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城市|渭南有座革命建筑——渭阳楼
何家伟
2022-04-27 13:17:09
共 1 个回答
梁立夫
2022-05-03 07:13:41
柚子君是一个土生土长的渭南人,对渭南的历史文化有一定的了解,特别是在渭华起义的熏陶下,由内而发的对红色革命中的人和物产生崇敬之情,从今日起,柚子君将利用几天时间对渭南的历史文化做一系列推送,期待在最美的时光与您相遇。
今天,我们来谈谈渭南市临渭区故市镇的红色历史~
1 渭阳楼
渭阳楼侧面
渭阳楼位于渭南市临渭区原固市中学(今故市镇渭阳学校)院内,固市中学最早前身为“固市高等小学”,1921年秋天,由群众筹款,在故市镇东门外九郎庙旧址开始修建,1922年正式建成,开始招生。校长由南方大学毕业的黄裕(下吉牛角庙人)担任。1923年,学校开设单级师范班,开渭南县中等教育之先河,随后在提倡教育的故市驻军首领蒋朗亭囊赞之下,校长黄裕力谋设立初中,与马鹤汀、贾雨天朝夕擘画,筹款建筑,1924年渭阳中学宣告成立,于右任先生为学校题写了校名。
渭阳楼正面
此后随着校基和校舍的扩大,至渭华起义爆发之前,在校门内正北同一轴线上建起一座具有民族传统风格的渭阳楼,当时,楼的正北面有学校水窖和一排教室(这排教室2007年因建科技楼被拆除,老教室有一块写有“中华民国十年十月初九辰时成立”字样的梁板,作为学校历史见证。学校将其保留在渭阳楼二楼北门檐下)。
渭阳楼民国时期梁板
1925年8月,方仲如受中共北方局派遣到渭阳中学,开展党的工作。1926年5月建立了渭北最早的共产党组织——中共渭阳中学支部,直属北方局领导。1928年春渭华起义时,固市一带属于陕东暴动区域,渭阳楼就成为中共五一县委秘密活动策划武装起义的重要据点之一。共产党人蒲克敏、王勉之、徐振化等在此领导师生,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同土豪劣绅展开斗争,使渭阳中学成为“渭北革命摇篮”。
渭阳楼二层正门
抗日战争时期至1949年解放前,固市中学一直有中共地下支部领导师生宣传进步思想,进行秘密革命活动,先后有共产党人梁益堂、李敷仁、王勉之、孙尚武,黄珍之等在此执教,指引青年投奔革命圣地延安,参加民族解放斗争。1949年春,雷五斋校长亲率八十多名师生参加了王震率领的西北野战军二军,为解放大西北保卫边疆,做出了应有贡献,渭阳楼遂成为固中红色革命的象征。渭阳中学因处渭水之阳而得名,渭阳楼因渭阳中学在大革命时期成为我党在渭北革命活动中心而声名远播。抗日战争前期,学校改名“渭南县立简易乡村师范学校”,著名民主人士、时任校长李崇德(字瘦枝)先生为渭阳楼题写了匾额。目前渭阳楼悬挂的匾额为固中早期学生党员,参与过渭华起义的权明道先生题写,“渭阳楼”三字苍劲有力,格外引人注目。
渭阳楼纯木质楼顶
渭阳楼为仿城楼的高台建筑,坐北朝南,砖台座呈长方形,下辟南台券窖三孔,上置单檐歇山顶阁楼。面阔三间,进深二间,四周回廊。楼前分植翠柏青松,有一株老槐树虬然挺立于前。渭阳楼共有两层,一楼为三间耳房,二楼女墙环绕,北面有平台。1960年和1988年,渭南县人民政府两次拨款修葺。1981年,渭阳楼作为渭华起义旧址之一,被列为“市级重点革命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9月16日,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渭阳楼列入“陕西省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
渭华起义旧址
2、 巴邑王村农民协会会旗
一九二七年固市中学党组织为巴邑王村农民协会制作的会旗,这面会旗一直由巴邑王村村民王景荣保存着。此会旗见证渭阳中学师生在中共五一县委领导下在渭北开展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的历史。
巴邑王村农民协会旗帜
3 革命烈士
蒲克敏 (1903——1939)字子政。陕西蒲城原任蒲家村人。毕业于英国伦敦大学经济学院。渭北革命先驱、早期马列主义的传播者。杨虎城将军参议。1926年担任渭阳中学教导主任和渭阳特支委员、书记。1927年任中共五一县委书记,中共陕西省委委员。1939年10月,在宜川遭日机轰炸遇难。
蒲克敏
校明庆 (?——?)渭南临渭区龙背乡人,北大毕业,1927年——1928年担任渭阳中学校长,渭华暴动失败后去南方苏区参加革命斗争,后牺牲。
邓鋆 (1900——1931)陕西三原人。1927年来渭阳中学任教,1930年春考入复旦大学经济系,1931年2月被捕,遭受敌人严刑拷打,邓鋆坚贞不屈,同年5月18日惨死狱中。
