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信息安全培训方案十篇

时间:2024-01-12 17:47: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网络信息安全培训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网络信息安全培训方案

网络信息安全培训方案篇1

 

一、加强顶层设计,确立信息安全教育国家战略

 

1.《网络空间安全国家战略》

 

布什政府在2003年2月发布了《网络空间安全国家战略》,其中首次从国家层面提出了“提高网络安全意识与培训计划”,指出,“除了信息技术系统的脆弱性外,要提高网络的安全性至少面临着两个障碍:缺乏对安全问题的了解和认识;无法找到足够多的经过培训或通过认证的人员来建立并管理安全系统。“为此,美国要开展全国性的增强安全意识活动,加强培训和网络安全专业人员资格认证。

 

2.《美国网络安全评估》报告

 

2009年5月29日美国公布了《美国网络安全评估》报告,评估了美国政府在网络空间的安全战略、策略和标准,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提出行动计戈IJ。所提议的优先行动计划之一就是“加强公众网络安全教育”。

 

3.《国家网络安全综合计划》(CNCI)

 

2010年3月2日,奥巴马政府对前布什政府在2007年制定的一份国家网络安全综合计划的部分内容进行解密。CNCI计划提出要实现重要目标之一就是:“为了有效地保证持续的技术优势和未来的网络安全,必须制定一个技术熟练和精通网络的劳动力和未来员工的有效渠道。扩大网络教育,以加强未来的网络安全环境。”

 

4.《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教育战略计划》

 

2011年8月11日,NIST授权发布《美国网络

 

安全教育倡议战略规划:构建数字美国》草案,征求公众意见。该规划是美国网络安全教育倡议(NICE)的首个战略规划,阐明了NICE的任务、远景和目标。NICE旨在通过创新的网络行为教育、培训和加强相关意识,促进美国的经济繁荣和保障国家安全,并通过以下三个目标实现这一愿景:增强公众有关网上活动风险的意识;扩展能支持国家网络安全的人员队伍;建立和维持一支强大的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网络安全队伍。

 

二、做好立法工作,完善法规标隹体系

 

1.《联邦信息安全管理法案》(FISMA)

 

2002年7月,美国政府制定发布了《联邦信息安全管理法案》(FISMAhFISMA法案以立法的形式表明美国政府已经认识到信息安全对美国经济和国家安全利益的重要性,并从风险管理角度提出了一个有效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信息安全教育与培训是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中一个重要环节。

 

FISMA法案明确要求:联邦政府机构须为内外部相关人员提供信息安全风险的安全意识培训,为此还提议了一个较为完善的国家安全意识及其培训系统。

 

2.国防部(DoD)8570指令

 

2005年12月,为了更好地支持“全球信息网格计戈j”,美国国防部发布了8570指令。该指令涵盖以下主要内容:建立技术基准,管理职员的信息保障技能;实现正规的信息保障劳动力技能培训和认证活动;通过标准的测试认证检验信息保障人员的知识和技能;在基础教育和实验教育中,持续的增加信息保障内容。

 

3.联邦政府信息技术安全培训标准(FIPS)

 

FISMA法案明确指定NIST负责制定联邦政府(除国防、情报部门以外)所使用的信息安全技术、产品和培训方面的国家标准。目前,NIST已制定和发布两部权威的信息安全培训标准:《信息技术安全培训要求:基于角色和表现的模型》(NISTSP800-16)和《建立信息安全意i只和培训方案》(NISTSP800—50)cNIST在SP800—16标准中提出了信息安全培训概念性的框架,依据这些框架,美国联邦政府部门开展了很多综合性的联邦计算臟务(FSC)项目。

 

4.网络安全法案

 

2010年3月24日,美国参议院商务、科学和运输委员会全票通过了旨在加强美国网络安全、帮助美国政府机构和企业有效应对网络威胁的《网络安全法案》。该法案要求政府机构和私营部门加强在网络安全领域方面的信息共享,强调通过市场手段,鼓励培养网络安全人才,开发网络安全产品和服务。

 

三、构建信息网络安全组织机构,健全安全教育培训管理体制

 

为了落实信息安全教育培训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美国将协调、执行、监督、管理等权利分配给多个政府部门,依据最新的《国家网络安全教育战略计划》的思路,国家标准技术研究所(NIST)为整个计划的负责单位,协调其他部门参与计划的实施;国土安全部(DHS)、国防部(DoD)、国务院、教育部和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协力加强公众的信息安全意识;DHS、海关总署、NSF和国家安全局(NSA)共同加强从业人员f支术能力;DHS、DoD、NIST、NSA、NSF和人事管理局(OPM)负责建立高端网络安全人才队伍。

 

社会各界积极参与

 

行业协会已经站到了信息安全教育培训的前沿,成为信息安全教育培训的践行者。其职责主要是协助有关部门制定信息安全教育与培训的标准,组织持续的教育活动,并向内部成员单位实施培训。行业协会自身作为提供教育和培训的主体,一方面可以根据政府的引导和企业的需求来设置培训内容;另一方面可以利用政府和产业界的资源,充分发挥其在信息安全领域内不可替代的社会职能。行业协会提供的培训标准是政府制定的培训标准的主要补充,为规范和完善美国信息安全培训行业提供了切实可行的保障。

 

(1)国际信息系统审计协会(丨SACA)

 

国际信息系统审计协会(ISACA)是一个为信息管理、控制、安全和审计专业设定规范标准的全球性组织,会员遍布逾160个国家,总数超过86,000人。ISACA成立于1969年,除赞助举办国际会议外,还编辑出版《信息系统监控期刊》,制定国际信息系统的审计与监控标准,以及颁授国际广泛认可的注册信息系统审计师(CISA)专业资格认证。CISA认证体系已通过美国国家标准协会(ANSI)依照ISO/IEC17024:2003标准对其进行的资格鉴定。同时,美国国防部也认可了CISA认证,并将其纳入到国防系统信息技术人员技能商业资格认证体系当中。这产生了以下四方面的作用:认可CISA认证所提供的特有资格和专业知识技能;保护认证的信誉并提供法律保护;增进消费者和公众对本认证和持证者的信心;使跨国、跨行业的人才流动更加便利。

 

(2)美国系统网络安全(SANS)研究院SANS是于1989年创立的美国非政府组织(NGO),是一所具有代表性的从事网络安全研究教育的专业机构。1999年SANS首次推出了安全技术认证程序(GIAC)。

 

GIAC认证程序有以下几个特点:

 

GIAC提供超过20种的信息安全认证,其大多数符合DOD8570指令。GIAC依据国家标准对安全专业人员及开发人员进行各方面技能认证。GIAC安全认证分为入门级信息安全基础认证(GISF)和高级安全要素认证(GSEC)。两种认证都重点考察安全基础知识,保证揺正人员拥有必备的安全技能。其它GIAC安全认证包括:认证防火墙分析师(确认设计、配置和监控路由器、防火墙和其它边界设备所需的知识、技能和能力)、认证入侵分析师(评估考生配置和监控入侵检测系统的知识)、认证事故处理员(考察考生处理事故和攻击的能力)和认证司法辩论分析师(考查考生高效处理正式司法调查的能力。

