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纲五常原文【点击查看详情】
1、三纲五常的成语故事是:春秋时期,孔子带领弟子周游列国碰壁后,在冉求的帮助下回到了鲁国,他与季康子是不相为谋。于是专心著述,编辑整理《诗》《书》《礼》《乐》《春秋》,同时又开坛讲学,与弟子们坐而论道,正式总结出三纲五常等社会规范。2、拼音是sān gāng wǔ cháng。3、感情色彩是中性成语。4、年代是古代成语。5、繁体是三綱五常。6、结构是联合式成语。
相关视频/文章
相关问答
三纲五常出自哪里,完整的话是?

三纲、五常两词,出自于西汉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一书。但作为一种道德原则、规范的内容,它渊源于先秦时期的孔子。孔子曾提出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和仁义礼智等伦理道德观念。孟子进而提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

“君不正,臣投外国;父不慈子奔他乡。”求出处。

出自《三纲五常》,原文如下:君为臣纲,君不正,臣投他国。国为民纲,国不正,民起攻之。父为子纲,父不慈,子奔他乡。子为父望,子不正,大义灭亲。夫为妻纲,夫不正,妻可改嫁。妻为夫助,妻不贤,夫则休...

风水知识:三纲五常

三纲指气脉、明堂、水口,五常指龙、穴、砂、水、向。《地理五诀·地理总论》谓三纲:“一曰气脉为富贵贫贱之纲,二曰明堂为砂水美恶之纲;三曰水口为生旺死绝之纲。”谓五常:“一曰龙,龙要真,二曰穴,穴要的,三曰砂,砂要秀,...

董仲舒提出的“三纲五常“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在这种人性论的帮助下,董仲舒又提出一整套的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社会伦理道德体系。“三纲”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是仁、义、礼、智、信五种道德规范,协助“三纲”来调整人与人、人与...

战国时代有一句话叫“君不仁臣投外国”什么意思?

君不仁臣投外国,当时是择选明君的正常方式,这种状态只适用于少数时代,譬如五胡十六国时,南北朝时,五代十国时,因为是内部的分裂,但是却不适用于其他多数大一统的朝代,投国就是叛国,将与自己的亲友为敌,其实走到越...

“君不正,臣投外国;父不慈子奔他乡。”求出处。

出自《三纲五常》。原文:君为臣纲,君不正,臣投他国。国为民纲,国不正,民起攻之。父为子纲,父不慈,子奔他为父望。译文:国君是臣子的准则,国君于无道,做臣子的就可以离开他,投向别的地方。国家是人民的准则...

(论语)为政第二的内容

原文为政第二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子曰:「吾十有五而...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是谁说的?

之一,三纲指君臣、父子、夫妻。古时孔子有言:“君待臣有礼,臣事上以忠”,后来就被孔后(孔子之弟子或后人)演变成:“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最早记载(出处)这句话的是董仲舒的“三纲五常”的具体内容了。

后人乘凉的前面一句是什么?

后人乘凉的前面一句是:前人栽树。这句话可用来形容前人的恩惠或形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出处: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这句话出自明·胡文焕的《群音类选·清腔类·桂枝香》。原文:那晓得三纲五常,只知道七青八黄,圆鸭蛋里...

各安其位,各尽其责,各得其所

三纲五常是儒家伦理文化的代表思想。其中“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指仁、义、礼、智、信。“纲”其实是做表率的意思,放到现在就是父亲要有父亲该有的样子,领导要有领导该有的样子。虽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