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十三五”规划(附全文)
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发布日期:2017-04-12 17:27
分享:

三、构建普惠化的智慧城市应用格局

围绕打造“活力上海”,着眼城市宜居,营造便捷化的智慧生活;着眼产业创新,发展高端化的智慧经济;着眼运行可靠,完善精细化的智慧治理;着眼透明高效,建设协同化的智慧政务;着眼区域示范,建设智慧化的社区、村庄、商圈、园区和新城。

(一)营造智慧生活,构筑宜居之城

按照“便民、利民、惠民”的原则,围绕市民对生活品质、全面发展、文化休闲、交通出行等方面的需求,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先进理念,创新服务模式、丰富服务内容、整合服务渠道,打造普惠宜居、以人为本的智慧生活环境。

1.提升市民生活品质

——深化健康领域信息化。推进健康信息共享,建设以结构化电子病历为基础的市级医院临床数据中心,推动健康大数据采集和应用。建设服务于家庭医生签约管理、全面预算管理、医疗质量监控、卫生计生行政决策等的综合管理平台。建设信息便民服务平台,完善咨询预约、就诊转诊、诊间支付、远程医疗、自助监护等全流程服务。加强院内急救和院前急救的信息共享,推进市级医院急诊室和EICU一体化建设,实现院内急救资源实时调配和突发性急救事件预警提醒,构建高效的院前急救指挥调度和全程监控管理体系。加强传染病防控、慢性病管理、妇幼保健、职业卫生、精神卫生等公共卫生领域的信息化建设。完善上海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加强体育管理和服务信息整合共享和开放,建设体育公共服务平台,鼓励市场提供面向各类人群需求的公共服务。

——推进养老服务信息化。建立全市统一的综合为老服务平台,形成全人群覆盖、全方位服务、全过程管理、全天候响应的智慧养老体系。统筹各类养老服务数据,提升养老公共服务管理水平和市民办事便捷性。建立养老服务组织机构和人员队伍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居家养老、机构养老、医疗护理的梯度衔接和相互转介功能。推进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在养老服务领域的融合渗透,促进远程健康监护、居家安防、定位援助等养老服务新模式应用。

——完善信息无障碍服务。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康复、教育、就业等数据的汇聚,建设全市统一的残疾人数据资源中心。建设集残疾人业务管理与服务于一体的智能门户网站,探索残疾人网上办事。推动智能化残疾人证件的应用,实现在金融、医疗、教育、交通等领域的一证通用。完善残疾人无障碍数字地图,推进无障碍设施的位置信息服务。推动政府网站全网无障碍改造,引导新闻、金融服务等社会化网站的无障碍改造。推动智能终端在残疾人康复、监护、生活服务中的应用。

2.满足市民个体发展需求

——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集聚优质教育数字化资源,构建面向全体市民,集学习工具、微课堂、学习资源于一体的大规模智慧学习平台。建设市场主导、多元共建、开放共享的上海教育资源中心。建设上海教育数据中心,汇聚整合各级各类教育数据,构建教育综合管理决策平台。建设上海教育认证中心,实现教育对象全周期一体化认证信息管理。推动“智慧校园”建设,鼓励企业和社会机构面向不同人群提供丰富的个性化互联网教育产品。

——完善就业服务信息化。整合职业培训、技能鉴定、居住证积分管理、海内外人才引进等服务内容,提供面向法人的“一站式”在线自助服务。创新就业监管和服务模式,建立汇集劳动监察与仲裁、社保缴费等信息的就业诚信档案,完善就业诚信体系。开放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就业相关信息,实现社会就业服务机构与政府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和双向认证,鼓励社会就业服务机构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供就业供需精准对接。

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联系editor@askci.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中商情报网
扫一扫,与您一起
发现数据的价值
中商产业研究院
扫一扫,每天阅读
免费高价值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