 

(3)国际信息系统安全认证联盟(ISC)2

 

国际信息系统安全核准联盟(ISC)2成立于1989年,是一家致力于为全球信息系统安全从业人员提供信息安全专业技能培训和认证的国际领先非营利组织。在(ISC)2各种认证中,CISSP数量最多。截至2010年底,全球共有75000名CISSP获证人员,其中,美国获证人员数量超过70%^CISSP获证人员中,约30%在政府部门工作,40%从事信息安全月服务行业,30%从事用户终端工作。

 

注册信息系统安全专业人员通用知识体(CISSPCBK)提供了通用的信息安全术语和原理框架,使得全世界的信息安全专业人员能够以相同的术语和理念,讨论、辩论和解决信息安全相关问题。

网络信息安全培训方案篇2

[关键词] 档案信息化; 管理; 信息资源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06. 042

[中图分类号] Q2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06- 0089- 02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国家政治、经济的发展,档案与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得到了人们的认可,档案工作的地位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档案信息是国家重要的信息资源,随着国家信息化战略的提出,档案信息化不仅是适应国家信息化战略的必然趋势,也是全面提升档案工作为社会更好服务的必然要求。在国家制定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战略中,特意把信息安全列入到构建和完善因素之中,可见信息安全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的研究课题,同样也适用于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因此,构建档案信息化安全体系就具有必要性。

1 基础设施安全体系的构建

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是档案信息化的基础和前提,也是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信息技术应用的前提和基础,并制约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水平。与档案信息化建设一样,档案信息化安全体系建设也应从基础设施安全体系建设入手。

1.1 硬件设施安全体系建设

档案信息化硬件基础可以用信息化经费投入总量占档案馆经费比例、人均计算机拥有量、数字化设备的数量、存储设备的数量、数据迁移和备份设备的数量等指标来衡量。档案信息化硬件设施安全主要体现在通信线路的安全、物理设备的安全与容灾能力、抗干扰能力与设备的运行环境等方面。因此,构建档案信息化硬件设施安全体系要从上述安全因素出发,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 具有防自然界非确定因素安全体系。自然破环属于不可抗力,只可预防不可阻止。信息化时代导致微电子网路设备和硬件设备得到普遍应用,也易遭受雷击影响,所以,档案馆或机构应具有综合防雷方案,以备不时之需。综合防雷方案包括直击雷的防护和感应雷的防护,以防止潜在风险。除此之外,电子文件安全防护设备除具有调温、调湿、防水、防盗、防光、防虫等功能外,还应具备防磁、防磨损等能力,以确保档案信息化信息安全。

(2) 计算机机房环境控制体系。适宜的温湿度不仅能够保证机房安全,也能延长计算机寿命。本文结合其相关资料,把计算机机房环境指标分为温度、湿度、照明、噪声等因素,按照不同的标准分为A、B、C三级。档案信息化主服务器环境至少要达到B级标准,甚至有条件的话要达到A级标准,以达到计算机硬件设施安全。

1.2 网络环境安全体系建设

档案信息化网络环境指标可以用馆内计算机上网比例、网络性能、网络建设水平、政务网建设水平和公众网建设水平等指标来衡量。档案信息化网络环境安全体系建设主要体现在网络安全通讯、网络资源的访问控制、数据加密、远程接入的安全、路由系统的安全、侦测非法入侵和网络设施防病毒等。结合档案信息化网络安全体系安全因素,档案信息化网络环境安全体系建设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 全网数据安全备份体系。对数据进行备份是为了保证数据的安全,消除系统使用者和操作者的后顾之忧。信息技术的发展促使档案信息化的发展,也导致档案数据业务量的增加。数据备份体系一直是预防灾难、保证档案信息化信息安全的一种手段。档案信息化中信息不仅包括主服务器上的信息,而且包括网络节点上的信息,所以,数据备份不仅要备份主服务器上的数据,而且也要备份节点上的信息,建立全网数据安全备份体系就成为档案信息化安全体系建设的重要数据保障体系。我国浙江省舟山市档案馆在馆内建立病毒入侵防御系统、双机热备与灾难备份系统确保这些原生性档案数据安全与使用就是数据备份的例证。

(2) 网络设备安全体系。信息技术的发展由传统的信息保密性向信息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等多方面发展。档案信息化正是借助于先进信息技术,档案信息化也由信息保密性向其他方面发展。除了在传统信息技术注重系统本身防范外,还应在网络出口配备防火墙设备。防火墙通常设置于某一台作为网间连接器的服务器上,在内部网与其他网络之间建立起一个安全网关,使访问者无法直接存取内部网络的资源,保护网络资源免遭其他网络使用者的擅用或侵入。档案管理部门可以通在信息传输和存储方面采用加密技术和身份认证技术等方式,对不断变化的网络安全做出及时的反应,以构建网络设备安全体系。

2 标准规范安全体系的构建

档案信息化标准规范建设是档案信息化业务、技术应用和应用系统建设的规范,也是其核心能力与竞争力的体现。统一的标准规范建设不仅有利于档案信息化的过程,而且有利于数字资源的长期保存与管理。档案信息化标准规范建设不仅要对已经颁布的档案信息化标准规范进行监督和指导,同时要制定符合档案信息化的标准规范安全体系。档案信息化标准规范建设可以用档案信息化的政策支持力度、现有的档案信息化标准和规范的应用和所制定档案信息化标准规范总数及有效度来衡量。本文从档案信息化标准规范的管理性、业务性和技术性3个方面建立档案信息化标准规范安全体系。

2.1 管理标准规范安全体系

档案信息化法律法规应覆盖档案信息化建设整个活动范围,其管理标准规范主要体现在国家或地方机构对档案信息化的政策支持力度。针对我国目前档案信息化法规现状,档案信息化管理标准安全体系建设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 国家的综合性法律或档案信息化管理法规,应结合当时的信息技术发展水平以及档案信息化发展水平,及时对法律法规做出相应的修正或修改。

(2) 地方性法规应结合国家方针、政策,根据地方档案管理特色以及地方档案信息化现状,对当地的档案信息化法规做出有益的补充与修正,以达到保护档案信息资源的目的。

2.2 业务标准规范安全体系

档案信息化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档案工作的效率,其业务标准规范主要体现在国家或地方机构对档案工作的专门性法规上。结合我国档案信息化法规现状,档案信息化业务标准规范安全体系建设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档案信息化法规应该是档案信息化活动的法律保障,档案信息化法规应覆盖档案信息化活动的6个方面,因此,档案信息化法规应具体、详细地制定档案信息化六方面具体的建设标准,并制定相应的信息安全标准,从法律上约束档案信息化的信息行为。

