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88个条目

网红经济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什么是网红经济

  网红网络红人,是指在现实或者网络生活中因为某个事件或者某种行为而被网民专注而走红的人。网红经济,是指依托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传播及其社交平台推广,通过大量聚集社会关注度,形成庞大的粉丝和定向营销市场,并围绕网红IP (Intellectual Property ) 而衍生出的各种消费市场,最终形成完整的网红产业链条的一种新经济模式。其本质是注意力延伸出的经济行为:以用户变现为方式的直接经济行为(打赏、道具、付费问答等)和间接的经济行为(广告品牌、代言等)。

  网红作为注意力经济的一个重要刺激因素的作用被开发之后,“网红”本身的生产也变得格外重要。在大众文化背景下,“网红”本身也可以看出是一个被套路化、模式化、批量化生产的伪个性的文化商品,它有自己生产策划包装和炒作的流程,也有自己的生命周期。

网红经济的内容

  网红,网络红人的简称。在中国一度是个贬义词。但是,要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网络红人,单单在社交平台上拥有大量粉丝是不够的,还要有一间商品热销的淘宝店铺。例如2014年5月成为淘宝店主的董小飒,是直播平台的网络主播,每一次线上直播都能获得百万人次的围观。在粉丝的支持下,仅仅一年多的时间,董小飒的淘宝店每个月的收入可以达到六位数以上。网红店主张大奕开了自己的淘宝店每当店铺上新,当天的成交额一定是全淘宝女装类目的第一名。在2015年618大促中,销量TOP10的淘宝女装店铺中有7家是“网红”店铺。甚至在“网红”店铺中,还出现了有网红店铺开店仅两个月就做到了五钻的案例,堪称淘宝“奇迹”。

  网红经济带来的是供应链的变革。供应链的常规模式一般为:选款、上新、平销、流量,而网红模式则为:出样衣拍美照、粉丝评论反馈、挑选受欢迎的款式打版、投产、正式上架。在有现成面料的情况下,这个周期只需要一个星期左右,粉丝就可以穿上网红同款。年轻消费者追捧网红,越来越冲动和感性消费,因为这可以让她们得到在一般网店不一样的购买体验和感受。网红通过社交媒体来诠释产品,在打造自己个人魅力之余同时也为产品赋予了灵魂。在开放的互联网时代,他们相当于消费者们的意见领袖,并把这种粉丝文化转化为销售数字。

  在网红经济渐渐兴起时,淘宝平台上已经出现了网红孵化公司。这些孵化公司原本是比较成功的淘宝商家,但在跟网红的合作中,网红们负责和粉丝沟通、推荐货品,孵化公司则将精力集中在店铺日常运营和供应链建设以及设计上。孵化公司与签约网红多按照利润模式六四分成,即公司承担风险,赚钱也拿大头,只有少数几个顶级红人的分成比例能高于这个数字,占到六成以上。在签约之初,公司会投入几十万甚至上百万资金网红进行宣传推广,或是买广告位导流,或是制造热点话题吸粉,这部分费用会以成本的形式摊加到网店当年的经营成本上,导致网红利润分成减少甚至为负。

网红经济的经典变现模式

  第一,广告。广告是网红变现的首选方式,因为网红是内容的生产者,有极强的内容驾驭能力,粉丝对其极易产生共鸣,并且由于网红的个人魅力以及极高的粉丝忠诚度。

  第二,卖会员、VIP 及粉丝打赏。当粉丝足够多,浏览量足够高时,这种变现方式比较直接明显。例如大号原创内容几乎每篇浏览 10 万+,按概率算,至少也有八九百人打赏钱。

  第三,微电商模式。这种变现方式是有一定难度的,需要通过对粉丝的引导来实现。以罗辑思维为例,粉丝666 万,就按微信公众号平均打开率 5%来算,每天都有 30 万人打开回复的链接阅读,假设按 1%的购买率来算的话,每天的交易额都是一个很可观的数字。

网红经济的发展

  网红经济在2016年集中爆发,但之前也经历过3个阶段。

  第一阶段:文字网红。

  受制于通讯网络的限制,这个阶段的网民靠文字作为主要的交流方式,集中在BBS和各类文字社区上。这时代的网红,一般都具有优秀的文笔和才情,通常没有采用任何商业运作

  第二阶段,图片网红。

  到了2005年,互联网速度进一步提升,进入了图片时代。网友流传一句“无图无真相”,彰显文字交流的没落和图片传播的崛起。这时候的网红,大多都是V型脸的白富美少女,通过高颜值来吸引人气,同时也存在一些为了博眼球而恶搞低俗的图片网红。网红成名后开始把吸引力流量引导到商业推广上,网红的商业运作逐步兴起。

