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市羊山新区第十一小学:“语”您相约 沐“文”而芳

金桂余香犹还在,红梅悄然探枝头。伴随着初冬的暖阳,“《七彩语文》杯”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线上直播活动也如期而至。在新区教研室的推荐下,信阳市羊山新区第十一小学积极组织语文教师观摩学习。

本次活动于2021年11月5日-7日,13日-14日在线上举行,共展示了42节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优质课例,还有四场高端学术讲座。展示课例覆盖1-6年级,包含精讲课文、略读课文、习作、口语交际、小古文、古诗等多种课型,内容丰富。

课程内容

工作日,老师们见缝插针地观摩学习。

双休日,老师们克服各种困难,挤时间观摩学习。

反思,是教师成长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观摩之后,老师们认真反思,用纸笔记录下自己的学习心得。

《七彩语文》杯小学语文素养大赛优质课

听课体会

鲍娇娇

从11月5日-7日,13日-14日我有信聆听了获奖教师优质课展示。这既是素养大赛获奖选手的风采展示,也是素养大赛为老师们做的一场公益培训。聆听以后,我感觉他们的课就像是一朵朵绽放的语文教学之花,给人以新的启迪、美的感受,让我获益匪浅。

每个人上课有不同的风格,本次参赛的老师上课也各有特色,他们组织课堂有很好的方式方法,处理问题有很高的教学艺术,大赛的每一堂课,都有值得我们学习之处.也引起了包括我在内的所有听课老师的深刻反思.我感触最深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扎实的教学口语基本功.

在 本次大赛中,任何一位参赛的语文老师,其教学口语基本功都是非常扎实的.最为突出的就是普通话非常标准、语速适中、发音清晰.给我印象最深刻的鲍丹丹老师的《葡萄沟》,一走上讲台他就用洪亮的声音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了,他上课时教学语言通俗、简洁、吐字清晰、不紧不 慢.声音响彻整个会场,整堂课给人的感觉就是清晰、明朗.还有张韶宏老师的《灰雀》,她的教学 语言也很有特点,普通话非常标准,而且说话声音柔和、舒缓,富有亲和力,学生们也很快在她的教学语言的吸引下投入了课堂情境.这让我深切地感受到:要想当 好一名老师,尤其是一名优秀的语文老师,扎实的教学口语基本功是必不可少的条件。

二、较强的课堂组织能力.

上好一堂课光靠基本功是不够的,还应当具备较强的课堂组织能力,本次大赛使人看到了这一点的重要性.无论是在本次语文课堂教学大赛中获得成功的老师,还是上 示范课的余映潮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无不体现着较强的课堂组织能力.就拿胡修喜老师的《黄山奇石》来说,其整个教学流程,都体现出教师出色的课堂组织能 力.在朗读课文《黄山奇石》这一教学环节中,余映潮老师分别设计了自由朗读、个体朗读、交错朗读等多种形式,恰到好处地加深了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 解.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多种形式,在课堂教学中为老师与学生架设了桥梁,为学生与教材架设了桥梁,很好地组织了课堂教学,使 学生从有的参与,到愿意参与,再到乐于参与,从而使语文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效果显着。

三、不拘形式,风格各异.

教无定法,在本次大赛中,我们听到了18节风格各异的语文课,也看到了18位 各有特色的语文老师.为了将语文课上好,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上课风格,同一个教师也可以有不同的上课风格.本次大赛中的课堂教学风格多种多样,有传统型也 有新颖型,有豪放型也有婉约型,有丰富型也有简约型……例如施光宏老师的《伯牙鼓琴》,其风格就是传统型的,从预习生字词到朗诵课 文再到疏通文意,这是文言文的传统上法.婉约型的有杨美云老师的《丁香结》,声音柔和委 婉,娓娓道来。魏孔鹏老师的作文指导课《缩写故事》当属丰富 性,教师通过丰富的课内外资料让学生开阔了眼界,收获了知识.吴丹丹老师的《好的故事》则属简约型,从导入到阅读课文再到片段阅读,脉络清 晰,简洁明了.由此可见,语文课的教学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风格也是多种多样的,只要符合课堂教学实际,就不必拘泥于某一形式。

四、原汁原味,回归语文教学本色.

