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资讯

福建省基地校建设科研项目

《口语交际有效教学模式探究与实践》

————基于语文实践的有效教学模式探究

课题项目组

一、课题核心概念界定

1口语交际

口语交际是一种教学策略和方式,是听话、说话能力在实际交往中的应用,听话、说话是口语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我们不能把口语简单地等同于听话、说话,它包括交际过程中分析、综合、判断、推理、概括、归纳等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创造能力等。在口语交际训练中只有让学生多种感观都参与到活动中来,才能切实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2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作为结构框架,突出了教学模式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内部的关系和功能;作为活动程序则突出了教学模式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

3)探究

“探究”指通过观察、阅读,发现问题,搜集数据,形成解释,获得答案并进行交流、检验。我们主要探究的问题是:低学段如何培养倾听与复述、讲述与交谈的能力?中学段如何引导学生学习“倾听”的交际方式?如何引导学生学习“转述”、“讲述”的交际方式?高学段如何让学生学习交流中“尊重、理解对方”?如何学习有条理表达、视场合对象的简单发言?

“探究”的一般步骤:①提出问题;②建立假设;③设计实验方案;④收集事实与证据;⑤检验假设;⑥交流。

4)实践

“实践”是人类自觉自我的一切行为。内在意识本体与生命本体的矛盾是推动人类自我解放的根本矛盾,其外在化为人类个体及组织、阶级通过生产关系联系的整体对于自然及个体间或者集体关系、阶级关系形成的解放活动。实践只有在自觉的意识下才是人性的、人格的。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二、选题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2006年以来,我省针对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普遍性问题,组织开展《语文实践为基础的教与学的研究》课题项目研究,从理论和实践层面积极探讨和解决小学语文教学低效的实际问题,取得显著成果。为了深化课题研究,研发并推广研究成果,把握语文教育教学规律,强调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落实和加强学生语文实践,积极探索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的有效途径,切实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益,提出了课题项目《基于语文实践的有效教学模式探究》。

(2)目前,小学阶段所使用的教材,对于口语交际内容的编排只是屈居于每个单元的语文园地中,仅仅是语文园地内容的一个组成部分。由此也造成了在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师对口语交际教学不够重视。而语文课程标准对于口语交际的学段目标也较为笼统,没有规定达到目标的技巧,没有规定达标检测标准,对口语交际能力的定位不够科学合理。在实际操作中十分依赖于教师的教学经验与重视程度。因此,我们选择“口语交际有效教学模式探究与实践”作为课题研究,旨在提高我校教师对口语交际教学的重视程度,同时探究出一种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全面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并努力推广项目研究成果,把项目成果转化为教学效益。

(3)在国外小学母语教学中,长期以来都非常重视口语交际教学。在新加坡,华语科课程标准对听说教学的要求与对读写教学的要求,无论是条款上的规定还是能力上的规定,都是并重的;在日本,二战后的母语教学特别重视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培养,教学大纲对听说读写都提出了几乎是同等详细而明确的教学要求;在英国,20世纪50年代就要求对学生的听说能力进行检测;在美国,教学大纲对听说教学的要求甚至要比对读写教学的要求详细得多。这些指导思想,在国外近年来的小学母语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中体现得十分明显。例如,新加坡小学华语科课程标准对听力方面的要求有14条,对说话方面的要求有16条;对阅读方面的要求是16条,对写作方面的要求是14条。

四、选题意义(实践意义)

(1)有利于凸显语文课程实践性教育特点,从理论和实践上提高一线教师对语文教育实践性特点的认识水平。口语交际教学模式以简化形式将语文教育思想、课程基本理念传播给教师;另一方面,教学模式强调理论的自我完善,鼓励教师在语文教学改革实践中将口语交际有效教学经验上升为理论高度认识,以丰富语文课程中口语交际教学理论。

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教学机智和风格。“有效教学模式”并非“模式化”教学。它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法。教师、学生可以在口语交际有效教学模式每一操作程序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展现自己的教学风格。

五、理论依据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在课程总体目标与内容中提出“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运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2)《语文课程标准》一开篇就写到“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就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人类社会的活动中,随时随地都离不开语言。人们必须依赖语言来传递信息,进行沟通。其中口头语言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口语交际”教学显得尤为重要。正确把握口语交际的内涵和目标内容,探究出一种行之有效的口语交际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3)“口语交际有效教学模式探究与实践” 的基本理念

在《基于语文实践的有效教学模式探究》课题的实施方案中提出了三大基本理念,它使用于子课题的研究。三大基本理念:

落实语文实践。语文实践要体现学生主体意识和自我意识。语文实践是感性的,要求学生在直接接触语言的过程中获得丰富的直接经验,增强语言感受力,从而获得相关语文知识、能力、方法等。

强调面向全体。面向全体是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基本要求。也是口语交际教学活动的基本要求。口语交际教学课堂要正确处理个别学生学习反馈与全体学生语文实践的关系。让全体学生参与语文实践,才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最基本保障。

坚持自主合作。“自主”,是追求学生积极主动地、全身心地投入学习的状态。“合作”即个体之间相互依存与发展的关系。我们追求的是合作的精神实质,即追求个体之间的相互默契、相互尊重、相互激励以及相互间宽松愉悦的氛围等等。

