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柳书院,36万一平的过亿豪宅,讲几个房子的底层逻辑

图片
北京章哥,房地产从业20年,通晓业内门道,我不做所谓的“专家”,只用二十年实战经验帮大家答疑解惑。
 
这件事都过去好长时间了,简单说就是今年5月14日,万柳书院小区拍卖了两套房,其中一套单价达到36.5万,总金额上亿。另一套单价29.6万,总价也达到了7500万。
拍卖一结束就全网震动,因为这两套房的价格太高了,而二手房平台上的挂牌价才不到20万。人们想不通这究竟是为什么,更想不通什么人房子会被拍卖,什么人会出这么高的价格买?
这两套房的原主人都是一个人,民生银行的航天桥支行行长,80后,还是个女人,叫张颖,。按报道,这位女行长从2013年起,也就是她33岁开始就进行诈骗,利用自己的身份诱骗客户购买虚假的理财产品,伙同副行长进行作假,共诈骗了147名被害人的总计27.46亿巨款。
从这金额说明什么?说明这世界上的有钱人太多了呗,147个人就小30亿,平均每人2000万。那也就是这些人估计哪个都有资本在万柳书院买房,而你呢,和人家生活在平行世界,根本体会不到人家的存在,更无法想象人家的生活状态,贫穷是真的能限制想象力的。
其次,这些人既然这么有钱了,那怎么还会上当呢?没别的,所有的财产类的被骗都是因为贪婪。肯定是这张行长许诺了更高的利息,所以他们才争相购买,这说明收益和风险一定是对等的,收益越高,风险越大。
再有是他们相信了张颖的行长身份,所以才会轻易交钱。这没什么解释的,身份就是一种权力,代表着身份与信用。在身份的背书下,任何人都会轻易上当,轻信不分财富和学识,能识破的人太少太少了。连马克思他老人家都说,自己这辈子最大的缺点就是“轻信”。
不过这些受害人的选择也不能算是错的,因为案发后民生银行代为赔偿了大部分的损失。这说明什么?说明大商家的信用还是值得相信的,比小商户的诚信高,也有强大的资本作为后盾。所以如果购买贵重的东西,那还是找大商家吧,毕竟踏实些,所有信用都是用金钱换来的。
这女行长只有这两套房吗?
当然不是了,这只是普通家庭能购买的最高套数而已。而人家既然是有了20多亿的财产,突破限购没什么难的。所以这女人名下共有几十套房产呢,光万柳书院就有5套+7个车位,其他的还有金地华著、鸿坤花语墅和首城国际等等,另外还有一套四合院和外地的很多房子,数不清。
这说明什么?说明限购只对普通人有效,而只要是有钱,自然有各种办法绕开限购。要知道这女人是从2013年之后才开始诈骗并买房的,而北京2010年就限购了,所以她为了买房动用了各种手段。有的是借资格,有的是倒腾手续,有的是办法。
她为什么要买这么多的房子?
也是没辙呗,除了房子,还有什么更好的投资渠道吗?说明作为银行的行长,都找不到更好的途径,没办法才选择了这种不容易变现的产品,一共花了6个亿。
那她赚了没有?
肯定是赚了呗。就这两套房就一共拍出了1.8亿,而她所有的房子总共才花了6个亿。从2013年至今,北京房价大约涨了不到3倍,至少两倍以上。也就是说,所有房产拍出12亿以上是必须的,多了20亿都有可能,那要是再晚几年拍卖,或许这些房产就能把窟窿堵上了。
甭说房子了,连万柳的停车位都是动辄几百万。反正前几年就120万一个了,而到了前些日子,350万拍出去一个。这让普通人无法想象吧,得是什么车才配停这么贵的车位啊?其实无所谓,北京动辄几百上千万的房子有的是,住的无非都是普通人,人的价值未必比房子价值高,车子的价值也未必比车位高。
什么人买了这两套房?哪儿来的这么多钱?