记得网络上有余映潮老师在河南评课时提出的语文教学"八个要大量减少"的建议:1.大量减少课堂教学中非语言文字手段的运用.2.大量减少用华丽的语言进行外观包装的现象(如"我的课文我来读、我的才华我展示"之类).3.大量减少缓入早出的课(如用10多分钟迁移拓展).4.大量减少课堂教学中碎问碎答.5.大量减少阅读教学中通俗手法的运用(如鼓掌、唱歌、听音乐等).6.大量减少教学目标中的"口号"(如此节课的目标之一: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7.大量减少完全脱离实际的所谓"读写结合"指导(如当导演之类).8.大量减少教师课堂教学中的话语量(如唠唠叨叨、讲话不止)。

这对我们的语文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导向作用,在本次听课学习中,我也深刻地感受到目前的语文课堂教学正在回归语文教学本色,回归原汁原味的语文.在本次大赛 中,看不到热闹轰天的语文课堂,也看不到花里胡哨的语文课件,更看不到哗众取宠的语文老师.我们在语文课堂上看到的是踏实冷静;在语文课件中看到的是质朴 实用;在语文教师身上看到的是沉稳端庄.这才是本色的语文教学,这才是原汁原味的语文。

此次网络听课学习,收获颇多,感悟颇多.45名语文老师、44节语文课仿佛一朵朵绽放的语文教学之花,花气袭人,质朴无华.让我明白了怎样的语文课才是一堂精彩的语文课,怎样的语文老师才是一名优秀的语文老师。

小学文言文教学方法点滴感悟

——观“《七彩语文》杯”素养大赛文言文教学课例有感

王霞

感谢新区教研室为我们推荐了一个很好的语文教学学习资源——“《七彩语文》杯”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优质课观摩活动。42节获奖优质课,四场大咖讲座,让人受益匪浅。授课教师们可圈可点之处甚多,值得我在今后的日子里慢慢消化吸收。在此,我就观课后感受最深的一点与大家分享:小学文言文如何教?

文言文是我们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瑰宝,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文化最丰富的载体。如果老师们一味地灌输,忙于字字落实,句句清楚,生怕学生不会,忽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到的结果往往是学生惧怕文言文,效果可想而知。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文言文能力呢?我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和观课之后带来的启示,总结如下:

一、激趣导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文言文在小学三年级第一次出现,面对陌生的文体,首先要抓住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不产生畏难情绪。教师通过巧妙的导语,带领孩子走进文言文的世界,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比如沈喆老师讲《精卫填海》,课前先把全文内容板书在黑板上,唯独缺一个“曰”字,上课导语:同学们,我有一个考古界的朋友,他们考古时发掘出一本古籍,这本古籍上记载了一个故事,但是由于年代久远,上面缺了一个字,大家看看能不能想想办法把这个字补充出来?沈老师利用孩子们的好奇心激趣,马上就把孩子们的注意力集中到了要学的内容上。刘光月老师讲《守株待兔》和詹腼老师讲的《王戎不取道旁李》,都是通过看图猜故事,导入本课要讲的内容,孩子们兴致非常高。还有陈静老师的《司马光》一课,导语从“司”字的甲骨文象形意义说起,引出司马光这个名字,继而让学生讲自己知道的司马光故事,非常巧妙的把学生带入到课文之中。

二、重视朗读

观摩的这几节课,老师们都非常注重对文言文的朗读,每一节课,老师们都通过各种方法变换不同的形式,让学生读二三十遍以上。每一遍朗读都能达到不同的教学目的,朗读教学安排的都是很有梯度的。第一阶段,以不同的形式让学生读,达到读正确读流利的目的;第二阶段读准停顿,陈静老师在教《司马光》时,引导学生根据每一句话的结构:“谁?在干什么?”来划分节奏,即主谓之间的停顿,学生一画就准,一读就对。当然不是所有的文言文句型结构都是主谓结构,我们还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提示学生注意动宾之间的停顿,介宾短语之前的停顿、转折连词之前的停顿、句首虚词之后的停顿等等。第三阶段,要注意读出文言文的韵味。例如詹腼老师讲的《王戎不取道旁李》,她告诉孩子们读出古文韵味的一个小窍门就是遇到停顿线拉长前一个字音。老师一作示范“多子——折枝”,孩子们就学会了,操作起来极其简单,但是读出来的感觉较之前就大不一样,充满了浓浓的古文韵味。

