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财EV观察|2023年电动汽车产业进入红海竞争阶段;特斯拉降价调查:“价格屠夫”砍向了谁?

1月14日晚上6点,山东雷丁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创始人李国欣在雷丁汽车集团官方微信号上实名举报现任潍坊市昌乐县委书记王骁,称王骁为彰显地方政绩,逼迫雷丁汽车虚报企业工业产值及销售产值。1月14日晚上22点19分,举报信发布约4小时后,《潍坊发布》发布文章称,针对上述实名举报一事,山东省已成立省市有关部门组成的联合调查组,进驻昌乐县调查核实有关情况,依法依规处理。截至发稿时间,第一财经记者尚未能联系上昌乐县县委予以采访求证。
超186万辆:比亚迪摘得国内汽车年度销量冠军,创出历史纪录
乘联会发布2022年销量数据及排名前十车企榜。比亚迪以186.3万辆(批发量)超过一汽大众的180.2万辆,首次成为中国汽车市场销量冠军。这不仅是比亚迪首次夺冠,也是中国汽车品牌在中国汽车市场首次夺冠。此外,DM混动车型(含DM-i与DM-p)全年累计销售946239辆,EV纯电车辆全年累计销售911140辆,纯电车型与混动车型销量已十分接近。
2022年是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高光时刻。第一财经联合智慧芽,调查研究了100家新能源车企和相关企业,就专利申请量、发明专利授权量、总被引用次数、申请发明专利总价值等数据梳理和分析发现,头部的公司总体上专利等情况更加优秀,与它们的市场表现也基本吻合。但也有一些公司热衷于申请科研类的发明专利,转化为市场应用的产品与技术不多,这也导致这些公司市场表现平庸或发展潜力不乐观。
新能源汽车直面“后补贴时代”
2023年伊始,新能源汽车市场风云突变。国家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政策已于2022年12月31日到期,意味着2023年起购买纯电动车将失去万元补贴。就在比亚迪、广汽埃安等车企刚刚上调售价数千元后,特斯拉却大幅下调旗下车型价格,五款车型均降至历史最低价。有车企内部人士表示,特斯拉降价宣告2023年电动汽车产业正式进入红海竞争阶段,国内乃至全球车企都将面对特斯拉咄咄逼人的疯狂“走量”式销售策略。此外,对国内新能源车企来说,补贴退出、成本高企、市场需求短期受抑制等都是今年不得不面对的挑战。特别是“国补”退出,将给新能源汽车行业带来成本和需求两端的双重考验。(经济参考报)
长城原总经理王凤英将出任小鹏汽车CEO?知情人士:没有听说
1月12日,针对原长城汽车总裁王凤英将接替何小鹏出任小鹏汽车CEO一职,知情人士透露,王凤英目前仍在进行汽车咨询项目,没有听说前往小鹏汽车担任CEO。(界面)
近日,一汽红旗宣布将“All in新能源”,推动所有车型的电动化。中国一汽董事长徐留平表示,红旗品牌从2022年下半年开始,除特殊用途车型外,已经做到“两个全部,一个停止”,即技术创新投入全部用于新能源汽车,新增产能全部用于新能源汽车,停止传统燃油车技术和产能的新增投入。
“考虑到疫情的潜在影响,包括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2023年1月份和2月份汽车市场增长的数字不会很高,预计今年整个车市的增长率为5%左右。就新能源市场来看,2023年将有三分之一的新售车辆为新能源汽车。”大众汽车集团(中国)董事长兼CEO贝瑞德1月11日对第一财经等媒体表示。
1月13日,赛力斯AITO问界宣布多款车型调价。其中,问界M5 EV降幅2.88万元至3万元不等,起售价调25.98万元,问界M7降3万元至28.98万元起售。针对在此之前提车的老用户,问界M5 EV及问界M7将为首任车主提供总价值3.3~3.5万的权益,包括价值2.1~2.3万的延长整车质保至8年/16万公里和价值1.2万的12万AITO积分,积分可在AITO商城内选购丰富的华为产品和周边产品,问界M5附赠2年基础保养。
赛力斯回应AITO问界降价:对单车毛利率有影响,整体能不能对冲要看市场表现
对于降价之后如何保证利润,赛力斯投资者关系部门相关人士称,这其实是量价平衡的问题。我们也是希望占领市场之后,从量的角度考虑利润问题。对于降价之后利润率下降几何,该人士称,现在没法很精确地测算,整体利润率的影响要从量和价两方面考虑。至于单车毛利率方面,该人士表示,多少肯定有影响,但是整体能不能对冲还是要看整体市场表现,单看单车毛利率情况无法看到宏观的整体市场格局。(21财经)
长安汽车计划重构旗下品牌,OX序列浮出水面
长安品牌将重构旗下品牌。接下来,长安汽车将整合“V”标、UNI序列和欧尚等现有燃油车品牌,加速推进电气化转型。值得注意的是,长安汽车还将推出OX序列。据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透露:“OX序列将增加主流EV布局,优选投资主体,在现有渠道基础上开辟专区,实现地级市、核心商圈全覆盖。”(每经)
特斯拉在上海交付周期缩短至4天,车主判断目前工厂库存量较大
1月13日,记者从特斯拉上海门店、多位新车主处获悉,在各项证件资料和贷款资质顺利审核通过的情况下,特斯拉Model 3车型可在一周内提车。有准新车主向记者表示,交付周期仅为4天左右。多位特斯拉新旧车主判断,目前特斯拉中国Model 3和Model Y车型库存量较大。(中证券)