(2) 档案管理部门应制定档案信息化工作专门性规范,提高档案信息化法律的专指度和可操作性,否则,不同的工作模式和不同的标准就会导致档案信息的通用性不强,不仅导致工作效率低下,也会对档案信息安全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2.3 技术标准规范安全体系

档案信息化是信息技术在档案领域的应用。信息技术的应用使档案信息载体形式、提供服务形式以及保管形式都发生变化,相应的技术标准规范约束有利于档案信息化开展。结合我国档案信息化技术标准规范体系现状,我国档案信息化技术标准规范安全体系建设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信息技术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信息技术在档案学的应用也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档案信息化技术标准规范安全体系建设应根据当时的信息技术条件,实时制定相应的档案信息化技术标准规范。

(2) 档案信息化技术标准不仅要结合信息技术行业标准,而且也要结合档案信息化自身特征。信息技术的发展促使电子文件产生,但电子文件元数据的采集标准、电子文件数据的鉴定和保存标准、电子数据的长期保存标准缺乏相应的法律或法规规范就是很好的证明。

3 人才队伍安全体系的构建

档案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是档案信息化的成功之本。信息技术的发展促使档案信息化人才向复合型人才方向发展。档案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影响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其他各要素。档案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可以用人员构成和信息化培训两个主要指标来衡量。本文从人员构成和信息化培训两个因素来构建档案信息化人才队伍安全体系。

3.1 档案信息化人员构成安全体系

信息技术促使档案信息化人员结构的变化,档案人员构成在档案信息化影响下,应以档案专业人才、计算机专业人才为基础,以复合型人才为重点。档案信息人员构成可以用信息化人才培养经费占档案经费的比例、本科及以上学历馆员的比例、掌握专业信息技术的馆员比例、专职从事信息化工作的比例等指标来衡量。档案信息化人员构成安全体系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 加大培养具有计算机和档案专业的复合型人才。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时展不可逆转的潮流,档案学作为信息专业,也应根据时代要求,增加信息技术的相应课程,适应档案信息化的要求,做好人力上的准备,间接地维护档案信息安全。

(2) 增强对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档案信息化对档案学人才提出了新的挑战,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不仅是档案信息化的支柱,也为档案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起到了推动作用。

3.2 档案信息化人员信息化培训体系

档案信息化使档案信息应用系统,档案信息上网系统以及数字档案馆应用系统应运而生。档案工作人员需要运用其应用系统进行档案信息服务,所以就需要对档案信息化人员进行信息化培训。档案信息化人员信息化培训可以用管理层非信息化人员接受信息化的比例、非专业人员接受信息化培训的比例以及非专业人员接受信息化培训的时间等指标来衡量。档案信息化人员信息化培训体系包括:

(1) 新技术运用能力培训体系。信息技术不仅使档案信息管理系统产生,也使各种信息设备产生。档案信息人员除了应熟练操作档案信息软件外,还应具有使用新型信息设备的能力。因此,档案馆或相关的档案单位应该对工作人员进行信息技术运用能力的培训,以减少人为操作失误,维护档案信息安全。

(2) 业务能力培训体系。业务能力培训目的是为了使档案工作人员了解档案工作程序、规范和操作方法。档案部门要针对不同岗位人员的工作职责和素质要求,制定相应的培训与教育方案,例如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档案管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教育,使他们掌握档案工作程序、规范和操作方法;要根据新形势的要求,从档案管理工作的实际出发,进行现代化、信息化管理的基本知识教育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训,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档案工作者具有运用档案计算机管理软件完成档案存储、编辑、检索、利用等档案管理工作的能力。只有档案工作人员正确按照档案工作程序、规范和操作方法去实施,才能从人力因素上杜绝人为安全因素的风险。

4 结 语

档案信息化安全体系建设关系到档案信息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如何构建一种全面、合理的档案信息化安全体系,是目前档案界比较关心的问题之一。档案信息化安全体系涉及到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等技术因素,还涉及到管理因素、政策因素、人才因素等多种非技术因素。本文从以上角度出发,构建了档案信息化安全体系。

主要参考文献

[l] 王朝阳. 档案信息化管理的优势及安全问题[J].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06(l):29-31.

网络信息安全培训方案篇3

1培训管理系统业务流程

培训机构的业务流程仅从培训机构自身分析,主要线条是项目计划管理、实施管理、评估和总结管理。“项目计划管理”遵从培训计划、课程策划、培训日程计划的流程。“项目实施管理”包括学员报到管理、开班管理、培训教学及管理、学员日常活动管理、学员成绩考核及评定、后勤服务管理、结业管理、学员离校管理等主要环节。“项目评估和总结管理”包括事中教学评估、管理评估和事后项目总结与评估。项目信息主文件是以班级编号为记录关键字的项目信息文件,存贮项目的大部分信息;辅助文件包括学员文件、课表文件、教学考核文件、教学资料文件、人员及操作权限文件及员工档案、管理人员档案、课程档案、教室档案等。

2数据库设计

培训管理信息系统要存储和分析大量数据,需要一个安全、高效、高处理能力和吞吐量的数据库管理系统。通过比较、分析,并从实际应用的数据规模、易用性、成本等方面出发,本系统拟采用MicrosoftSQLServer作为数据库的管理系统。MicrosoftSQLServer是一种典型的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主要在Windows操作系统上运行,能与其他系统间实现完美交互操作,具备可靠、易用、容易管理等特点,能为用户提供完整的数据库解决方案,为关键业务提供值得信赖、高效、智能化平台,支持基于策略的管理审核和大规模的数据仓库。

2.1存储类型

通过分析实际培训数据得出,数据存储类型可以分为文本型、文件型和Image三种。其中“文本型”是指以文字的方式存储于数据库中的信息;“文件型”是以文件的形式储于数据库中的信息,如多媒体、Office等;“Image类型”是对要求权限高的文件型数据进行存储。

2.2文件结构设计

根据功能设计和数据流图分析,可将整个干部培训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存贮分为公共信息和培训信息两部分。为方便管理,在MicrosoftSQLServer中,将上述两部分数据统一到一个数据库中,以不同的文件名前缀进行区分管理。干部培训管理信息化系统的数据库设计方案,以项目信息主文件为例。

3系统数据安全设计

网络信息安全培训方案篇4

【关键词】基层气象;信息网络;保障工作;措施

现代化台站规划的实施对气象信息网络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全面建设现代化监测设备已经得到了有效落实,信息网络通信特别是计算机信息网络通信在气象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气象业务信息以及资料的上传是各级基层气象单位的主要任务,也是保障基层气象信息网络通信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

