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秦国能一统天下?
屈松伟
2022-04-30 13:55:09
共 10 个回答
何艺
2022-05-04 22:52:01
战国时代是中国历史传奇时代,思想家,政治家,纵横家,军事家,明君,雄主,谋臣,美人,巫师,说客,侠客,巨贾……各色人物渐次登场,书写各自传奇。中国历史,在战国这段,走到一个波峰,时空色彩极其绚丽,而在这绚丽的波峰中,秦国及秦国人物显然是处于波峰的极大值点,他们释放最耀眼的光芒。
秦灭六国,一统天下。是怎么做到的,为什么是秦国?古代的大V们,贾谊,苏洵,苏轼,苏辙等做过回答,他们总结的是天时,地利,人和。君友们可以重新读读《过秦论》,《六国论》等,那可是恣肆汪洋,无可辩驳。我们还可以翻查白起,王翦他们的著名战例,古人的政治,战略,战术,千年以降,仍然令人神往不已。那么什么是天时,地利,人和?我们能否透彻到古代去?
天时,用现代的理解,就是不可操控的自然条件,不可逆只可顺,可知可测度,但也有更多的不可知不可测度。天时还有第二层理解,社会大势,当时社会大势是兼并,攻伐,统一。无论那种理解,秦人国是顺应天时,得天时,积极发展农业,积极备战。而且这种得天时,贯穿始终,上升到国家意志的。自商鞅变化来,历代秦国君主,如秦孝公,秦昭襄王,秦始王等一直谋求富国强兵,统一天下。天时不可违,势不可违,势可顺,势可为。
地利,秦拒崤函之固,山东六国多次联合攻秦均无功而返,此是地利。秦国有天然的“不可胜”。广义的地利有,秦国国土面积大,战略纵深大,有山河之险。物产丰富,战马,器械原料多等。现代的理解,地利是可控的物质条件,物质资源。这一点秦国有大大优势!
人和,这一点我们最清楚了,秦国人口多,人才辈出,人才鼎盛,国民凝聚力强,有先进的政治制度,士兵素质高……所以秦军横行无忌,席卷天下!
何鑫
2022-05-06 13:59:46
贾谊的《过秦论》和杜牧的《阿房宫赋》论证了秦国从发奋图强到灰飞烟灭的演变过程及后人引发的思考。“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殽、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秦人无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
铁血冥剑
2022-05-08 11:20:35
秦朝统一六国非一日之功,是秦数代君主的努力和秦人不屈的性格使然。
秦国自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使秦国在法制,经济,军事,政治等综合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商鞅法制治国,使得国家的社会秩序得以稳定。真正做到厉行法治,明法壹刑,事皆决于法,治道运行,诸产得宜,皆有法式。影响了中国封建社会数千年。
商鞅的”军功爵制”制定,更是为秦打造了一支虎狼之师。就是宗室也要按军功入籍,无功者不得拥有爵位。让有功的人显贵,有荣誉感,真正做到无功不受禄。底层的平民也有机会加官进爵,华丽转身。因此,无论将官和士兵,唯恐沒仗打,打起仗来个个不要命。这样的军队能不打胜仗吗?