1月6日,特斯拉中国宣布,Model 3起售价从26.59万元降至22.99万元,Model Y起售价从28.89万元降至25.99万元,创国内销售价格历史新低。记者注意到,特斯拉两款车型在中国市场的售价均低于在美国本土市场的售价。按照1月6日当天的汇率计算,特斯拉Model 3和Model Y在中国市场的综合价格分别比美国市场便宜30%和43%。
特斯拉的降价迅速给车市带来“鲶鱼效应”。在过去1个多月里,随着新能源汽车补贴即将退坡,多家车企纷纷上调了产品售价。记者了解到,一汽-大众电动车部门连夜召开会议,研讨对策以及调研;比亚迪海豹等品牌车型的用户已经出现了小幅的客户流失,并有相当一部分比例的客户出现摇摆情绪。过去数日里,记者通过现场走访和电话调研等方式采访了全国多个城市特斯拉门店,了解到二三线城市特斯拉门店客流与订单数在特斯拉本轮降价后急剧增加,部分城市门店的订单数环比12月增幅达到了500%。
1月6日,特斯拉两款国产车型Model 3和Model Y的入门款指导价来到历史最低点。除此之外,Model Y长续航版直接下调4.8万元至30.99万元,是此轮降价幅度最高的车型。特斯拉往往每逢降价就会陷入风波,此次也不例外。再叠加此轮降价幅度较大和间隔时间较短两个原因,特斯拉新购车主不满情绪被拉满。即使降价当天特斯拉全球副总裁陶琳表示此轮降价是坚持成本定价原则,也未能平息事态。
特斯拉Model Y国内交付时间延长到2至5周
据特斯拉中国官网,特斯拉Model Y车型在国内的预计交付日期从1-4周延长到2-5周。
1月10日,据极氪智能科技消息,为确保2023年整体生产大纲的完成以及新项目的顺利导入,极氪智慧工厂将利用春节假期以及其前后时段进行产线改造升级,预计设备产线停线升级改造的时间为2023年1月11日至2月1日,停产约22天。
不久前正式达成1500万整车销量的东风日产,正式宣告三品牌协同元年,电驱化战略布局全面提速。其中,日产品牌将坚持纯电、e-POWER双线并举的电驱化路线,于2023年推出包括ARIYA艾睿雅标准续航版本、全新一代奇骏e-POWER在内的“电驱新品风暴”;启辰品牌也正式发布新能源转型战略,并推出基于启辰V-π原生纯电平台打造的首款概念车型Ve concept,以及启辰DD-i超混动技术的首款车型启辰大V DD-i超混动。
1月12日,港股上市公司APOLLO智慧出行集团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公司全资附属公司与威马控股有限公司订立收购协议,拟20.23亿美元收购威马控股全资附属公司WM Motor Global Investment Limited的全部已发行股本,并将通过以每股0.55港元的发行价配发288亿股代价股份的方式进行结算。乐观估计,威马具有极大可能性在本年二季度完成挂牌。
极氪009首批量产车下线,即将正式开启交付
极氪智能科技全球首款原生纯电豪华MPV——极氪009在宁波杭州湾极氪智慧工厂正式量产下线。伴随首批量产车正式下线,极氪009将于近期开启新车交付。(浙江新闻)
蔚来:2022年累计建设1300+座换电站和13000+根充电桩
据蔚来官微,2022年,蔚来累计建设1300+座换电站和13000+根充电桩。
小鹏汽车与小灵狗出行、神州租车达成战略合作
小鹏汽车与小灵狗出行、神州租车正式签署三方战略合作协议,并在宁波完成首批小鹏P7的交付仪式。据了解,在本次的战略合作关系中,小灵狗出行负责小鹏P7的车辆采买,后续由神州租车进行车辆运营,首批小鹏P7投放在广州、杭州、成都、武汉、南京、长沙等旅游城市。(36氪)
小米首款车定价传出两个版本,官方暂未回应
有报道称,小米第一款车为中型溜背式轿车,分为两个版本,价格未定,目前内部在讨论的方案是:一个版本定位26万-30万元区间,另一个版本在35万元以上。对此,小米官方暂未回应。(每经)
李想:理想L7小订最大用户群来自特斯拉车主增换购
1月9日晚,理想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想在其个人微博账号上表示,目前理想L7小订的最大用户群是Model 3和Model Y用户的换购和增购。根据官方此前透露消息,理想L7将于2023年2月8日上市,展车和试驾车将于2月9日抵达全国的零售中心,预计在2023年2月底开启交付。
比亚迪:500台BYD ATTO 3发往马来西亚
近日,500台BYD ATTO3在上海港完成装船并发往马来西亚。从比亚迪获悉,该车型从上市到发运马来西亚仅用时1个月。据了解,为促进国产汽车走出国门,上海海关采取了便捷通关措施,确保汽车出口零延时验放,助力国产汽车便捷通关,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中证报)
阿里巴巴与吉利宣布战略合作:加速产业智能化发展
1月12日,阿里巴巴集团与吉利控股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立足吉利在智能电动出行领域的专业经验及阿里巴巴的数字化能力,在云计算和工业互联网、汽车智能化及智能出行、数智化营销、可持续发展等四个方面开展深入合作,共同输出智能汽车行业的全链路数字化解决方案,涵盖数字工厂、自动驾驶、智能座舱、工业互联网、出行业务、整车直销等从汽车生产到销售服务的全过程,联合打造汽车产业数字化新标杆,共同促进数实融合高质量发展,共建数字中国。(中国经济网)
本周,共有2款新能源车上市,具体参数配置如下图:
图片
雷克萨斯中国公布纯电中型SUV全新RZ、中大型SUV全新一代RX预售价。全新RZ是雷克萨斯首款基于专属纯电平台打造的产品,轴距为2850mm,预售价37.5万元~46.5万元;全新一代RX预售六款车型,预售价40.9万元~62.5万元。
国家税务总局:2022年累计免征新能源车辆购置税879亿元
国家税务总局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全年,我国累计免征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879亿元,同比增长92.6%。国家税务总局纳税服务司司长沈新国称,随着税务部门近期启动了2023年“便民办税春风行动”,下一步,将持续推出更多便民办税新举措,确保车购税免征政策等系列税费支持政策落实落细,更好支持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发展,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央视新闻)
电动汽车百人会张永伟: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或率先进入千万级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2023年度媒体沟通会在京举行,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在会上表示,2023年没有“黑天鹅”“灰犀牛”等意外的话,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可能保持30%—40%的增速。如果以700万做基数,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可能接近1000万辆,中国可能是全球第一个新能源汽车年销量进入千万级的国家。(上证报)
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同比增超六成
截至2022年底,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1310万辆,占汽车总量的4.10%,扣除报废注销量比2021年增加526万辆,增长67.13%。(中新经纬)
567.4万辆!创新高!2023年新能源车预测发布!
根据乘联会统计,2022年中国市场新能源乘用车零售567.4万辆,同比增长90%,创历史新高,同时,2022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达到27.6%,较2021年提升12.6%。乘联会预测,未来新能源车渗透率仍会快速提升,2023年渗透率将达36%。不过,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也指出,伴随油价下跌等因素,新能源车增速会放缓。
数据显示,12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达到75.0万辆,同比增长48.9%,环比增2.5%,在车购税减半政策下,新能源车不仅没有受到影响,反而持续走强。12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达到64万辆,同比增长35.1%,环比增6.5%,1-12月保持趋势性上升走势。1-12月新能源乘用车国内零售567.4万辆,同比增长90%。
近期,国家标准号为GB15084-2022的《机动车辆间接视野装置性能和安装要求》正式发布,这个标准的实施日期是今年7月1日。这个标准一大亮点是,规定了不仅可以安装电子后视镜,还可以取代传统的光学后视镜。国内最先宣布量产电子后视镜车型的是北汽,去年7月,搭载电子后视镜的首款车型——北汽魔方上市。吉利也宣布将推出带电子后视镜车型,1月9日,吉利旗下高端品牌路特斯汽车在官微宣布,路特斯ELETRE车型将成为中国首批装备流媒体外后视镜的汽车。此外,小鹏汽车、广汽埃安等国内汽车公司也传将推出搭载电子外后视镜的新车型。
产业链
上海钢联数据显示,电池级碳酸锂现货均价跌1万元/吨至49.25万元/吨。碳酸锂跌破50万对中游电池厂商有何影响?第一财经以投资者身份致电比亚迪,公司表示目前还不好判断碳酸锂还会否继续下跌,但从长期看价格下跌是趋势,但是最终电池产能还是要看供需关系,目前碳酸锂价格依然占到电池成本一半以上。
消息称比亚迪拟斥资超2.5亿美元在越南建厂,为泰国装配厂出口零部件
路透社消息,三位知情人士称,比亚迪计划在越南建造汽车零部件工厂,正在为越南工厂的选址进行谈判,投资规模将超过2.5亿美元,预计在年中前展开工厂建设。目前尚不清楚比亚迪将在越南生产哪些零部件,以及是否包括电池或电池组。比亚迪于去年9月宣布,将在泰国建设一个年产能15万辆汽车的电动汽车装配厂,2024年起运营。一位消息人士称,越南工厂将向在泰国建造的装配厂出口零部件。(界面)
日前,哪吒汽车与宁德时代子公司,宁德时代(上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签署CIIC一体化智能底盘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哪吒汽车与时代智能将基于各自领域的资源优势,深入开展CIIC一体化智能底盘的合作。