三、巧教翻译

学习文言文,老师是需要给孩子们一些技巧的,但这个技巧不是直接给,而要让孩子们自己发现。比如陈静老师讲的《司马光》一课,直接出示“缸”和“瓮”的图片,让学生辨别哪一个是瓮,从而引出“看插图”的方法;詹腼老师《王戎不取道旁李》引导学生思考“路人会问王戎什么?王戎会怎么回答?”来体会王戎的善于观察和思考,引出理解古文的另一种方法补充法。好几位老师在学生读通古文之后,都采用自己说现代文的意义,让孩子说古文的方式,帮助孩子理解,这个方法有助于学生画节奏,也能让老师发现哪些地方学生有困难,便于有针对性的提供帮助。还有些课堂老师们运用了演一演的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加深记忆,例如《司马光》一课,一生读文,其余学生根据动词做动作,《王戎不取道旁李》一课,师扮人,一生扮王戎,通过二人对话,让学生理解文意,耗时很短,效果很好。

四、指导背诵

“读重要之书,不可不背诵。”学习文言文不背是不行的,怎样让学生用科学的方法背诵呢?《司马光》一课给我们带来很好的启示:一是抓住人物,想想人物在干什么?二是可以按照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来背诵。即按照线索背,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抓重点词语背、抓句式结构背,通过想象把文章转换成画面背。

五、品味鉴赏

一是要品味语言。文言文语言凝练,言简意赅。如《司马光》一课,教师指导学生体会“群儿戏于庭”的“戏”字,一个字概括了儿童玩耍时的千姿百态,让学生体会到了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二是要品位人物形象。《精卫填海》一课,学生通过讲故事,明白了精卫填海的目的不是报仇,而是不要让她这样的悲剧再发生在别人身上,感悟到了精卫是一个敢于与大自然作斗争,并且拥有博爱胸怀的人物形象;《司马光》一课,孩子们感受到了司马光在危急时刻的机智勇敢;《王戎不取道旁李》一课,孩子们感受到了王戎善于观察思考的人物形象。

六、拓展延伸

要想教好文言文,教师要有一定的古文知识积累,要善于旁征博引,为孩子们开拓眼界,发展思维。例如《精卫填海》一课,沈老师先让学生讲故事,孩子们的故事都是紧紧围绕文章来的,接着沈老师也来讲故事,他的故事里面就拓展了很多有关《山海经》的内容,他讲完之后让孩子们点评,孩子们从老师的故事中发现了很多之前不知道的事情。《司马光》一课,老师拓展了“司马光砸缸”这个故事的邮票知识和司马光的著作《资治通鉴》。《王戎不取道旁李》一课,教师围绕着“诸儿竞走取之”中的“走”字,拓展了“飞禽走兽”、“远走高飞”中走字的含义。

观摩“七彩语文”杯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优质课

心得体会

陈慧

深秋时节,金菊吐蕊,丹桂飘香,八方宾客,汇聚一堂。“七彩语文“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大赛拉开了序幕,我有幸观摩了这些名师的精彩课堂,让我受益匪浅。风格各异的名师,他们有效运筹,有序推进,各具所长,屡出奇招,倾力打造了魅力四射的优质课堂。为我们展示了课改前沿的丰硕成果,展现了语文教师的独特风采。“七彩语文”绽放出耀眼的光芒,“精彩课堂”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出彩师者”的教学艺术,让人惊叹。

名师的独具匠心课堂导入,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猜谜导入,迅速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又自然过渡到课文主题。引人入胜的故事导入,使师生情感得到和谐交流,同时又使课内和课外紧密联系,收到“一石二鸟”之效。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语文课堂中的导入是一门教学艺术,可融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艺术性于一体。每一位名师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灵活设计,巧妙运用,给我们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参考。 30多位名师的语文课,展示了多种风格,名师们匠心独运的板书设计更是令人耳目一新,拍案叫绝。板书设计历来被人们称为微型教案,好的板书,是教者对课文的一种再创造,能再现教者对教材的深刻理解和巧妙处理,显示教者的教学思想和教学风格。