历代君主广纳贤才,使得天下英才纷给来投,如商鞅、张仪、范睢丶蔡泽丶吕不韦等无不是治国大才,为秦国立下旷世奇功,也为秦始皇统一六国打下基础
懒训飞
2022-05-10 13:08:18
夏商周,华夏文明已在神州大地蓬勃发展,天下一统,四海之内皆兄弟的理念,巳经汇成不可遏制的浪潮。秦始皇幸运地站在时代浪潮的涛头,完成了华夏的中央集权郡县制的大统一。
秦国兵强马壮、人材济济,但秦始皇能乘时而兴、应运而生,雄材大略,历史无疑地选择了秦始皇统一中国。
胡美
2022-05-10 02:58:37
春秋战国时期,列国相互征伐称霸,互有兴盛衰弱之时,秦国亦是如此,但不同的是秦国在变法之后的二度兴起之后,却依旧能够保持充足的动力一路强盛到天下一统,这是其他诸国所望而不及的,秦国之所以能够做到这点,而不是像之前诸国霸主那般只一两代便走向衰弱,个人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最为关键:
目标格局大不相同
我们知道春秋战国时期普遍的主旨认知便是图强争霸,即便后来到了项羽时期很多人心中的认知其实也都是如此,所以霸主的身份地位是那时候诸侯的最高理想和追求,自然秦国一开始也是把称霸作为自己的最高目标,不同的是随着秦国在商鞅变法之后,国力逐步恢复,走向强盛之后,便开始把统一作为自己最高的目标追求,他所追求的再不是普遍认知的霸主,称王,而是秦国帝业,这是与同时期其余诸国在格局上的不同,自然付出的努力与收获的报酬也大不相同。
而且由于秦国的目标格局定的远大,也有足够的诱惑力,也致使历代秦国君臣在还未实现这一目标追求之前,半分不敢懈怠,只能通力合作,为这一目标不断地前行,发光发热,而不同于之前的霸主目标,一旦达成之后,风光之下,志得意满,便不知所措,杯满而溢,盛极而衰。
秦惠文王剧照
那么又从何能看出秦国早早的就把统一制定为自己的最高目标追求的呢?其实从秦国变法之后,秦惠文王慧眼识人,不拘一格的选拔任用各国人才,汇天下精英于秦国共谋大业,扫平巴蜀,易渠等秦国桎梏便可见秦国巨大野心的一斑,之后的秦武王对甘茂所说的那句“寡人欲车通三川,以窥周室,而寡人死而不朽乎?”更是把这种野心表露的更加的彻底,就差明着说取周而代之了,另外羞于其余六国同伍,独设丞相,也是表明秦国与其余诸国的不同,而之后的秦昭襄王东西称帝,灭周等,更是表明了秦国不仅立志于一统天下,更是具备了独战天下的这种实力。
秦昭襄王剧照
秦变法之后奠定的坚实基础
之所以把变法排在秦国目标格局之后说,是因为变法列国皆有之,但却也只有秦国一国能一直以变法之利实现自己最终夙愿,一统天下,所以说变法对于秦国来说不可或缺,但却也不是最根本的,若没有一个远大目标格局支撑,恐怕也如同列国一般,两代而衰。
当然对于秦国来说,变法肯定是他能够实现天下一统这个目标的最大的基础保障,就如同思想与肢体的区别,即便心比天高,也要有相应的实力才能够去实现,而变法带来的作用就是给秦国插上了飞行的翅膀,也滋养壮大了秦国的野心,可以说他是与秦国的目标格局也是互相扶持,互相补益的。
商鞅剧照
毕竟秦国变法之后带来的无论军事上,经济上,还是农业上的提升都无疑是十分巨大的,虽然说秦变法为后世诟病之处甚多,但在那个时代,秦国的变法在压榨底层百姓的同时也给了他们翻身的希望,而且还是可望又可及的这种希望,这也是为什么秦国战力强大的原因所在之一,人人皆为自己而战。
对于说秦国奋六世余烈,代代皆明主才使得秦国能够最终统一天下,其实并不对,秦国帝王照样也有荒唐,如秦武王喜好武力,自己把自己玩死,一定程度上是延缓了秦国前行的脚步,而后的秦昭襄王,晚年也算是有些昏庸,赐死白起,强行攻打赵国致使秦国国力大损,损失了很多既得战果等等,以及继任的后两位,就更算不得明君了,之所以秦国依旧能够统一,不是因为君王不犯错,而是犯的错少,而且以秦国变法带来的丰厚国力能够扛得住,他在有败家的行为的同时,也有创业的实力,和殷实的家底,这才是关键。
秦昭襄王剧照
秦国的自身优势