六、研究内容 (研究目标、基本内容)

(一)、研究目标

1、本课题项目力求通过“口语交际有效教学模式探究与实践”,促进教师更好地把握口语交际教学的特点。落实课堂教学学生的语文实践,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二)、基本内容

1、以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导,在教学实践层面积极探索实现口语交际教学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2、以口语交际教学实际问题解决为抓手,从教学目标、内容及其教学方式方法的整体出发,积极探索基于语文实践的有效教学模式。

3、以语文教研教改为平台,组织本校骨干教师运用语文实践基本原理在口语交际教学领域进行教学案例研究与开发。

七、研究基本思路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基本思路

1.提出问题,明确目标

制定教学研究活动计划;组建学科教研团队;开展教学调研,按年级,按口语交际教学内容进行分类与整合,形成问题系列,明确研究的目标和内容;收集资料,进行专题培训。

2.创新教研组工作机制,分工合作。

改革语文组教研活动方式,以大组活动与学段组活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课题的研究工作。

3.研究案例,构建模式

以课堂教学为阵地,通过口语交际教学研讨、课题研究的方式,探索、构建课堂教学新模式,提升学生语文综合能力。

我们以典型课例和普通课例相结合的方式,全体课题组成员人人开展口语交际教学案例的研发,以诸多口语交际教学案例支撑口语交际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完善。通过教学设计、试教实验、调整修改等研讨活动,形成“优秀教学案例”。并进行案例成果的检验与实验。集结成优秀教学案例集,总结教研的经验,撰写相关论文汇总成册。构建出口语交际有效教学模式。在帮扶学校、省内乃至省际推广学科教学改革的先进经验和研究成果,发挥基地校引领、辐射的作用。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不同教师学生在语文学习、研究中所面临的问题,并将问题加以梳理、整合,以便在研究过程中能有的放矢。这个调查必须是经常的,不间断的。

2、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了解、证明并把握本课题研究的对象、内容、原则和方法。在这一研究过程中,教师要阅读大量的教育理论著作。

3、行动研究法。

通过教学观摩、教学沙龙等形式,研究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探索、改进和解决实际问题。

4、经验总结法。

依据本课题研究的思路,采用一定的方法,有意识、有目的地收集资料,即时对经验进行梳理,形成、提升一定的理性认识

5、本课题以林国耕、蔡秀莲、林镇霞老师为主要负责人,同时组织课题组的教师积极配合,共同参与研究。在教育理论指导下,结合学校一线教师的建议与思路,充分利用网络案例资源,进行行动性研究和实证性研究。实施过程中,强调学情的调查,课后反思、分析、比较等研究策略,及时总结经验。在首轮教研的基础上进行第二轮教研的深入研究,探索出切实可行,扎实、有效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在充分的实证材料和各个阶段命题实践的基础上,根据一定的理论,以论文、研究报告的形式对研究工作进行总结。

八、完成本课题的条件分析

1、负责人要积极主动组织本课题组的成员,利用合理的时间进行理论方面的学习,特别是有关口语交际教学理论,及对新课程标准的深度解读,深入研究,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并及时总结,写实时研究报告。

2、组织课题组成员观看各省市优秀口语交际教学的视频,并进行点评。在学习中取长补短,总结经验,进行案例的研发。

3、以典型课例与普通课例相结合的方式,以学段为单位开展研课活动。组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3、合理利用学校、年段集体备课的时间,及时汇总各阶段的研究成果,共同探讨,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调整,部署下一阶段的工作。

4、以学校(语文教研组)现有的相关课题为依托,主要以目前省级课题《语文实践活动》为依托,展开本课题研究,及时为学校提供研究结果,争取得到学校领导的更大的支持。

九、课题实施的主要步骤设计

(课题研究计划,即参加者分工、各主要研究阶段、阶段成果形式、时间安排、最终成果形式等。)

1、本课题主要由林国耕、蔡秀莲、林镇霞老师负责,负责人应及时组织本课题成员制定研究计划,向本课题成员汇报课题研究方向、价值、研究进程等相关情况。

2、负责人应合理分工,根据各成员的所教学段不同及实际情况,布置相关的研究内容。各年段的备课组长负责开展本年段本课题的研究工作,如收集研究过程中的相关资料;组织本年段的课题组成员进行案例的研发等。拟定以典型课例的研究,带动普通课例的研究。并拟定低学段李艳莹、林爽老师进行典型课例的同题异构;中学段刘晓方、林镇霞老师进行典型课例的同题异构;高学段蔡秀莲老师进行典型课例的研发。

3、在时间安排上,利用学校、年段集备时间,及时碰头,及时把研课心得等信息进行汇总。

4、课题组应根据课题研究的不同阶段,进行阶段性小结交流汇报,及时根据实际情况及课程改革相关精神,做出相应调整。

十、经费估算及来源

1、资料费:与学校领导协商待定。

2、印刷费:估计在200-300元。

3、计算机及其辅助设备和使用费:本课题成员已经具备。

4、调研差旅费,根据实际情况与学校协调。

  

(参考以下相关资源)

1、《语文课程标准》

2、《基于语文实践的有效教学模式探究》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