1.建立健全基层气象信息网络保障管理制度

网络通信系统运行质量的好坏直接反映出基层气象信息网络通信能力的高低,主要表现为气象业务的各种信息能否得到快速、准确、安全的传输。为了保证基层信息网络通讯系统能够顺利地运行,一方面在具备满足现代信息通信发展需求的先进设备的同时采取定岗定编的形式对所有工作人员进行管理,另一方面还需要制定一套较为科学的、系统的、满足实际需求的管理制度。基层信息网络通信设备能否实现可持续稳步发展和运行,基层网络通信系统质量能否得到高效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基层网络维护人员是否能够将管理和维护工作落实到位。要想使基层信息网络信息通信系统运行的整体质量实现稳步增长,则需要做好以下两点:第一、完善机房的管理制度、按制度办事、对系统和相关设备进行定期检测或维护、安排值班表、确保重要信息数据的安全并进行备份、针对平常、汛期以及应急时期制定不同的工作预案和要求。第二、对问题设置系统性的保障机制,包括发现-提出-研究-解决问题。为了有效提高基层业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保障基层信息网络工作的顺利进行,需要对他们定期组织开展一些专题研讨、技术座谈、业务培训。

2.严格按照信息网络技术规范开展基层气象通信保障工作

建设信息网络通信系统需要足够的资金支持,为了避免出现信息网络通讯设备的人为损坏、增加其使用寿命并保证业务工作的正常运行,需要正确、科学地培养相关人员对网络维护的管理意识。因此,正确的保障意识可以让网络工作人员对设备的运行环境、周期、使用期限以及技术要求等信息进行有效掌握,从而制定出切合实际的、科学的维护管理方案,保证信息技术科学、规范地执行到位。第一、明确信息网络通信系统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在出现紧急或异常情况时确保工作人员能够规范操作、冷静处理问题。减少故障隐患的产生、杜绝各种事故的发生。在进行系统检查和维护时遵守“一查、二看、三处理”的工作原则。“查”主要是查看设备的各项指示是否有异常情况和故障警告,并提前做好应急处理。工作人员进入机房时首先要进行嗅觉观察,看是否能够闻到糊焦味,确保设备运转过程中没有线路老化和过热的问题。“看”是通过肉眼观察设备指示灯和线路是否正常运行,确保空调温度以及湿度无异常。“处理”对异常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找出发生警报的主要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挽救措施,最后对问题的发生和解决进行总结,做好相关记录,保存档案以备日后维修工作的参考。第二、对工作人员制定严格的检修维护制度,根据要求执行并完成“日检测、周维护、月分析”任务,另外,对于机组出现的问题组织定期讨论会,信息网络保障人员可以结合自身的经历和情况对业务情况进行汇报、分析和交流,包括系统出现的各种现象、隐患、原因以及所应该采取的有效措施,总结出设备维护的注意事项和解决方法,从而提高信息网络保障人员的故障处理能力。

3.建立健全基层气象行业的信息网络应急预案体系

随着基层气象通信保障应急预案的颁布和实施,信息网络管理部门和相关运营部门及组织之间协调配合、快速响应,使得基层气息行业的信息网络安全得到了一定的保障。但是,为了顺应现阶段基层气象业务的快速发展,还需要对以下三点工作做出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信息上报/通报制度、监测预警手段,以及定期制定日常的工作的讨论会议等。应急指挥调度平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工作人员的应急指挥调度效率,加强对各种信息、数据以及资料的集中管理,有助于信息网络安全应急管理工作的稳步运行。另外,在安全方面对网管系统完善的基础上还需要建立一定的监测系统,以便提高网络的监测和控制能力,将运营和责任落实到位。为了完善预案并加强预案的落实,组织一定的应急演练是十分有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将理论和实践联系起来,实现共同进步。

4.提高信息网络保障人员的素质和业务能力

网络保障人员出色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是实现信息通讯保障工作和信息通讯系统高质量运行的基本前提。对工作人员进行各种类型的专业技能培训,能够打破自学的局限性,有效提高了网络保障人员的素质和业务能力。一方面加强网络保障人员对基本气象科技技能的培训。对于新成员一定要事先进行基本气象技能培训并使其掌握各类气象保障应用系统的使用方法,为了普及信息化应用知识可以将这些知识纳入到培训的必修课程中。另一方面多形式多样化地进行各类活动、培训和比赛的开展,或者借助网络或视屏会议举办专题讲座、技术培训、讨论交流、业务测试等对岗位人员进行针对性地培养,网络保障人员不仅可以对技术自我钻研,而且能够实现互动的最终目的。业务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基层气象信息网络通信保障工作的发展,是基层单位气象工作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源泉。对问题进行全方位探讨,从而达到提高网络业务技能

5.结束语

总而言之,为了顺应现阶段基层气象信息网络工作的广泛开展,应注重建立健全科学的气象网络安全保障管理制度,严格按照标准的技术规范开展信息网络业务工作,进一步建立健全基层气象行业的信息网络应急预案体系,并着力提高基层气象信息网络保障人员的素质及业务能力,确保各类气象业务信息资料的及时上传和更新。

【参考文献】

[1]唐雅茜,陈平,朱海波.巧谈气象信息网络故障维护[J].企业科技与发展,2008,(22).

网络信息安全培训方案篇5

一是尚未制定网络信息安全人才培养的整体规划,以致网络安全人才培养缺乏远景目标和宏观指导。

二是网络信息安全学科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多年来,国务院、教育部颁布了一系列文件,要求发展和建设我国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成立高等学校信息安全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大力支持信息安全学科师资队伍、专业院系、学科体系、重点实验室建设。然而,由于国家尚未设置网络信息安全相关的一级学科,导致许多科研院校的网络信息安全专业在资源获取、经费投入等方面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网络信息安全学科的人才计划、课程体系和教育体系不尽完善,从而制约了我国网络信息安全人才培养的体系化、规模化。

三是网络信息安全人才培养缺少企业参与。2009年,美国政府《信息空间政策评估》报告,正式提出了信息安全劳动力的概念,把信息安全作为一种新的社会职业,形成了网络安全人才教育和培训并行体系。在我国,除科研院校起基础性作用外,还应发挥培训机构培养人才后备军的作用。社会培训具有注重实践、周期短、见效快的特点,能够迅速、较好地弥补网络信息安全人才缺口。

因此,应尽快构建网络安全人才培养规划、积极推进网络信息安全专业设置改革、形成高等教育和社会培训相结合的网络信息安全人才培养体系。

一是尽快制定我国的网络信息安全人才培养规划。规划要能为网络信息安全人才培养工作提供清晰指引,应成为未来网络安全立法的重要组成内容。网络信息安全人才培养规划主要包括人才培养的目标、机构、方案、考核标准、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等方面;并推动实施网络信息安全人才千人计划、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计划,等等。

网络信息安全培训方案篇6

论文关键词:计算机培训方案设计

一、方案设计的基本原则和理念

始终坚持“学员至上、质量为本、注重实效”为工作原则,采取“理论授课与实践操作交互进行,集中学习与个别辅导相互配合”的教学方法,并实行这期没有学会下期延学,晚上不能学习白天补学,学成以后允许继续听课等措施,原则上给学员“包学包会”的承诺,真正使学员感到“学能所会,学有所得”!