首先秦国在覆灭了易渠,巴蜀之后,自身的地理位置上是具有很大的优势的,使得他能够无后顾之忧,这与时刻防备着匈奴的燕赵,四战之地的韩魏,以及顾忌列国攻伐的齐楚相比,他能够发挥的实力比要更大,另外作用关内,巴蜀,河东三大优质产粮基地的秦国,也极大限度的保障了他的持续作战能力,而且那时候的巴蜀运粮是能够采用水运的,不像后来诸葛亮时期由于地壳运动导致的水运阻塞,所以说秦国自身的优势,也是保障了他能够达成一统的原因所在,毕竟进可攻,退可守,后勤保障也能跟的上,而若是长平之战的赵国也具备秦国这般优势,也不至于被逼的进行正面决战,如果粮草跟的上,大不了就是死守罢了。
因此秦国自身地理位置上的优势,产粮上的优势,也是保障秦国帝业的基础支持。
而这一切的一切也是最终保证了秦始皇能够在继承祖辈基业的基础上,潜龙出渊,鲸吞天下,实现了秦国最终夙愿的根源所在。
秦始皇像
陈珏
2022-05-12 04:54:30
秦人从先祖秦非子开始就在秦地为周王养马,繁衍生息,经过数代人暴霜斩棘,惨淡经营,在对抗西戎中逐渐成长起来,并因秦襄公在烽火戏诸侯中营救周室有功被赐诸侯立国。
又经数代人努力,秦穆公终于称霸西戎,秦国成长为春秋四大诸侯,而后秦几代与晋争雄,皆无所获。 秦孝公即位后,下《求贤令》,任用商鞅变法,鼓励人口增殖、重农抑商、废除世卿世禄制度、奖励军功、编制户口、实行连坐之法,秦国从此富国强兵,再经惠文王、武王两代代努力,蚕食三晋,席卷荆楚,秦国再现辉煌,并初露一统之端倪。
秦昭王立于其兄武王死后之乱,及长,任用范雎为相,改为施行远交近攻之国策,用白起抗韩魏,在长平大胜赵军,斩杀赵军四十五万,又灭周朝和西周国,秦昭王在位五十五年,时间为秦国诸国君最长者,去世时秦国已无争霸对手,但因长年征战,后期民生凋敝。
秦庄襄王在位仅四年,灭东周国,从此周亡,秦王政立时,仅十三岁,亲政后,平定幸臣叛乱,罢吕不韦相位,重用李斯等人,又用王翦、王贲父子及李信、蒙武等将率军先后灭六国,完成最后收官之战,建立中国第一个中央集权王朝秦朝。
秦国地处边地,在长期战争中养成的尚武强悍之风,最后终以虎狼之师横扫六合统一中国,或许这就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吧,今人当为鉴。
我是六甲番人,致力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琴棋书画史诗茶,更多精彩,敬请关注。
杭子璐
2022-05-14 13:52:27
战国七雄的秦国为什么能够强大?“津城沐雨”来回答这个问题。
第一,常年征战,国民好斗有血性。
秦国地处西垂,与西戎接壤,面临的生存危机大,常年与西戎作战,频繁的战争造就了好斗的国民习性,彪悍的民风是秦国强大的重要因素之一。
第二,占据关中。
肥沃的关中平原曾经是西周的发祥地,自从镐京被攻破,平王东迁后,把关中平原封给了护驾有功的秦人,秦人在赶走西戎,稳固关中后,肥沃的关中平原是秦国崛起的重要因素之一。
第三,战国时代列国中最为彻底的商鞅变法。
进入战国时期,各国争相变法图强,国家间的战争愈演愈烈,而变法最彻底、最深刻的就是商鞅变法,奖励耕战的政策,使秦国有了真正强大的基础。
第四,重用列国人才。
秦国敢于重用各个国家的人才,像百里奚、商鞅、范睢、李斯、张仪等等,正是这些不世人才,使秦国更好的发展壮大,逐步蚕食各国,成为战国最为强大的虎狼之国。
第五,秦君英明。
战国诸国中,其他的国家也有明君,但是也就是一两个,使国家霸业不能长存,而秦国却连续几代明君,使秦国的霸业得到传承,并最终奋六世之余烈、横扫六国统一天下。
欢迎大家积极评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喜欢历史的右上角点击关注哦。
罗雅琴
2022-05-17 02:11:58
秦始皇统一六国,是一件伟大而水到渠成的事情。春秋战国时期,周天子逐渐衰微,以及诸侯国的兼并和强盛。