  第三阶段,全媒体网红。

  到了2014年后,移动手机特别是4G网络的普及,让网红吸引粉丝的方式空前的繁荣:除了原有的微信微博文字和图片外,出现了语音,歌曲,视频,特别是直播视频。而网红的称号,已经不仅仅局限在通过颜值推销淘宝产品的美少女,网红已经成为社交媒体的话题人意见领袖流行主力的统称。网红的商业化逐步形成一个成熟的生态产业链,催生了一系列网红孵化经纪公司,网红第三服务公司和各种网红变现平台。根据易观的预测,中国的网红经济在2016年达到528亿人民币产业规模,这个数字远超了2015年中国电影440亿的票房,可见规模之巨大。并且网红经济逐年高速发展,预测2018将突破1000亿人民币

网红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

  首先,消费主流年轻化。

  80和90后的年轻人是目前消费主流,也是互联网文化的塑造者和追随者。他们一出生就浸泡在互联网环境里,充满好奇,极具个性。而网红本身就是一个个鲜明而独特的性格人格,十分符合年轻人对于自我定义和认同。相比较明星,年轻人更喜欢网红。因为网红贴近生活,呈现喜怒哀乐,让粉丝感同身受其生活方式价值观

  其次,传统营销的困境。

  传统营销可以通过线下营销线上广告。线下扩张成本越来越高,实体店品牌号召力下降,店铺打折吸引力锐减,大牌明星出场费屡创天价。线上通过淘宝电商平台导流或者是百度搜索引流的效率逐渐下降。传统的线上和线下营销面临困境,品牌商迫切需要重新寻找新的高效率方式。通过网红,品牌商找到的一种高效推广宣传自身产品的全新方式。网红利用自身在社交网络积累的大量社交资产以及其精准营销的优势,通过意见领袖导购方式大大提升了其宣传的有效性和转换率。

  再次,信息爆炸需要引导。

  互联网带来的信息爆炸,让用户接触产品信息更容易,但用户选定产品的时间成本却要急剧增加。用户渴望值得信任的人来引导,即共享其知识和经验。用户依靠网红,快速和碎片化地获取自己真正需要的,可以帮助解决问题的知识和经验。 用户在获取信息的同时,满足更高情感层次的需求: 共鸣和认可。这种心理需求的满足反过来加深用户对网红的粘性

  最后,全频道网络(Multiple Channel Network)的形成。

  网民们的社交和娱乐的表现形式越来越多样和全面。短视频和视频直播的流行电子竞技市场的火爆,网络综艺,网络电影电视剧等网生内容的蓬勃发展,这些信息传播技术的成熟和普及,为网红诞生提供土壤和舞台,为网红吸引粉丝以及变现提供多元化平台,大力推动了网红经济的发展。

网红经济监管的注意点[1]

  在监管网红经济的过程中,如下三方面值得关注:

  首先,应该合理分配政府、平台之间的监管责任。现在的网络直播大多在平台上进行,直播内容多、数量大,因此若将全部监管责任都交给政府,是不合理的。面对这种情况,平台应该主动承担相应的责任,帮助政府和监管部门做好监管。

  其次,应建立严格的监管规则,将网络直播全程留痕,对商品资质进行严审,一旦发生问题,就严格追责,绝不能有例外。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有了刚性的规矩,才能让网红行为得到有效的规范。

  再次,应当强化治理的作用,弥补监管的不足。在海量内容涌现的当下,完全依靠政府和平台的监管往往难以应对所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应当发挥网红、观众自身的自主性,发动他们自行检查、发现、举报问题。这样不仅可为监管提供必要的补充,还能有效地激活网红经济的内在活力,从而将它引向更健康的发展方向。

相关条目

参考文献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145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评论(共2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网红经济"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223.104.20.* 在 2017年4月1日 14:58 发表

请我,做网红经济的PPT展示,从网红的发展和变现方式切入合适吗?谢谢啦

回复评论
M id dcd15c992c04954f924362984004d906 (Talk | 贡献) 在 2020年6月30日 01:29 发表

有字打错了

回复评论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