人们常说:教学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得好,就能抓住学生的心。在上课时,这些老师的语言魅力深深的折服了我;尤其是课堂教学评价的语言,对学生回答问题或对其课堂表现进行评价时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评价是否科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新课改提倡多鼓励、多表扬和多肯定学生,帮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树立深入学习和研究语文的信心。老师和学生都是评价的一员,学生的自评和互评能让学生明白自己的得失,反思自己的行为,改正自己的缺点,学生的这一过程是他们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的过程。而在这一环节,老师也都对学生的回答做出了相应、合理的评价。本次教学大赛,让我们见识了一个个魅力四射的名师,他们各显所长,独具风采,无论是教学课堂语言,还是板书写字,都体现了现代教师文化的底蕴,功力的深厚。

“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教师们的精彩表现各有千秋,教学中各展所长。从他们的上课组织、上课的设计等,无不体现了名师在背后的辛勤劳动和艰辛付出。看完比赛,一个个惊叹号让我心潮澎湃,激动不已。孔子云:见贤思齐。同为教师,差距怎么就这么大呢?心中又不禁冒出一个大大的问号,这个问号让我辗转难眠,寝食难安,我反思良久,便告诫自己:潜下心来学习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要把课堂当成演练场,把每一堂课当成一次实战“演戏”,认真备好每一课,针对自己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有针对性的攻坚克难。在课堂上,要以学生为主体,善于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精练自己的课堂用语,丰富自己的课堂评价,优化课堂设计,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用心上好每一课,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七彩语文》杯”全国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获奖教师

优质课展示观后感

韩静婷

“疫情当前,秋寒情暖”,小语人翘首以盼的盛会“《七彩语文》杯”全国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获奖教师优质课展示也如期到来。

课上,老师们语言睿智,教法灵活多变,他们创造各种多媒体条件,引领学生深入走进文本,在与学生和谐对话、思想碰撞中自然流畅地还原了一个个真实、朴实、扎实的高效的语文课堂。如抓住重点字、词、句的理解,进行相关文字、视频资料链接,抓住重点语段,激发学生的想象空间,联系学生的生活实践,配上插图、音乐等方式,让学生在初读的基础上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层层递进,潜移默化地进行写作方法的渗透。孩子们也越读越投入,感受越来越深刻,收获也越读越多。因此这里的每一堂课在老师们的精心准备、巧妙设计下,都成了一场场高水平的视听盛宴。老师们落落大方,挥洒自如,学生们思维敏捷,积极踊跃。课上氛围轻松活跃,妙语连珠。

让我收获颇多几节课——《坐井观天》一课教师多形式的朗读指导、随文识字的恰切无痕(沿)、及时的评价鼓励;《夜宿山寺》教师整体的设计思路、字源识字的合理运用、朗读感悟的层层推进、古诗中数字的神奇作用、一拖二的拓展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跳出常规,抓住“小”“幸福”走入文本深处;《搭船的鸟》引题的匠心独运、板书的满满设计感;《守株待兔》的识字写字指导,以图片为支点释意悟理,都是值得反复推敲品味的高光时刻!这里的每节课特色鲜明,各具风采。或设计精妙,富有灵气;或热情洋溢,以情动人;或聪明机智,点拨及时……老师们先进的教学理念,扎实的基本功,对教材的取舍、解读,以及对课堂良好的驾驭能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见,在语文教学的路上,还要不断的去探索,去实践,去创新,做好孩子们语文学习的引路人,带他们去品读精彩的文字,去感悟丰富的情感,去获得更多的体验。

几天的观摩学习,让我感受到,一个人的语文能力是多方面的。善读、能说、会写,应该是语文教师专业素养中的最基本部分,也是语文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体现。我们的教学不是技术,而是艺术。语文教学能力又有它的特殊性,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主要靠的不是简单的行为纠正,而是靠认知上的感染熏陶、潜移默化和揣摩体悟。教师所做的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因势利导、因材施教,让学生自己能够领悟到语言的规律和要求,从而形成良好的语感和语言行为调控能力。“最养百花唯晓露,能生万物是春风”,就让这知识的“晓露”与“春风”滋养我,使我在语文教学道路上勇往直前。