【周天子衰微】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胜利以后,按照“亲疏远近、出兵多少、功劳大小”,以“公、侯、伯、子、男”的等级,分封800诸侯。同时规定了一整套的礼仪制度,比如:天子六师、大国三师、中国一师、小国一旅的军队规制;再比如天子九鼎、公爵七鼎、侯爵五鼎、伯爵三鼎,等等军事礼仪制度。
公元前841年,周厉王实行山川湖泽专利,引发国人暴动,周厉王逃亡到彘,这是对周王权威的第一次大挑战。公元前771年,周幽王宠爱褒姒而失政,申侯勾结犬戎攻陷镐京杀周幽王。第二年,诸侯拥立周平王东迁,东周开始。
东周时期,楚国称王再次对周王权威挑战,诸侯国之间兼并及战争频发,大国诸侯多次会盟试图行驶周天子的权力,先后出现了秦穆公、宋襄公、晋文公、楚庄王、齐桓公会盟称霸,号称春秋五霸。公元前453年,晋国智伯为乱,赵、魏、韩三家平息叛乱而独立,公元前403年,周王正式任命赵、魏、韩为诸侯,战国时代开始。
战国时代,经过长期兼并,基本上就剩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大诸侯国了。而这几个大国,也都先后称王,周王的权威已然没落,基本上成为聋子耳朵——摆设,只不过是名义上的周天子。公元前256年,秦昭襄王占领周王畿,废除了周天子,周朝就寿终正寝了。
【秦国的崛起】秦人先祖是殷商的后裔,商汤灭夏之后,夏的遗民和周人在夏的大司农不窋的带领下,从有邰(甘肃平凉)迁徙到戎狄(陕北宁夏),秦人追击到陇西一带,为商朝守卫边疆。周武王伐纣之后,商朝名臣飞廉(蜚廉)的后裔被迁徙到陇西。
飞廉的后裔猛士恶来,恶来的后裔有秦非子为周孝王放马,被封为附庸。秦庄公击西戎有功,被封为西陲大夫,赐地于秦(天水)。秦襄公因护送周平王有功,被正式封为诸侯,并把周的旧地岐山赐给秦国。秦穆公灭西戎12国,开辟千里之地。
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为秦国奠定了强国之法,秦国日渐强盛。秦惠文王为平息民怨和个人私仇,而车裂商鞅,但却保留了商鞅之法。公元前325年,秦惠文王正式称王,公元前316年,秦灭巴、蜀、苴。
秦昭襄王时,秦国连横破纵,齐国称东帝,秦国称西帝。韩魏联合攻秦,白起战伊阙,杀韩魏24万。前278年至270年,秦攻楚鄢郢之地,楚倾襄王迁都到陈丘。公元前260年,白起在长平破赵军,坑杀赵卒45万,在秦昭襄王一朝,白起杀六国之兵一百多万,六国国力大衰。公元前256年,秦灭周王畿,秦统一中国仅剩最后一击。
【秦王扫六合】公元前247年,秦庄襄王卒,秦王嬴政年十三继位。公元前256年,周赧王驾崩,西周公向秦昭襄王献地,秦取走周天子九鼎,秦帝国确立。前250年,东周公欲伐秦护周,被秦相吕不韦所执,流放阳人,周亡,凡立国796年。周朝已经灭亡,六国国力尽丧,秦国统一六国,水到渠成,而这最后一击,秦庄襄王异人,命薄在位仅仅七年,统一大业自然落在秦王嬴政头上。
公元前238,秦王嬴政平息嫪毐之乱,后来又罢免丞相吕不韦,重用李斯等人。从公元前230年到前221年,秦王嬴政命令王翦、王贲父子、李信,蒙武等将军,先后灭亡了韩、赵、魏、楚、燕、齐六国,一统天下。秦王赢正自称秦始皇 建立大一统的郡县制王朝——秦朝。
石俊达
2022-05-15 07:05:13
秦始皇的确是短暂时间内灭六国而一统天下,但秦国可是用了几百年的时间才结束了春秋战国乱世的,秦始皇是在奋六世之余烈的基础上才如此风卷残云的。
秦始皇被称之为千古一帝,统一六国并非是其最耀眼的功劳,因为他有着前任诸多君王打下的基础,最重要的在于“书同文车同轨”这种文化上面的统一,这种文化层次的统一才是后世中国哪怕分分离离数百年仍旧可以再度大一统的原因,奠定了中国不会成为欧洲那样小国林立的分散状态。
而没有战国七雄之中任何一个国家灭亡更简单了,因为春秋过渡到战国时代后,不同于春秋时期的混战,到了战国时期已经有了一定平衡了,纵横学的兴起也一定程度上使诸国联弱抗强,在这个过程中秦国稳步发展,远交近攻最终拥有绝对实力,才打破这种平衡最终统一六国的。
