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榜啦!太仓“蔬菜村”成全省园艺作物标准园优等生

【看苏州专稿 文/丁瑜天】
以“早熟番茄—丝瓜—莴苣” 
轮作模式为特色
安装物联网温室智控系统等设备
实现标准化生产
……
最近,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公布了第八批园艺作物标准园名单,太仓市新湖惠民蔬菜专业合作社名列其中。太仓市新湖惠民蔬菜专业合作社不仅延续了“番茄-丝瓜-莴苣三茬套种”的传统种植模式,还建设了标准化蔬菜大棚,引进物联网智控系统等设备,不断提升水平、规范管理,达到“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品牌化销售、产业化经营”的建设目标,最终通过验收,成功获评园艺作物标准园。
同时,以“田园里”农产品展示室及新湖村田间学堂为主体,新湖村探索打造农旅融合新样本,走向集农业景观、农事体验、观光旅游于一体的产业化发展之路。
图片
标准化生产
打响农业品牌
走进新湖村蔬菜产业化示范基地,放眼望去只见一个个大棚排列整齐。“蔬菜标准园面积共120亩,一半是种植番茄。我们刚撒播下越冬番茄的种子,预计到12月份可以将育好的苗集中移栽到田里。”太仓市双凤镇新湖村村委委员翟维杰介绍。
图片
作为双凤镇农业特色产业的拳头产品,新湖村种植番茄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80年代。新湖村第一代劳模蒋淑荣不断寻找新技术、好品种,带领村民踏入了科学种植番茄的大门,打响了“新湖番茄”的品牌。
蒋淑荣还总结独创出了“番茄-丝瓜-莴苣三茬套种”种植模式,亩产出两万元以上,亩效益可达1.5万元,大大提高了蔬菜的产量和质量,同时也有效地消除了土地盐碱化危机,这样的模式也一直延续至今。
图片
“为了将村里的资源整合,扩大生产效益,村里成立了新湖惠民蔬菜专业合作社,进行集中化管理,标准化生产。”翟维杰介绍,在合作社的带领下,新湖村注册了“新湖牌”商标。
图片
除了番茄外,新湖村种植的蔬菜品种不断增加,有丝瓜、芹菜、莴苣、黄瓜、萝卜、韭菜、草莓、香瓜、圣女果等蔬果,种类非常丰富,成为名副其实的“蔬菜村”。目前,“新湖牌番茄”已成功申报国家绿色食品认证,“新湖黄瓜”曾荣获“江苏省优质黄瓜好品牌”金奖,“金陵靓玉”获评2022年苏州市好番茄金奖,一个个闪亮的“金牌产品”相继涌现。
根据计划,新湖村将持续推进“菜篮子”工程建设,总规划面积达1600多亩,绿色农产品种植占比大于60%。
新技术加持
增加农业效益
“通过这个屏幕,就可以操作控制大棚内的遮阳板、排风扇和喷淋装置。”翟维杰在现场给记者操作演示,物联网温室智控系统,让大棚更加智能。此外,管理者还可以在手机端进行操作,来线上远程管理大棚。
“摆脱了依靠经验来管理蔬菜基地的模式,现在的技术越来越好,种植更科学规范了。”翟维杰说。
图片
新湖村是太仓市最早发展大棚设施的区域,近年来不断配备新设施,目前已建设了五连栋大棚与16米大棚,还配备了蔬菜专用库房、检测室、果蔬保鲜库、冷库等。下一步将围绕新品种、新技术引进,科技培训,对外展示等活动,提升蔬菜种植技术,进一步提高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
图片
“以前我们浇水都要从很远的地方挑水过来,现在只要接上管子就能洒水,轻松不少。”今年62岁的王桂华是土生土长的新湖村村民,她切身感受到了村里翻天覆地的变化。
“现在都用上了现代化设施,我们村里不少老年人退休之后也可以继续下地干活,增加家里的收入。”王桂华笑着说。
图片
按照规划,新湖村将对核心区外围的蔬菜大棚进行设施升级,建立蔬菜深加工中心和销售中心,同时结合农旅发展特色,开展蔬菜采摘,积极引入科研院所在新湖村蔬菜基地建立科研基地,全力打造双凤现代农业“现实样板”。
图片
老传统加上新技术,让“蔬菜村”村民们的日子变得像番茄一样红红火火。也正是凭借这样一份传承与创新,让“蔬菜村”成功获评园艺作物标准园,走上标准化、规模化的新赛道。
据了解,近年来,苏州市农业农村局贯彻落实农业绿色高质高效发展要求,围绕“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品牌化销售、产业化经营”目标,指导各类园艺作物标准园建设。截至目前,苏州全市已创建认定部级蔬菜标准园10个,省级59个,市级13个,提升了园区种植管理水平,不断助力园艺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