最好的鲜切花生产基地,打造“华东花都”地位,打响东海花卉品牌。

江苏经济报记者 吉文化 张韩虹 通讯员 李大伟

发布于:江苏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 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布后的30日内与 新浪网联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