我们总是喜欢对比中国各个朝代的君王平均素质如何,其实如果将秦朝统一中国之前的秦国诸位君王都算上,那么秦朝的君王素质差不多是平均最高的,秦国在春秋战国时期可谓是雄主层出不穷,后来更是有秦孝公时期的商鞅变法,在制度根本上改革了国家,使秦国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战争机器,正是有着诸多高素质的君王才最终造就了秦始皇统一六国。
与秦国同时期的三大强国,晋国最初强大的逼的秦国不能东扩,只能屈居于一隅之地,谋求其他方向的扩张,后来却被士卿大夫架空,最终造成三家分晋被肢解,春秋也进入战国时代。而齐国虽然称过霸但发展的乱哄哄,最终被田氏代齐,田氏开始发展的还不错,但之后被乐毅破齐,几近灭国,虽有田单复国但是元气大伤一蹶不起了。楚国更是强势,初居丹阳弹丸之地,一步步发展为南方大国,面对周昭王的讨伐,将其打的全军覆没,是为“昭王南征而不复”,战国初期楚国也很强势继续开疆拓土,可惜之后为秦所压制,君王也是才能一般,最终被亡国。除秦以外,这三大国本也有机会统一六国,奈何发展的过程中,他们的君王素质不行,就是有变法改革也是不成功的,走错了方向,最终让秦国一骑绝尘完成统一大业。
而七国之所以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完全灭亡,是因为春秋时期可以说是大鱼吃小鱼的过程,是各国征战吞并之战,很多小国被灭国,而唯一的意外就是晋国被三分同时也进入战国时代,战国七雄混战之中,因为彼此勾心斗角,见不得一家独大,所以有着一种脆弱平衡,如乐毅伐齐打的齐国几近灭亡,因为齐将的坚守,诸国联军的离心离德最终时间一长,田单复国成功,在这种诡异平衡之下,七雄谁也灭不了谁,就开始之前的大鱼吃小鱼,其他小国家被吞并或者边荒之地被开拓,如秦国吞灭巴蜀二国,楚考烈王吞并鲁国。秦国在这种情况之下稳步发展,拥有商鞅变法的基础,通过远交近攻的策略等,最终打破平衡,统一中国,完成历代秦国君主的夙愿。
个人见解,谢谢观看,更多精彩动动小手点个关注~
东欢欢
2022-05-17 19:49:14
秦国是战国时期大规模兼并战争的最终胜出者,先后攻灭韩、赵、魏、楚、燕、齐多国,第一次统一中国。秦人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以亡诸侯。无论是春秋时期的霸主齐桓公、晋文公,还是战国时期的霸主魏文侯、楚威王,都没有得到统一中国的成果。可以说,春秋战国以来连续500多年的战乱局面,直到秦朝的建立才划上句号。秦国的统一对古代中国意义重大,标志着中国从分裂进入大一统时期。笔者认为秦国之所以要灭亡六国,主要还是有3个方面的原因。
结束军事割据,政由一国所出
自春秋以来,列国之间各自为政。诸侯长期割据造成道路不通,政治混乱,百姓苦于战事。兵起连年,社稷倾倒。周王朝的号令早已经失去意义,而一些霸主如齐桓、晋文虽然强盛一时,但也没有改变分裂的大趋势。秦国经过多代的努力,无非是为了消除列国割据。
统一各种制度,消除地区隔阂
秦国统一以前,列国使用不同的文字、货币、容器,使得不同地区的人交流困难。秦始皇统一六国文字、货币,贯彻了“四海定兮书同文,万世开兮车同轨!”的指向标。秦朝统一各种制度,加强了地区交流,促进了南北、东西的融合。对我国2000多年的经济、文化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加强中央集权,奠定皇权至上
秦朝一贯奉行法家的学说,主张君强臣弱、驾驭百姓的观点。早在秦国(秦始皇称帝以前)时期,中央集权的概念就已经慢慢显露出来。从秦孝公到秦王政以来的历代秦君在位时期,都在不断加强君权。但秦国君王的号令还到不了别国,六国的割据非常不利于秦国实现中央集权,因此秦的统一实际上也是为了更好地贯彻中央集权。秦始皇统一六国以来,自比三皇五帝,设立三公九卿,这些都对后世封建王朝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