二、培训内容、培训目标与方式

培训内容分为基础类、考证类、专业类和学历类四个模块。

(一)基础类

(1)培训内容

基础类的设计,包括实用操作初级班,实用操作中级班,实用操作高级班,实用操作全程班。实用操作初级班培训内容包括1、计算机基础与汉字输入2、操作系统与文件管理3、文字处理及办公应用4、网上浏览与信息搜索5、网上生活与个性化设置。实用操作中级班培训内容包括初级班内容以外还增加6、电子报表与演示文稿7、多媒体与数码产品8、互联网资源及下载9、网上即时交流与自助建站10、网上淘宝与购物11、病毒防治与信息安全。实用操作高级班培训内容包括中级班内容以外还增加12、电脑硬件介绍与组装13、操作系统和软件的安装14、电脑日常维护与优化15、网络家庭与数码家庭16、网上商务—网上开店。实用操作全程班培训内容分全程Ⅰ类:实用操作初级+中级和全程Ⅱ类:实用操作初级+中级+高级。

(2)培训目标

实用操作初级班培训目标掌握电脑办公日常应用和互联网基本操作及应用,成为电脑初级操作员。实用操作中级班培训目标掌握电脑办公高级应用,掌握网络化办公和信息基本处理及电子商务等,成为电脑中级操作员。实用操作高级班培训目标掌握电脑日常维护与安装,数码设备使用,数码多媒体处理,网上商务开展,成为电脑高级操作人材。实用操作全程班全程Ⅰ类培训目标掌握办公自动化、信息处理技术,成为电脑中级操作员,为择业、就业作准备。实用操作全程班全程Ⅱ类培训目标成为电脑高级操作人材,为择优就业创造机会。

(3)组织方式与培训时量

组织方式:每月开班、白晚任选,部分班可保留壹年学习期。(开班次数可以根据当地报名人数而定)

培训时量:实用操作班1个月,实用操作全程班全程Ⅰ类2个月,实用操作全程班全程Ⅱ类3个月。

(二)考证类

(1)培训内容

考证类的设计,包括H3C网络认证工程师,国家一级考证班,国家二级考证班,国家三级考证班等。H3C网络认证工程师培训内容包括网络基础、路由器交换机配置、网络维护与故障排除、中小型网络组建、网络安全、无线网络组建等。国家一级考证班培训内容包括汉字输入、Windows、Word、Excel PowerPoint、上网浏览等。国家二级考证班培训内容包括Visual Basic语言或C语言等(语言根据报名情况开班)。国家三级考证班培训内容根据考试方向考试大纲而定,在此略。

(2)培训目标

H3C网络认证工程师培训目标以考取全球H3CNE证书(认证网络工程师)为目标,兼顾中小企业、事业单位、网吧的网络实际应用。国家一级、二级、三级考证班培训目标强调应试培训,兼顾实用操作,以考取国家等级证书为目标。

(3)组织方式与培训时量

组织方式:H3C网络认证工程师培训小班化教学,国家一级、二级、三级考证班培训适时开班,以每年1月、7月开班为佳。

培训时量:各1个月。

(三)专业类

(1)培训内容

考证类的设计,包括平面设计班,网站组建与网页制作,AutoCAD制图,网络技术班。平面设计班培训内容包括1.PhotoShopCS与InDesign基本操作2.图像效果处理、矢量图制作3.平面设计应用实战。网站组建与网页制作培训内容包括1.网站架设与相关软件使用2.网页设计与制作3.数据库连接与动态网页制作。AutoCAD制图培训内容包括1.CAD基本制图操作2.CAD制图应用实战。网络技术班培训内容包括1. 服务器安装、维护与优化2. 网络设备基本配置与维护3.网络监测与信息安全。

(2)培训目标

平面设计班培训目标掌握各种应用软件的操作,广告设计中的基本知识,能够掌握广告的制作,独立完成平面作品的设计及平面广告的徽标、名片、画报等设计制作。网站组建与网页制作培训目标能独立架设中小型网站服务器,掌握通用的动态网页制作技术。AutoCAD制图培训目标掌握一般的制图能力,能熟练使用用AutoCAD软件。网络技术班培训目标能架设提供常见服务的服务器,独立进行服务器日常维护。

(3)组织方式与培训时量

组织方式:培训小班化教学,双休日及晚上为宜。网络技术班网络实验室上课。

培训时量:各1个月80课时。

(四)学历类

(1)培训内容

学历类的设计,以成人中专班为主。成人中专班培训内容包括专业课+计算机办公应用+文化课。

(2)培训目标、组织方式与培训时量

成人中专班培训目标毕业发省教育厅验印的中专文凭(国家承认学历),注重技能学习。

(3)组织方式与培训时量

组织方式、培训时量:2年制,每年3月、9月开班。

此方案在笔者本地多次实施,培训基本满足了不同层次人员的需求,但并不能完全解决学习需求差异大的问题。这是培训所面临的普遍问题,新教师和老教师、不同学员之间接受能力差异很大,只要是采用班级授课制的培训方式,学习需求的矛盾只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不可能完全调和。要提高培训的参与率,还需要展开更加细致的培训配套工作,包括进一步细分教师的需求,对每位教师进行技术素养评级,建立档案,定向推送不同层次的培训。

同时,作为培训的延伸和补充,可能还需要提供上门解决问题、技术答疑等服务。在培训的过程中,我们也更深刻地体会到技术培训需要进一步赋予新内涵。在培训内容上,需要更加关注信息化教学环境中的教学应用,将技术培训融入教学培训;在培训方法上,需要示范并带领学员体验新颖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混合式教学策略,做到知行合一,有效促进学员通过培训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施大发等. 专业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培训方案设计[J]. 中国城市经济,2010(07)

【2】 许玲丽. 浅谈计算机操作技能的形成过程及培训对策[J]. 职业,2010(15)

【3】 李云红. 多措并举搞好铁路职工适应性培训[J]. 成人教育,2010(01)

网络信息安全培训方案篇7

教学档案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多样性特点。这是由于教学管理和教学活动是一种很复杂的实践活动,它记录这一实践活动的教学档案内容是十分庞杂的,形式也是多样的。它不仅除了纸制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等,还有录音、幻灯片、课件等记录材料,因此,教学档案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同时,同一专业的教学档案,是由不同课程的教学人员分别展开具体的教学工作,又是相互配合共同形成的,因此,其形成过程又反应出很强的专业性特点。

教学档案具有系统性。教学档案产生于教学实践和教学管理活动的各个环节之中,涉及各教学实践层次和管理层次,是一个完整的有机体。

煤矿安全培训教学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由于煤矿安全培训档案管理专业人员较少,相对缺乏经验,所以教学档案管理中存在不少问题:

1.部分教师和档案工作者档案意识不强。他们对教学档案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不少档案管理人员存在“为保管而保管”、“满足检查即可”和“等、靠、要”的思想。因此,部分教师交资料不及时,档案管理人员收到后,按照几十年不变的老方式,保存上架就算完成了档案管理工作。

