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打造国内首个全智能数字水稻种植示范区
商业
商业 > 正文

上海打造国内首个全智能数字水稻种植示范区

近日,中国电信联合上海清美集团和武汉大学,打造了国内首个全智能数字水稻种植示范区。示范区由人工智能系统自主管理,实现了数据分析、建模和管理全过程的智能化。本项目也是上海电信首个将5G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的项目,为5G+云网+AI智能在现代农业领域中的应用提供更多的参考和思路。

系统智能融合气象、传感器、农田巡查图像,以及无人机影像等数据,通过图像识别技术,快速评估水稻生长状态(包括生育期、叶面积指数和生物量等信息)。

在“数据中心”中,人工智能系统24小时不间断地自主学习,对图像信息进行深度分析并建立数学模型,精准判断病虫害发生强度和破坏程度、诊断每块农田水稻的水分和氮素胁迫水平以及未来的变化趋势,然后制定最优的灌溉方案、施肥方案(包括肥料的种类、配比和施肥量及最优施肥时间)和病虫害管控方案,优化种植的各个环节。

图示 AR平台田间情况示意图

图示 清美数字水稻示范区AR平台

图示 作物病虫害诊断

图示 病虫害识别

图示 作物长势分析

图示 作物诊断(氮素、水分)

图示 AR眼镜观测数据显示

图示 AR眼镜观测操作图示

图示 珈禾手机APP数据显示

依托该人工智能系统,打造具有数字内涵的水稻种植管理方式以及优质稻米溯源系统。基于5G技术,开发了独有的农田数字孪生系统,零延时将示范区实时情境孪生至室内,实时同步农田巡查人员采集的图像、传感器数据以及无人机影像至室内;足不出户也可直观浏览作物生长状态和示范区所有信息。更为先进的是,在信息同步的同时,瞬间触发数据分析模型、作物生长模型和农田决策模型,3秒之内完成所有田块的建模和计算,智能解译数据背后的奥秘,评估整个示范区的水稻需水和营养状态。通过数据孪生系统,还可实时控制灌溉与施肥设备,系统根据农田水位和电导率的变化,自动关闭阀门和水肥机。人工智能系统24小时不间断自主学习,优化种植的各个环节,实现提质降本。水稻种植过程的实时数字化,从源头上进一步降低农业生产的人力投入;精准水肥管理,减少水资源和肥料浪费,最小化农田排放;通过作物生长过程的精确调控管理,进一步提搞作物品质。这一切都为高品质稻米注入数字内涵,为可持续农业提供新的源动力。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