观摩“《七彩语文》杯”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

获奖教师优质课心得体会

胡 晓

利用两个周末,我有幸在网络平台上看到老师们绘声绘色的精彩课堂,使我受益匪浅。在课堂教学中,我觉得有以下几个优点:

一、教学目标明确。

语文教学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情操。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这总目标的一部分。语文教学过程是一个训练的过程,包括字、词、句、段、篇和听、说、读、写的基本功训练。落实“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标是新课程标准对一节语文课的基本要求。

上一堂课,教师首先要做到教学目标明确,语文基本功训练的目标明确,传授那些知识,进行那些语文基本功训练,每一项知识、训练达到什么程度,都应十分明确、具体。读、围绕目标,展开教学活动,落实读写训练。

二、新课程概念在课堂上得到了充分体现。

1、重视了学生的朗读教学,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还有范读、指导读等,在读中悟,悟中读,解决一些浅显的问题,找出自己疑惑的地方。利用阅读拓展思维空间,提高了阅读质量,也加强了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

2、老师注重培养了学生的理解能力、语感能力和思维能力。教师在学生读完课文后,留给学生自由发言的时间,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感悟到了什么?学生不明白的问题都创设思考的空间和气氛,给学生思考的机会,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语言的表达能力。注重了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积累语言的能力,语言训练严格扎实。

三、教学过程,既要能重点突出,难点突破,还要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1、删繁就重,从容指导

以前我存在这样一些教学误区:总感觉一堂课给我的时间不够,时间到了却还有好多的内容没有传达给学生,其实这样的认识是错误的,并不是给你的时间不够,而是你没有充分利用好和把握好时间。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并不在于老师讲了多少,而在于学生在你这堂课上他掌握了多少、吸收了多少?而我们很多老师常犯一些认识性错误。所以我认为应删去很多多余的知识,做到敢于有所放弃。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种追求“简洁”的心理,同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确定教学目标时,即应充分体现“简洁”的原则,选取较小的切入点,使自己的讲课有章有法,“以小见大”,突出重点。

2、使用多媒体,以“趣”带“动

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带动学生“主动”学习。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我个人认为我的教学总目标就是一个“趣”字,而不是灌输式或填压式的教学模式。一堂成功的语文课还在于学生是否有兴趣学。“趣”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师利用多媒体,形象直观的呈现课文内容,学的人是否乐“趣”,就要看你的教学策略问题,然而其终极目标就是达到读、说、写的能力。如果你的教学方法一成不变,千篇一律,那么这时学生对你,对这门课的兴趣就会减弱,感到语文学习的枯燥乏味,久而久之就会反感。这时就需要老师不断的转变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学过程中,还注重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在“读”“练”环节中,培养创新精神。“读”“练”就是学生自主的学习活动。教师善于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对问题敢于求异创新,提出自己的独到的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通过这次观摩,我深刻感受到了语文教学的魅力所在,尤其是多媒体教学效果既创设了教学情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课堂结构环环相扣。总之要学习的地方太多,在以后的学习中就需要我重新塑造自己,提升自己,完善自己,让自己能拥有足够的知识和能力去胜任小学语文的教学。

“七彩语文”杯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

观摩心得

李茵茵

这几天我利用课余和周末时间,观看并学习了“七彩语文”杯全国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讲座引人深思,每节课也各有千秋,这场饕餮盛宴让我感觉收获颇丰。

印象最深的是13日下午的专题讲座《让学生“不怕写”》。这场讲座的的讲授专家是著名杂文家、特级教师王栋生老师。王栋生笔名吴非,1950年生于南京,1982年1月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任教于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著有《不跪着教书》《致青年教师》《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等。听了王老师的讲座,不仅让人感受的是教学上的学习,更像父亲一样的教诲。王老师的习作讲座,非常接地气,很实在。能够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习作指导。指出我们一线的老师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值得我们深思。尤其是王老师讲到,对于小学生的作文,不要吝啬你的分数,要敢于给学生满分作文。是的,你的满分,可能激励了孩子的习作兴趣,让他们爱上作文。语文课,特别是习作课,教师要舍得把时间交给学生。