我也不知道,只是看报道说,上亿的这套是被某个互联网大佬给买下了,身家几十亿的那种,买个一个亿的房子没什么压力。你看着的天文数字,在人家眼中也就不过是个数字而已。
这说明什么?说明在疫情期间,你的生意不好做,工作不好找的赚不到钱,但人家却是发了大财的。任何一次危机都是富人们借机扩张的机会,你的危难却是人家的机会,一个小目标只不过是买了一套房而已。而且人家还未必是什么为了保值,房子是用来住的,或许只是居住。
至于什么网上人们讨论的学区学位什么的,拜托,那是你们所关注的,而人家都能花上亿买房了,你觉得还会在乎什么学区吗?甭多了,像这样儿有个两三个合伙办个学校又怎么了,从资金上都未必需要合伙,只是互补资源而已。
三小就是再牛叉也不过是个小学,没什么太过珍贵的,你出门找工作会拿自己的小学毕业证吗?真正有用的是大学和硕博,而全世界所有的大学,尤其是欧美的顶级大学,全都可以用捐款换学位的。哈佛也不过是百万美元而已,折合人民币怎么的都不到千万,跟一个小目标差远了。
所以甭太强调什么学区,贫穷限制了很多人的想象力。你的终极目标,在人家眼里不值一提,还是别说出来现眼了。
为什么花这么多钱买套房?
一个亿在豪宅里算很多吗?或许可以算,但也真不太过分,全北京,全中国价值上亿的房子有的是。就以万柳来说,普通小区的起步价就是千万以上了,几千万的有的是。也就是说,你在万柳遇到的任何一个业主,都是身家几千万甚至上亿的。所以一个亿仍然只是普通人的极限,在人家的板块和圈层中,普普通通。
再说万柳豪宅几乎就是海淀富豪们的终极追求了,无论是环境、配套、交通还是学校,没有再超过这里的板块。什么地方的房子最保值?买了之后就不打算再卖的,这才能造成需求大而供给少。
就像这两套房为什么受到追捧啊,就因为到了线下的话出房太少,没什么人卖,所以只能无奈的去参加竞拍,明知道买贵了也得认账,否则买不着。
因此就甭纠结什么为什么比网上的均价高了,在拍卖场上这东西就是稀缺资源,来竞拍的未必是来捡便宜的,人家只是想得到而已。在竞拍到红眼的时候就无所谓什么值不值了,所差的只是能否得到。
那这套房能否把万柳书院的整体均价给抬升起来?
未必,毕竟这只是个例,而且是没有什么其他参照物的个例。任何商品的价值可以说由成交价决定,但未必能坚持得住。
北京不到800万套房子,每年成交也就20万套,占比2.5%。也就是说,这么点儿的换手率就决定了整体楼市的走势。万柳书院这两套拍到30多万,但其他二手房未必敢挂这么高的价。因为商品价格不仅由卖家决定,也要受到其他竞争品的重要影响。你觉得自己的东西稀缺挂80万都行,但如果旁边有差不多的就卖20万,那这中间的60万就是纸面财富,没什么支撑。
所以,只能说这两套房现在的单价是30多万,但还不能确认万柳书院的房价就是这个价格,毕竟个体成交案例只能做参考,不是决定值。而商品价格,必须由当时的供需关系决定。
那是否可以说万柳书院的价格被虚高评估了?
也未必,因为按照这里的开盘价来说,卖到26/7万也就属于正常升值,否则还落后大盘了呢。但是,这种豪宅小区经常升值慢,就因为太稀缺了,所以被开发商提前透支了大量的升值空间。万柳书院还不算什么,同时期开盘的融创北京壹号院比这里更贵,均价就16/7万。这几年过去,北京大盘接近翻番,这里没涨多少,利润都被开发商和土地方拿走了,业主们买的也就是房子。
但这30多万的价格也谈不上虚高,因为人家买家有钱,有钱难买乐意。毕竟房子是用来住的,自己觉得合适就行。
举个例子,当年元青花大罐“鬼谷子下山”拍出了两个多亿,远远超过市场评估值和当时人们的想象。但这么多年过去了,这个罐子始终没在市场上再出现,说明人家买家真的就是收藏,无所谓什么价格,有钱难买人家乐意。
豪宅也是这样,没有什么太标准的市场价,因为买家对价格并不是很敏感,很多人的目的就是得到自己喜欢的,并不在意所谓的值不值。哪怕他买下之后周边有便宜很多成交的,那人家也无所谓,反正这些钱也不过就是数字。
就跟你去饭馆儿吃了份蛋炒饭,但刚吃完人家就搞促销送茶叶蛋,你会觉得吃了很大的亏吗?未必,毕竟对这么点儿钱不敏感。而对于富豪们来说,千八百万的也不过就是消费,跟你对茶叶蛋一样,不敏感。
总之,事情就是这么个事情,吃个瓜看看热闹就得了,富豪的世界跟普通人是平行空间,没有交集的。疫情闹得经济这么差,还是先琢磨怎么赚钱吧,这才是自己的正事儿。
仅供参考。
随便买房都能发财的年代过去了,只有选对房、避开坑,才能享受到资产升值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