2.教学档案作用不明显。部分档案管理人员自身素质较差,文化程度较低,根本无法开展档案编研、开发利用工作,更谈不上懂计算机网络技术、对现代化管理和信息化应用知识的了解几乎为零,不想了解,也不想接触,更没能力掌握,依赖性较强,存在安于现状、不讲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等旧观念,这些都成为制约煤矿安全培训教学档案充分利用的内在因素。

3.教学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程度不高。档案信息化是以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为手段,以档案资源为对象,以档案工作为依托,以档案管理学最新理论为指导,按照信息社会和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要求,开展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开发和利用的现代化管理过程。由于人员素质、设备投入等种种原因,导致煤矿教学档案管理信息化程度确实有待提高。

新形势加强教学档案管理的措施

1.转变观念,认识重要性。煤矿培训机构需要从加强宣传入手,着重在健全与创新管理体系、强化制度建设和管理人员培训、档案管理硬件和软件建设上下工夫,确保教学档案管理的规范有序。同时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档案管理工作者参加培训。培训时间可长可短、培训方式可灵活多样,不断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对于参加了培训的人员,记录培训学时,作为以后在评职、定级的考核材料,可鼓励档案管理人员参加档案管理系列职务评审,调动档案管理工作者提高业务水平的积极性。

2.拓宽教学档案的编研内容,开发多种教学档案信息服务,提高教学档案的利用率。随着教学档案需求用户的增加,档案管理工作者要打破传统保守的观念和求稳怕乱的安逸思想,积极创新,开拓性地开展档案利用服务工作。档案部门应充分利用教学档案所蕴涵的原始信息,有针对性地进行档案信息编制,除了编制常规的检索工具外,还应积极编写各种教学档案资料汇编,选取更多的、有价值的教学信息资料,满足利用者对教学信息资源的各种需求,提高教学档案的利用率。

3.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加强教学档案数字化建设。教学档案信息化是适应信息化时代的需要,以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为核心,以信息网络为基础,建立电子教学档案数据库,通过将传统的纸质档案转化为电子信息,完成“固化”档案资料到“活化”信息资料的转变。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建立教学中相关文件、数据库等的档案信息网络资源,使档案信息传递及时,通过网络,方便迅速地查询所需的档案信息资料,为教学改革和发展服务。

结语

网络信息安全培训方案篇8

【关键词】网络搭建 网络优化 信息化建设

1 引言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成为党校推广教学、开展培训的一个重要工具。随着近年来学员数量的不断增加、对硬件设施投入的不断加大,现有网络的组织架构已经不能适应和满足党校教学和培训的需求。尤其是网络规划和管理混乱、带宽及上网速度严重受限、网络安全存在重大隐患等主要问题都已经成为党校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瓶颈。本文将对党校目前的网络组织结构形式进行分析,研究影响党校网络组建的关键因素,并就此提出党校网络的优化方案。

2 网络现状

为了适应教学和培训需求,党校建有教学楼、办公楼、大礼堂、报告厅、会议厅、学术厅、图书馆、网络中心和学员宿舍楼,其中学员宿舍楼的各楼层房间都有电视、电话、网络接口。近年来学校网络系统的使用,出于降低经济成本的考虑,新的使用需求仅仅依托原有的小型网络系统,在该系统下不停地进行物理扩充。随着党校教育培训事业的不断壮大,党校培训班次和学员数量急剧增多,对网络的使用需求也急剧增长。大规模的使用,造成网络经常发生拥挤、冲突、出错等现象。同时,由于没有网络设计文档资料,扩充的VLAN划分不清晰,网络管理混乱,导致出现网络问题时,故障查找定位非常困难。另外网络安全风险突出、网络维护不方便、软硬件升级困难、扩充的部分设备与原来采用CISCO的私有协议的核心设备不兼容等也是现有网络存在的重大问题。

3 网络建设需求

党校网络的搭建和优化,必须要满足党校教育培训、办公管理等各项业务的需要。因此,党校网络的搭建和优化必须体现如下优势:

3.1 高带宽

党校网络是一个庞大的网络,为了保障全网的高速转发,全网的组网设计需无瓶颈性,核心交换机应具有高性能、高带宽的特点,整网的核心交换要求能够提供无瓶颈的数据交换。

3.2 可增值

党校的网络的建设、使用和维护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网络的增值性是网络持续发展基础。组网设计应充分考虑到业务的扩展能力,能针对不同的用户需求提供丰富的宽带增值业务,使网络具有自我造血机制,实现以网养网。

3.3 可扩充

设计方案应考虑到党校网络用户数量和业务种类发展的不确定性,配置的核心交换机具应具有强大的扩展功能,满足本校网络要建设成完整统一、组网灵活、易扩充的弹性网络平台的目标,能够随着需求变化,充分留有扩充余地。

3.4 安全可靠

设计方案应充分考虑到整个网络的稳定性,支持网络节点的备份和线路保护,提供上网行为管理设备和网管软件,保证规范学员的上网行为和网络的安全。

4 网络设计方案

4.1 设计原则

党校网络设计应遵循如下原则:

4.1.1 层次化

将校内网络划分为核心层、汇聚层、接入层。每层功能清晰,架构稳定,易于扩展和维护。

4.1.2 模块化

将校内网络中的每个部门或者每个功能区划分为一个模块,模块内部的调整涉及范围小,易于进行问题定位。

4.1.3 冗余性

关键设备采用双节点冗余设计;关键链路采用冗余备份或者负载分担;关键设备的电源、主控板等关键部件冗余备份,提高整个网络的可靠性。

4.1.4 安全隔离

校内网络应具备有效的安全控制。按业务、按权限进行分区逻辑隔离,对特别重要的业务采取物理隔离。

4.1.5 可管理性和可维护性

网络应当具有良好的可管理性。为了便于维护,应尽可能选取集成度高、模块可通用的产品。

4.2 网络逻辑架构

网络的逻辑架构设计如图1所示。

4.2.1 接入层

负责将各种终端接入到校内网络,由以太网交换机组成。对于某些终端,可能还要增加特定的接入设备,如无线接入的AP设备。

4.2.2 汇聚层

汇聚层将众多的接入设备和大量用户经过一次汇聚后再接入到核心层,扩展核心层接入用户的数量。汇聚层还可作为用户三层网关,承担L2/L3边缘设备的角色,提供用户管理、安全管理、QoS调度等各项跟用户和业务相关的处理。

4.2.3 核心层

核心层负责整个校内网的高速互联,不部署具体的业务。核心网络需要实现带宽的高利用率和网络故障的快速收敛。

4.2.4 校内网出口

校内网出口是校内网络到外部公网的边界,校内网的内部用户通过边缘网络接入到公网,外部用户也通过边缘网络接入到内部网络。

4.2.5 数据中心区

部署服务器和应用系统的区域,为学校内部和外部用户提供数据和应用服务,如党校信息综合管理系统、党校网站等。

4.2.6 网络管理区

对网络、服务器、应用系统进行管理的区域,包括故障管理、配置管理、性能管理、安全管理等。

4.3 网络物理架构

网络的物理架构设计如图2所示。

该组网结构具有如下特点:

(1)以核心交换机为中心的星型分层拓扑,架构稳定,易于扩展和维护。

(2)各部门和功能分区模块清晰,模块内部调整涉及范围小,易于进行问题定位。

(3)双节点冗余设计,关键链路采用Trunk链路,保证网络的可靠性。

(4)支持各种业务终端接入,一张IP网络承载所有业务。

(5)支持分支接入、VPN远程接入、外部用户访问等各种应用场景。

5 结论

随着近年来学员数量的不断增加、对硬件设施投入的不断加大,党校现有网络的组织架构已经不能适应和满足教学培训和办公管理的需求。网络拥堵出错、VLAN划分不清晰、故障排查困难、设备不兼容、软硬件升级困难、安全风险突出、管理维护不方便等问题日益严重。这些问题都已经成为党校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瓶颈。本文分析了党校目前的网络组织结构形式,重新整理了党校网络搭建和优化的需求,并在此基础上对党校网络的逻辑和物理架构进行了设计,所设计的方案具有层次结构清晰、易扩展、管理维护方便等特点,双节点冗余设计、关键链路冗余备份、启用防火墙及上网行为管理设备等策略也保证了网络的安全可靠。

参考文献

[1]雷继呈,叶长芳,高为斌.浅析高校校园网的安全设计[J].信息安全与技术,2011.

[2]宋文文,王建.由石油大学的网络设计谈校园网的建设[J].网络与信息,2007.

[3]樊伟,周正国.校园无线网络建设的方案[J].科技经济市场,2006.

[4]谭德兵.关于学校信息网络技术方案的探讨[J].中国电子商务,2013.

作者简介

钟尚勤(1983-),男,广东省佛山市人。现为中共佛山市委党校讲师。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网络与信息安全、无线传感器网络等。

网络信息安全培训方案篇9

关键词:职工培训 信息系统

中图分类号:F5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2(c)-0141-01

铁路职工培训管理信息系统是在基于大准铁路各段开展职工培训工作的基础之上,通过人与计算机之间的交互,提供一个支持铁路内部培训工作管理,分析和决策职能的系统。该文以大准铁路公司的企业架构为模型,介绍铁路职工培训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 大准铁路职工培训管理现状

1.1 培训信息传递不及时

由于大准铁路公司举办职工培训时,各部门、段、站区对职工培训信息采用层层上报的方式,电话联系为工作模式,劳动强度大,工作质量低,公司职工教育信息统计时间每次5-6天,不仅周期长,而且出错率高。

1.2 培训档案保存纸质化

由于职工培训记录最后以纸质的方式保存,因此信息量受到限制,培训记录有差错或丢失的可能性,无法实现信息的海量存储,因此也不利于职工培训工作经验的总结,无法为今后的职工培训提出进一步战略性规划。

1.3 培训课件无法实现共享

由于各段培训的资料、课件都有本段职教科保存,在培训过程中出现专业交叉内容时,需要授课老师自己查资料或向其他部门求助,极大地降低了培训工作效率。

2 平台的建设目标和设计原则

2.1 平台的建设目标

根据公司的设想和要求,准能大准铁路公司培训教育平台需要达到以下的系统建设总体目标。

(1)高起点、高标准,保证系统平台的先进性在国内同行中的领先地位。

(2)贯彻“实用、稳定、先进”的方针,以实际应用需求为设计依据,以远程教育发展规划为导向,确保系统高度集成、总体优化、安全可靠。充分考虑平台功能扩容性和技术升级性,适应当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要求,以求获得最佳的性价比。

(3)有效的执行公司计划、任务,并反馈教学质量,有利于岗前培训规范化、制度化,有利于新工艺、新工法、新规范的学习,有利于各单位先进经验的推广,为公司培训管理工作有序进行提供有效服务。

2.2 平台的设计原则

(1)系统模块化:方案从体系架构、功能布局,遵循多层体系结构系统的设计开发原则,使系统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

(2)接口服务化:建立易维护、易二次开发、易扩展的系统,尽可能地降低信息系统的维护成本,为最终用户的后续开发预留接口。

(3)传输网络化:充分发挥已有网络优势,高质量、高效率应用的企业内部网络。

(4)决策科学化:通过信息的整合、流转、汇总,将各种信息图文并茂的呈现在各级领导面前,为他们决策提供辅助支持。

(5)安全保障化:系统建设需要充分考虑到平台数据的保密性和安全性,尤其在数据库设计与后期运行中要采用安全有效的方式,实行深度防护。

3 信息系统网络结构

职工培训管理信息平台的网络体系结构基本可以分为集中式与分布式。

(1)集中式即在大准铁路建立数据库服务器和Web应用服务器,所有基层单位均直接访问的服务器。优点是开发工作量小,数据统一集中在数据库服务器,对服务器的维护比较简单。

(2)分布式即在铁路公司建立总服务器,在各运输站段建立站段服务器。各运输站段直接访问本单位的服务器,同时站段数据可以异步更新集团服务器数据。优点是可以减轻对网络负载的压力,本单位管理员对本单位的系统拥有绝对管理权,在现有功能基础上,可根据各单位特殊的需求进行二次开发。

考虑到该系统是建立在铁路内部办公网络的基础之上,且办公网络覆盖在薛家湾本地,采用集中式方案开发工作量小,数据统一集中在数据库服务器,对服务器的维护比较简单。

4 信息系统需求分析

4.1 培训管理系统

(1)组织机构管理

可以添加、管理组织机构,并且给组织机构赋予权限。可以编辑、删除组织机构,组织机构可以自己修改信息和密码。

(2)人员管理

提供用户基本信息管理、用户权限管理等功能,管理员可以对用户进行增加、修改、删除、批量导入等一系列操作,普通用户可以实现个人信息维护。

(3)培训台账管理

根据权限对培训台帐、培训月度、季度、年度报表、培训费用台帐数据信息进行录入、分析和查询。对台账基础数据进行维护、备份、数据恢复、数据导入、导出,生成纸质台账。

(4)培训档案管理

对员工参加培训项目、结果等信息进行统一管理。实现员工基本信息的导入,培训记录的录入、修改、删除、查询,生成纸质员工培训档案。

(5)师资管理

建立公司师资资源库,建立教师个人档案,对内部教师、外聘教师基本情况、教学内容、授课情况、内部教师年度考核等信息进行统一管理。

4.2 教学管理系统

(1)培训需求调查

调查员工需要培训的范围,统计员工需要培训科目,设定调查分类,调查分类作为调查的一个属性,各段、车间、工区的员工根据需要进行投票,段管理员统计投票信息分析员工培训需求,制定员工培训需求计划。