第二场是魏老师的作文课《缩写故事》,这是五年级上册的作文课,也是我刚刚上过的作文课。对比了一下我上的这节课,觉得最大的不同就是魏老师真正的是以学生为主,老师进行点拨后,让孩子自己学习、领悟。弄明白保留,改写,删减哪些内容,其实就是在教给学生如何筛选缩写中的要素。自己习得的才能记牢会用,比老师灌输的效果要好,真的要好好借鉴。

其实个人觉得,现在的孩子习作表达能力相较于以前更差一些。首先是孩子们的生活单调,他们所谓的“丰富”的生活方式,并不是真正的接地气的生活体验,感受生活本身。甚至由于节奏太快,孩子的很多生活经历被大人代劳,以至于孩子们的生活主要是学习,而不是在学习中更好的生活。习作源于生活,源于体验和感受。因此,我认为写好作文除了阅读之外,还有一个关键点,就是用心生活,不要打扰孩子们生活的体验感。语文教育,是在孩子的心里留下一份感动,留给他们长久的记忆,埋下一颗一辈子学语文的种子。王老师说:小学生能写出几个好句子,写好一段话,就挺好。是啊,对于一些小学生来说作文难写,但是其实又没有那么难。

通过本次观摩活动,我感受到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一定要博览群书,不能只知道重视教学,教学外的广调天地都要涉及。作文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重视孩子的阅读,更要让孩子有自己的生活体验,生活舞台很宽广,习作更是无止境。

“《七彩语文》杯”全国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获奖教师优质课展示观后感

刘 杰

11月的两个周末五天时间,我们有幸观摩了“七彩语文”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获奖教师优质课展示活动。这既是素养大赛获奖选手的风采展示,也是素养大赛为老师们做的一场公益培训。授课老师展示了精彩的课堂教学,作为一名基层教师,我如沐春风,陶醉享受着丰盛的精神大餐。

从低年级到高年级,每一堂课都精心设计,浑然天成,也让我一次次真切地走进语文,感受语文教学的无穷魅力。执教老师们针对各个年级学生特点,把握时机,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或展开丰富的想象,或以旁观者的角度学会评价他人,精美的课件调动学生各种感官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在此我简要记录三点深切的感受。

1、扎实的基本功游刃于课堂。这些上课老师都有一手漂亮的粉笔字,这对学生的字型的定型有较大的关系,我想自己平时应多加强粉笔字的书写。同时老师们具有优美圆润的音色,亲切大方的教态,灵活的教学机智,拉近了学生和教师的距离,容易让学生产生亲切感,更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充分动脑、动口、动手,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

2、丰富的教学语言激情于课堂。上课老师向我们展示了语言的魅力。教学环节之间的过渡语,往往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为学生学习、理解、感受文本作了铺垫;学生回答问题之后的评价语,让学生更是眼睛一亮,提升了对文本的感悟;朗读指导的评价语,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情感,让学生悄无声息地提高了朗读的水平。

3、读中品情。读,是开启智慧之前的钥匙;读,是学生理解、感悟、思考的前提。老师们都极其重视读的功能,指名读,男女读,齐读从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读中去感悟课文“读”中尽显语文课堂魅力。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读出了答案,读出了情感,真正体验了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通过这次听课学习,我有针对性地学习授课教师的教学设计,边听边记边思考,写下自己听到好的教学设计时的欣喜,写下感受到鲜活的教学理念时的激动,写下自身跃跃欲试的热情。我感到自身与优秀教师的差距,我会多读书、多听课、学会如何整合教材、反思、总结,学习科学高效的课堂教学设计,使自己各方面更上一层楼。

“七彩语文杯”全国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

观后感

王伟

在两个周末的课余时间,我们有幸观摩了“七彩语文”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获奖教师优质课展示活动,真实朴素的课堂教学给我的是洗礼。选手们以先进的教学理念,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广博的知识储备,对教材、对教育的深度理解,以及对课堂良好的驾驭能力,征服了所有观摩学习的老师。我作为一名基层教师亦渲染于其中,陶醉于此列,享受着这顿精神上饕餮大餐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关于语文、关于课堂、关于教学的小小思考:

一、 吃透教材,深研文本精髓

阅读教学中,教师钻研文本,深挖教材,是实现高效语文课堂的关键。一堂出色的语文课就来源于正确深入的文本解读。可以这样说,教师自身对文本的解读有怎样的高度,就会引领学生登上怎样的高度。

吴丹丹老师执教的《好的故事》一课,就展现了教者对于文本的透彻的思考。通过细品课文,初步探究“好的故事”;深入文本,共析“倒影”;体味“昏沉的夜”,由品读关键句入手抓住其特点;深入探讨“深暗的夜”,探究背景,体味鲁迅先生的寂寞心情和人生态度。学生在回答中,理清了文章的脉络,把握到作者的心路历程。这样的课堂,使得我深深感觉到:在课堂上,教师的文化底子是少不了,文化底蕴深厚,才能够理解教材,驾驭教材;课堂教学才能驾轻就熟,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二、 平等对话,还生主体地位

陆志平教授在课堂总点评时说:“课堂中,对话是基础,问题是前提,探究是核心。”我以为,这对话的基础又体现在师生之间的平等上。鼓励学生个性化的阅读,允许他们有独特的思想感受,提倡对文本的多元解读,学生们畅所欲言、发出不同声音,这样的课堂会是怎样的灵动且生机勃勃啊。

黄茜老师的《雾在哪里》就是这样的课堂。在让孩子说雾去了哪些地方时,老师要求学生用上了“先……接着……最后……”等关联词,让学生在对文本的概括时,知道要有调理的思维。学习语文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能够正确运用,胡老师本节课在文本的结构分析上透彻,并让孩子根据文本的结构,进行“雾还会去哪里”的自创说话练习,孩子们是个个说得精彩非常。让听课的人为之震撼。从这节课上我学到了:只有教师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的智慧,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地学习,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学法指导,凸显实用价值

马笑婷老师的习作课《生活万花筒》,给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教师充分利用了前面学习课文、例文所掌握的方法,引导学生运用到习作之中,体现了习作单元的课文、例文和习作是一个整体的教学理念。在习作指导中,教师进一步强化了按顺序表达和具体描写的方法指导,层次清晰,指导具体,这对学生的习作起到了很好地引导和帮助作用。同时,关注了学生读者意识的培养,让学生初步体会写作是为了自己表达情感的需要,获得表达能力的提高。

观摩大赛后,深觉语文教师的素养自身差得太多:对于新课标,要深入研习,认真落实,让课标精神引领我们的课堂,在语文教学中着力体现“语文味”、“儿童味”、“个人味”,打造“有滋有味”的课堂;对于文本,要成为作者的“知音”,不能仅仅依靠教学参考书,而应如古人所说,“操场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要多读古今中外优秀诗文,还要选读一些重要的美学和文艺学论著,注意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只有自身积淀厚了,视野宽了,立足点高了,才能使语文教学进入一个新境界。

观摩“七彩语文”杯小学教师素养大赛

心得体会

蔡娟

两个周末的观摩学习,让我感受到,一个人的语文能力是多方面的,善读、能说、会写,应该是语文教师专素养中的最基本部分,也是语文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体现。我们的教学不是技术,而是艺术。语文教学能力又有它的特殊性,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主要靠的不是简单的行为纠正,而是靠认知上的感染熏陶潜移默化和揣摩体悟,教师所做的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因势利导、因材施教,让学生自己能够领悟到语言的规律和要求,从而形成良好的语感和语言行为调控能力。

1、燃烧的激情。

语文是情感的语文,因为语文不仅学语文知识,还承载着传承文化的重任一篇散文,一首古诗,一句名言,这些文化都是具有丰富情感色彩的。要想教好语文,教师首先要有情感,这种情感来自于对文本的解读,来自于对生活的感悟,来自于对学生的热爱。一个激情的教师始终会想孩子所想,始终和孩子一起共享着生活的快乐与幸福。激情需要点燃,需要走进文本与读者的内心。一个语文教师,没有情感的丰富性,就不可能教出语文的激情。

