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淄为什么被称为“地下博物馆”?临淄齐国故城是中国先秦时期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都遗址。

临淄为什么被称为“地下博物馆”?临淄齐国故城是中国先秦时期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都遗址。

历史是衡量一座城市底蕴深度的重要标准。山东临淄,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华夏文明发祥地之一。周代为齐国故都,汉代乃齐王首府,三国时期则为青州治所,隋唐为大郡驻地。临淄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作为“春秋五霸之首、战国七雄之一”的齐国都城,历史绵延800余年,是国祚最长的诸侯国之一,为中国齐文化的发祥地。

作为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的东方大国,临淄的地位之重要不言而喻。齐桓公时期,齐国施行一系列富国强兵的改革措施,率先成就霸业,齐桓公成为“春秋首霸”。进入战国时期,田氏代姜后,经齐威王、齐宣王两代的励精图治,齐国牢牢占据“战国七雄”一席之地。

临淄之繁华,正史上多有记述。《史记·苏秦列传》载:“临淄甚富而实……临淄之途,车彀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家殷人足,志高气扬。”

深厚的历史积淀、千年的风雨洗礼,使如今的临淄获得了“地下博物馆”之美誉。据统计,临淄目前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163个文物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0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2处,区级42处,一般不可移动文物300余处,出土文物更是数以万计,最具代表性的有齐国故城遗址、东周殉马坑、二王冢、四王冢等。

齐国故城遗址

临淄齐国故城是我国先秦时期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都遗址。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曾做过六个时期的诸侯国——齐国的都城,年限约为1133年,是六朝故都、千年齐都。

据历史记载,临淄作为周代齐国都城,约811年,共有40位君主在此治国理政。作为秦、西汉之间的齐国都城,约7年,有8人在此称齐王。作为西汉齐王国的王都,共计83年(中间有间隔),先后经历了7位齐王。作为东汉齐王国的王都,共计170年(中间有间隔),有6位齐王。作为三国时期曹魏齐王国的王都,约16年,1位齐王,作为西晋齐王国的都城,约46年,经历了3位齐王。

规模最大:齐国故城分大城和小城两部分,为“大城咬小城”的格局。大城为平民所居,建于西周时期,南北4.5公里,东西3.5公里,周长14.1约公里;小城位于大城的西南隅,是国君居住和官吏办公的宫城,建于战国时期,南北2公里,东西1.5公里多,周长约7.3公里。大城和小城总周长约21433米,总面积约15.5平方公里。

周东都洛邑(今河南洛阳附近)、鲁都鲁城(今山东曲阜附近)、蔡都蔡城(今河南上蔡附近)、宋都宋城(今河南商丘附近),均远远小于临淄齐国故城的规模。由此看来,始建于姜太公、经由历代齐君不断改建、扩建的临淄齐国故城,可谓中国先秦时期规模最大的都城之一。

保存最完整:临淄齐国故城有规模庞大、保存完整的城建设施、宫殿建筑遗址、手工业作坊遗址和墓葬区,这在其他先秦国都遗址中极为罕见。

临淄齐国故城的城建设施除保存有城垣、城壕遗迹外,还保存有城市排水系统。根据勘探,齐国故城大城、小城设有三大排水系统,四个排水道口。排水系统如此完备、系统、精巧,这在中国甚至世界早期城建史上都是首屈一指的。

临淄齐国故城的手工作坊遗址在大城内分布密集,足可见证当时齐国手工业的繁荣、发达。目前发现冶炼遗址11处、冶铜遗址3处、铸镜遗址4处、铸钱遗址3处、制骨作坊遗址3处,制陶作坊遗址3处。

临淄齐国故城的大型墓葬区主要分布在大城的东北部,今河崖头村村中和村西,经考证为姜齐君主和大贵族墓地。目前已探出大、中型墓20余座。其中5号墓东、西、北三面发现215米殉马坑,殉马据推测在600匹以上,为全国最大殉马坑。

临淄齐国故城遗址规模之庞大,为先秦国都遗址之冠,都城各功能分区均保存完整,虽历经3000余年风雨,仍可清晰的窥其“海内名都”的风采。

古代城市规划的典范

在城市规划方面,先秦著名学术著作《管子》对《周礼·考工记》进行了否定,提出“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近阜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这些理论对后世城市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建于3000年前的齐国故城,遵循齐国大夫管仲的城市规划思想,从实际出发建城,分为大城、小城2个部分,总用地面积约16.8km2,城中居住超过10万人。城中道路纵横,沿城墙内侧还有“环涂”,有排水明渠等市政设施。齐国故城是一个气势宏伟的工程,是古代城市建设的典范。

齐国是我国历史上最早修筑长城的国家,齐长城西起黄河,东至黄海,几乎把整个山东南北分为两半。齐长城,多因山势和河堤渠防而筑,平地、河流、低谷处重点设防,以确保进出方便,能攻易守。齐长城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比欧洲的雅典壁垒早200余年,比秦长城早400余年,堪称“中国长城之父”、“世界壁垒之最”。

周至汉时期中国最大的工商业都市之一

临淄齐国故城在中国古城乃至世界古城中地位极高。作为先秦时期中国最大、最富庶的工商业都市之一,临淄城素有“富冠海内,天下名都”“东方古罗马”之誉。

齐桓公时期,临淄城居民就有四万余户,人口二十多万。战国齐宣王时期,临淄城居民多达七万余户,常住人口在五六十万以上。到西汉初年,临淄城“巨于长安”,“非天子亲弟爱子不得干此”“市租千金”,有户十万,人口过百万,是当时天下最富庶的地方。

东汉有五大城市,临淄是其中之一(成都、邯郸、南阳、洛阳)。临淄城,是周、秦、西汉中国冶金(主要是冶铜铸铜、冶铁铸铁)业中心、丝织业中心、制车业中心、制陶业中心、漆器制造中心、铸镜中心、铸币中心、手工业科技中心等八个手工业方面的中心,以及海盐、丝绸、铜铁器三大商品集散地。

此外,临淄城还是战国时期中国的思想学术中心(战国时期临淄稷下学宫)、先秦时期的音乐之都(齐韶)、“东方奥林匹亚”(足球、射箭、武术、赛马、赛车、棋类等多种体育运动项目的起源地),这也从侧面证明了临淄工商业的高度繁荣。

(本文数据资料来自临淄区人民政府网站)

发布于:山西省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意见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