近日,美的工业技术事业群旗下威灵汽车部件安庆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基地一期正式投产,该基地总投资高达110亿元,是美的集团有史以来投资总金额最大的项目之一,达产后目标年产能是100万台电动压缩机、120万台EPS转向电机和20万台驱动电机。
德赛西威:公司智能驾驶业务IPU04产品已经在理想、小鹏等车型上进行量产
德赛西威近期接受投资者调研时称,智能驾驶业务IPU04产品已经在理想、小鹏等车型上进行量产。同时也已累计获得超过10家主流车企的项目定点,并已进入量产规模爬坡期。(界面)
三星SDI拟在匈牙利建设第三家电动汽车电池厂,为宝马供应电池
据报道,三星集团旗下电池制造商三星SDI计划在匈牙利建设第三家电动汽车电池厂。消息人士称,该工厂将为宝马供应电池。(TechWeb)
1月11日,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强调,2023年全力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稳住重点行业,针对不同行业特点分别制定稳增长工作方案。稳住汽车等大宗消费,促进优势新能源汽车整车企业做强做大。
湖北公布突破性发展新能源汽车“路线图” 2024年产值冲击3000亿元
湖北新能源汽车产业将开启“超车”模式。1月10日,《湖北省突破性发展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湖北省突破性发展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重点任务清单》正式印发,将开展五大行动,分年度落实24项重点任务,力争到2024年,全省汽车产业产值跨越万亿台阶,其中新能源汽车产业突破3000亿元。(湖北日报)
商务部:打造武汉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发展示范区
据商务部网站,商务部印发的《武汉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总体方案》提出,以“车谷”为承载,打造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发展示范区。建设新能源公共技术研发平台,加快纯电动汽车底盘一体化设计、多能源动力系统集成,以及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整车、动力电池、换电装备等关键技术攻关。打造全国新能源和智能网联创新中心。
受益于2022年新能源汽车市场火爆,多家产业链企业年报预喜
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爆发式增长,随着A股年报业绩预告大幕拉开,多家产业链企业交出亮眼“成绩单”。截至1月12日,已有鼎通科技、香山股份、亿纬锂能、祥鑫科技等企业披露了去年业绩情况。业内人士表示,多家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企业成长性凸显。当前我国新能源车渗透率大幅领先全球,本土厂商在服务、交期、成本等方面更具优势,并在多个细分领域加速追赶国际头部厂商,有望取得更多市场份额,发展空间巨大。(证券日报)
【机构分析】
中信证券:预计全球新能源汽车将保持增长势头
中信证券研报指出,2022年12月,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81.4万辆,同/环比+51.8%/+3.6%,2022年全年累计销售688.6万辆,同比+93.4%,其中EV/PHEV销量分别为536.5/151.8万辆,同比+81.6%/151.6%,插电混动车型增长迅速。海外方面,2022年12月欧洲市场受补贴退坡抢装效应持续,销量大幅提升,补贴退坡+增税预期+半导体短缺问题缓解,前期订单交付,销量维持高增速。长期来看,预计全球新能源汽车将保持增长势头,当前时点继续建议把握全球电动化供应链优质标的机会。
【公司公告】
宁德时代:2022年净利同比预增82.66%97.72%
宁德时代公告,预计2022年净利润291亿元~315亿元,同比增长82.66%~97.72%。2022年前三季度,宁德时代实现净利润176亿元。以此计算,宁德时代去年四季度的净利润达到115亿元~139亿元,单季度盈利首次突破百亿。
1月9日,吉利汽车在港交所公告,集团2022年12月总销量为14.6万部,较去年同期减少约8%。2022年全年总销量为143.3万部,较去年同期增长约8%。吉利汽车表示,董事会将集团2023年的销量目标定为165万部,较2022年总销量增长约15%。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目标较2022年总销量增加100%以上。
长城汽车:2022年12月新能源车销售1.11万台
长城汽车发布2022年12月产销快报,12月总计销量7.74万台,同比下降52.3%;本年累计销量106.75万台,同比下降16.66%。12月新能源车销售1.11万台,1-12月累计销售13.18万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