李敷仁 (1899——1958)著名报人,教育家、社会活动家,1940年,他创办的《老百姓》报,被国民党当局查封。随后来固市中学任教。1946年5月1日遭国民党特务绑架枪杀,幸免于难,7月经党组织护送到达延安,受到中共领导毛泽东主席亲自接见。同年9月出任延安大学校长。1958年2月19日病逝于西安,中央人民政府授予革命烈士称号。
张希文 (1911——1938)字寒松,临渭区张贵村人(1928年在渭阳中学转为共产党员,参加渭华起义。1930年考入南京中央军校九期,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随部开赴华北抗日前线。1938年8月,日寇再犯永济,张希文率三营从韩阳镇向西姚温逆袭,攻入西姚温村时道袭击,因寡不敌众,壮烈殉国,时年27岁。2005年被评为“在陕抗日十大抗日英雄传奇”。
孟芳洲 (1905——1933)名孟介人,1905年出生于陕西省洛川县石头乡寨头村。1925年转入渭南固市渭阳中学,并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担任学生会负责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于同年冬遵照党组织安排回陕西开展革命工作。1932年11月任中共陕南特委书记;积极创立地方游击队。1933年2月中旬为军事指挥部成员,兼任西乡、城固边区苏维埃政府主席和红一团政委。1933年4月4日被叛徒严明杀害,壮烈牺牲。
宋宗微 (1909——1949)陕西华县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6年,考入由共产党员韩仲范任校长、共产党员方仲如、韩志颖、蒲克敏、徐振化等先后执教的渭阳中学。1928年3月6日,宋宗微积极参加了中共五一(固市)县委军事部部长苏士杰组织的夜袭巴邑镇民团的行动1949年华县解放前打入敌人内部开展党的工作,后被捕遭遇杀害,牺牲时年仅40岁。
程养谦 (1910——1928),陕西渭南人。曾在赤水职业中学和渭阳中学读书。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任渭阳中学团支部少儿委员,组织领导渭南、渭北一带的少先队和儿童团积极活动。渭(南)华(县)起义爆发后,带领群众惩办恶霸地主,积极支援工农革命军反击军阀的战斗。起义失败后,程和十多名党团员不幸被捕。敌人对他们施用酷刑,他英勇不届,坚不吐实,最后惨遭杀害。
薛守正 (1909——1928),陕西渭南县(今临渭区)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1月,任共青团五一县(即固市县)委组织部长。1928年渭南“宣化事件”后,五一县党、团县委决定组织党、团员和革命青年向反动势力进行反击。4月底,薛守正负责组织成立二三百人的特别武装队,率领党、团员和青年农民攻打斗争了隆兴区的土豪劣绅张云吉,杀了恶霸韩某;焚烧了西板桥敌军粮台,并在信义镇与兴隆区开始建立苏维埃政府。渭华起义失败后,赴西安问团省委汇报工作被叛徒出卖,被敌逮捕。同年10月13日晚,敌人将葬守正活埋于西安北郊,年仅19岁。
武维化 (?——?)1927年7月,中共党、团五一县委成立后,滑北分县学联改称五一县学生联合会,由武维化任会长。1928年3月24日,渭阳中学被反动当局查封,武维化和刘仲哲和王希晏、武定一等党、团员师生被捕,武维化后来在华县监狱中被敌折磨而死。
注:
渭阳学校校名沿革
民国十一年(1922年),群众筹款,在固市镇东门外三王庙址,建成“固市高等小学校。”
民国十三年(1924年),黄舒泰与马鹤汀等人创办渭南最早的中学—“渭阳中学”。靖国军总司令于右任为学校题写了校名。
民国十七年(1928年)2月,“渭阳中学”被查封。
民国十八年(1929年)维持“固市高等小学”校址。
民国十九年(1930年)恢复“固市高等小学”。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三月,改为“县立第二小学”。
民国二十四年二月,改名为“渭南县立简易乡村师范
民国三十年(1941年)二月,正式改名为“渭南县立固市初级中学校”,简称“固市中学”。
一九五二年,改名为“渭南县第一初级中学”,简称“渭南一中”。
一九五九年,改名渭阳中学。
一九六七年,被改名为“东方红中学”。
一九七三年后,又改名为“渭南县固市中学”。
二零一八年,复名为“渭阳学校”。
原创内容,转载请联系并注明。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