(2)培训任务下达

可以新增、修改、删除培训任务、计划信息,对员工进行有计划的培训。导入、导出、新增、修改、删除培训任务和计划信息,具备提示功能便于员工了解培训信息。

(3)在线学习系统

员工在登陆后可以注册成为在线学习会员,注册成功后员工可以根据系统提供的学习资料进行模拟答题、课件、仿真课件在线学习等操作,完成学习作业、参加在线测试,管理人员对员工的学习过程进行管理。

(4)仿真演练系统

员工可在有提示的情况下进行实作模拟演练。学习模块侧重于讲解和分析,练习模块侧重于在有提示的的情况下指导学习者进行检修作业或故障处理的实际操作,考试模块是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某部分的检修或处理具体故障。

4.3 考试管理系统

(1)在线题库

建立学习资料题库,管理人员可以根据题目的类型来编辑题库的分类。管理人员根据试题的类型来编辑题库的分类。

(2)考试管理系统

根据培训科目进行相关的考核考试、一日一题、模拟演练的考试。

5 结语

该文根据大准铁路公司职工培训管理工作的需求,对现职工培训管理信息系统使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基于网络的新职工培训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目标和设计原则,并对新系统的网络体系结构、培训需求进行分析研究。

参考文献:

[1] 施茜.完善培训机制 提高铁路职工培训效率[J].公司与产业,2013(4).

网络信息安全培训方案篇10

【关键词】电子档案;管理;保护;问题;策略

在信息时代下,现代科技得到了广泛运用。电子档案管理技术能够对大量档案文件进行收集整理,因此在社会的工作实践中得到了日益广泛的运用。同时,社会对电子档案技术的操作性与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提高电子档案管理的效果,本文对电子档案在管理与保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应对策略。

一、电子档案管理与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电子档案即以计算机的磁盘为载体,对实体的档案信息进行数据化处理并储存在计算机网络中,通过将虚拟数据可转换为网络用户能够认知的文字、符号、图像等档案信息,为用户提供信息服务。由于电子档案技术依赖于一定的内外部条件,因此具有一定的不稳定性。现阶段的电子档案管理与保护存在以下问题[1]。首先,计算机、磁盘以及内外部网络空间作为电子档案信息传输的主要载体,其检修与维护工作重视性不足;其次,电子档案的安全性需要健全的安全机制进行保障,在电子档案的使用过程中,可能在防火墙、电子印章、数字证书等方面产生部分漏洞,形成安全隐患;最后,电子档案的正常传输依赖于信息管理与维护人员的技术水平,部分技术人员的技能难以满足电子档案的需求,影响了电子档案的维护与运行。

二、电子档案管理保护问题的应对策略

(一)注重软硬件设施维护,保障档案系统运行

电子档案存储技术是新型的信息科学技术,其作业能力的发挥依赖于软硬件设备的正常运行,因此,对软硬件设施进行检修与维护具有重要意义。电子档案系统的软硬件设施包括电子计算机、磁盘、光盘,以及内部的局域网和外部的公用网络空间,在使用过程中存在有机器老旧、故障以及网络平台的恶意攻击等威胁。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需重视对设施的定期检修和维护,同时注重设备和技术的革新,以保障系统的正常运作。

硬件设施的检修包括对计算机内部组成零件的检测、更换,以及对光盘、磁盘等电子数据存储载体的质量保护,检修工作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开展:第一,招聘专业的设备检修人员与网络环境安全工程师,该类技术人员均经过专业的检修知识以及检修技能的学习,对计算机的组成原理、磁盘光盘的维护以及网络环境的监测具备一定的了解程度与丰富的操作经验,能够有效执行对软硬件设施的检修[2]。第二,信息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软硬件设施的革新速度不断加快,因此,档案管理系统应注重软硬件设施的更新换代,及时淘汰系统中的老旧硬件设备,同时关注先进的网络安全应用技术,不断提升软件环境的兼容性与革新度。通过软硬件设施的双重维护,保障档案系统的正常运行。

(二)健全安全防御机制,提升档案信息安全

档案信息的传输依赖于内部的局域网与外部的公共网络空间的数据交换,在传输过程中,面临着计算机黑客以及电脑病毒带来的安全隐患,对信息的保密性造成威胁。因此,安全防御体系的建立健全具有重要意义。网络的安全及防御机制的主要内容包括对局域网的安全维护、对网络病毒的防范、对TCP/IP协议的管理,涉及到各服务点的防火墙维护以及虚拟内部网的划分[3]。通过对网络安全防御机制的完善,提升电子档案系统的安全性能。

电子档案完善的安全防御措施包括身份认证措施、信息加密措施、访问控制管理措施等,身份认证措施包括数字信封、数字签名等安全管理认证技术,可以有效保证电子档案的信息传输的准确性和终端定位的安全性。信息加密措施包括对称密钥与非对称密钥,两种加密系统配合使用,将电子档案进行加密、解密处理,降低信息内容的泄露威胁。访问控制管理措施包括网络权限和入网访问,能够有效避免电子档案资源遭到非常规性使用。除对安全加密技术的采用,还可使用网络入侵的检测防御设备,实时监测电子档案系统的网段中出现的外部入侵或内部破坏行为,对其进行及时的警报或拦截,以弥补部分网络防火墙软件在网段边界保护上存在的漏洞,保障电子档案信息传输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三)强化人员技术培训,提升档案管理效率

传统的档案文件以纸质材料为主要载体,对管理人员的信息技术水平要求较低,现代档案管理方式的革新,使得档案内容由实体文字、图片转换为字节、比特等虚拟数据形式,在管理工作中涉及到对各类机器、设备的操作以及对网络环境的基本配置方式的掌握[4]。部分工作人员由于缺乏计算机信息知识培训,在实际作业中不能按要求完成电子数据的复制、刻录和存盘操作,并且作业流程缺乏规范性,易造成对设备的人为损害,影响档案管理的效率。

对电子档案管理人员的能力培训可通过以下途径:第一,在管理人员内部开设培训课程,根据其计算机技术基础的掌握程度进行分班教学,目的在于提升基础较弱学员的计算机基本操作原理,强化基础较强学员的理论知识梳理,教学内容包括电子档案管理软件(如超易、智信等)理论知识介绍,以及相关设备的规范操作方法,通过教学全方面提升管理人员整体的技术水平。第二,通过向管理人员叙述实际工作中的电子档案安全保护案例,直观地介绍由于操作失误或技术能力缺失所导致的安全隐患,为用户隐私及和社会安全机制带来的威胁,从而提升管理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

三、结语

社会的快速发展造成了档案文件的大量产生,电子档案技术的运用也日益广泛深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子档案系统在安全方面的发展将日益完善、健全。在电子档案的使用过程中应始终注重对系统设施的维护、对防御机制建设以及对人员技能的培训。通过全面的保障策略,促进电子档案技术的长效发展。

参考文献

[1]包晶飞.试论电子档案管理面临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民营科技,2014,15(01):101.

[2]丹.关于电子档案整理与保护的探讨[J].黑龙江史志,2014,24(05):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