2、专业的知识。

当今时代,一个人不可能掌握全面的知识,况且信息时代的来临,知识可以储存在电脑里了,但是电脑永远也不替代人脑。知识是人脑创新的基础。语文的每一篇文章,每一段话,甚至每个词语,每个字,都蕴涵着丰富的知识。这些知识,有的是靠学生自己感悟的,有的是靠教师讲解的,所以教师没有识是不能胜任的。一个教师要是死啃教材,不注重补充鲜活的血液,连自己也会变得陈旧。教师始终要有知识的紧迫感,无论教材怎么编,无论课程怎么变都必须是一个知识的拥有者,这样才能无愧于自己,无愧于学生。“知识用时方恨少”,这是不变的真理。

3、敏捷的思维。

一个语文教师,光有阅读积累、专业知识、丰富情感还不够的,还必须有敏捷的思维能力。阅读是“教师、文本、学生的对话”,“阅读是个性化的过程”阅读中,教师要参与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如果教师没有敏捷的思维能力,是很难驾驭课堂的。比如,让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去读书,而问题可能是千奇百怪的,那么教师就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做出判断,哪些是值得探究的,哪些是没有必要的。有问题还要优化问题,把语文教学落到实处。教师与学生对话时教师不仅要注意倾听,同时要迅速的分析学生的语言,要敏捷地判断出学生发言的价值所在,然后有针对的点拨或概括。有敏捷思维能力的教师,不仅表现在对话中,还表现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和突发事件的处理上。这种应变能力,应该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应该具备的。

这些,让我知道了所有这些能力获得的最好途径,大概就是读书了。我们要多读语文教师综合素养有关的书,以陶冶情操。读书,是每个语文教师专业成长必须的生命方式。读书是最长远的备课、最好的教学准备。罗曼.罗兰曾经说过:要散布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而心中的阳光来自知识的积累,来自先贤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书籍。

观摩“七彩语文”杯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

优质课心得体会

吴书丽

“七彩语文”杯全国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的胜利举行;迎来了全国小学语文教育界众多著名的教育专家;迎来了全国各地选送的优秀参赛选手;迎来了全国各地不辞劳苦、怀着拳拳之心前来认真学习的老师们。

我有幸观看并进行了学习,收获颇丰。本次赛课以识字、写字为主要研究主题,无论是低年级的识字教学还是中高年级的阅读教学均要体现“识字写字”。赛场精彩迭起,高潮不断,给了前来观摩的所有一线语文教师不少启示。

识字、写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如何落实课程标准中关于识字写字的要求,刘老师执教的一课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一是关注主体情感。从低年级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出发,通过故事、游戏等情境设置激发兴趣,帮助学生自能识字、快乐识字,使喜欢学习汉字、主动识写愿望的生长有了土壤;二是强化方法过程。保证课堂上学生动笔写字的时间,并进行认真的示范和较为到位的指导。从整体布局到基本笔画,引导学生经历“读贴——临写——对照——修正”的过程,层层推进,步步深入。三是适度渗透文化。由单字的正常形态到组合的穿插和谐,引领学生品味汉字之妙,感受汉字的形体之美,丰富了识字写字教学的内涵。四是重视习惯培养。规范学生的写字姿势,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引导学生把字写得规范、端正、整洁。

中年段应教会学生自主识字,主动识字,养成独立识字的好习惯。洪老师执教的一课则重在激发学生探究汉字文化的兴趣。其中包括字理的分析,汉字的演变过程,汉字的本意、引申义等。本课在生字“恭”的教学处理上,承载着厚重的汉字学,教师先展示了恭字的甲骨文写法,在绘声绘色的析形中帮助学生了解恭敬是发自内心,传递了中国汉字以行表义的特点。

高年级段最值得一提的是来自江苏的老师执教的一课,他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在自主学习中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同时书写指导能体现年段要求,不仅要写好单个字,还要学会行款整齐的写好几行字。通过学习,收获颇丰。这些老师的课堂为我们第一课时的教学提供了一个模仿的“影子”,也为今后在课堂上如何指导学生识字和书写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旁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本次教研活动让老师们在课例中感受到小语的魅力,在反思中更新了教育的理念。教学相长,研无止境。在全面贯彻落实“双减”政策的大背景下,十一小的教师们将充分利用教研的力量,助力学生的健康成长!

(本文转载于【羊山新区第十一小学】,经【凯升融媒】编辑,转载此文请标明原作者,保持文章完整性。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意见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