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白毫银针为什么会有巧克力味?这种味道正常吗?一次性说清楚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搜狐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天下着雨,风也很凉。

台风终于登陆了,而此刻我坐在窗边,听着滴滴答答的白噪音,喝茶写稿。

在台风还没登陆之前,互联网上有各种各样的猜测。

关于它的风力是几级,关于它具体会在哪里登陆,关于它会不会绕开福建而行……

总之,不管台风来不来,气氛已经烘托到位了。

直到应急响应的等级越来越高,道路管制,单位通知放假。

这时候,才真正有了实感。

就像有句话说,死不可怕,等待死亡的过程才可怕。

登陆后,悬着的心终于放下,风来,风去,朋友圈里也消停了一些。

而村姑陈依然雷打不动,冒着风雨,一大早起来工作。

周末的清晨,有茶友来留言:

“我买的白毫银针存出巧克力味了,问茶掌柜,他说是正常的,说明转化到位。但你的文章却说,巧克力味是代表存坏了,我该信谁的?”

原本还残留的瞌睡虫,被这个问题,彻底赶跑了。

这个问题,真的很难回答,若是说“信我信我”,岂不是有自卖自夸的嫌疑?

但若是说“别信我”,让茶友继续喝巧克力味的白茶,那就更是不负责任了。

哎,人生自古两难全啊!

《2》

巧克力味的白毫银针,也算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

先说观点,巧克力味不是白毫银针正常陈化出来的味道。

甚至可以说,所有的白茶,都不应该有巧克力味。

各位想一下,巧克力是什么东西呢?

日常生活中,它经常作为甜品的原料,比如巧克力蛋糕、巧克力曲奇、巧克力糖果、巧克力牛奶……

所以,这些食物中的巧克力味,都不是凭空诞生的,需要通过人为添加。

那么,茶叶中可能被加入巧克力吗?好像也不太现实。

再说到巧克力,它是由一种名叫可可果的水果为原料,加工而成的。

正式制作之前,要把成熟的可可果打开,露出里面的果肉。

据说,可可果的口感是酸酸甜甜的,有点像山竹。

接下来,重点来了,发酵

在适当的温度和湿度下,果子开始发酵,产生新的物质,新的风味,然后晾晒,烘干。

如此一来,可可豆就大功告成了。

光看文字描述,大家可能觉得很简单,但正如做茶一样,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又去某个论坛上搜了一下,有位不知姓名的网友,因为太无聊,上网买了几个可可果。

大小惊人,和成年男性的整个手掌差不多。

按照标准流程,取果肉,发酵,等待,晾晒,烘焙。

据这位网友描述,可可果发酵时候的气味,是真心难闻,刚开始的一两天,是类似于葡萄酒的味道。

随着发酵程度的加深,豆子变色,味道变成了臭脚丫味……

好在结果没有翻车,烘焙好了以后,一切就正常了,把豆子磨碎后做成巧克力,纯度百分百。

《3》

看到这里,应该有看官明白了吧。

想要制作巧克力,想要让它散发出最标志性的巧克力味,离不开发酵,并且是重度发酵。

要说明显发酵的气味,在六大茶类中的青、红、黑身上,是没有问题的。

因为按照正常的制茶工序,它们本身就应该经历适当的发酵。

但如果出现在白茶身上,就不对劲了。

白茶的属性,白茶的工艺标准,是微发酵。

这个“微”,代表轻微。

虽然不像绿茶那样,完全不发酵,但实际上,白茶的轻微发酵,是在萎凋的过程中悄然进行的。

不是人为刻意,而是茶叶内部的物质转变过程。

所以,在这种微发酵的属性下,白茶绝不可能生成什么巧克力味。

对于白茶而言,正常的香气,包括毫香、花香、草药香、竹叶香、荷叶香等。

而到了老白茶的阶段,毫香转变成了稻谷香,清郁的草药香愈发沉稳,变成了沉郁的根茎类中药的香气,陈香浮现,花香内敛。

品质好的老寿眉饼中,还会诞生枣香。

以上这些,除了枣香,是由于压饼破壁后,微微提升了发酵程度才产生的香型。

其余的香型,都是植物天然的香型,是白茶DNA里自带的。

随着时间,新茶时期的香气,会略微发生变化,但依然还是延续着当初的风格,清爽、干净、干燥。

若是白茶发生了不正常的物质变化,存坏了,受潮了。

那么,才有可能在水汽的影响下,引起过度发酵,生成包括巧克力味在内的各种杂味怪味。

一款老白茶,不管是白毫银针、白牡丹还是寿眉,能喝出怪异的味道,那便说明含水量超标了,不能喝了。

即使年份再老,也建议大家,忍痛割爱吧。

毕竟,这个过度发酵的过程,是超过了正常范畴的,在过程中有可能产生各种微生物和细菌。

若是含量超标,喝进肚子里,百害而无一利。

就像是变质的食物,烂掉的水果,即使只是轻微发霉,坏了一半,也不能拿身体做赌注。

及时止损,方为正道。

《4》

为什么有人坚持喝巧克力味的白毫银针?

作为茶客,作为消费者,大概率是被茶掌柜给忽悠了。

很多新手在面对茶掌柜的时候,都自带滤镜。

觉得既然能从事这个行业,肯定是特别懂茶的人,在茶知识领域有特别深造诣的人。

曾经的村姑陈,也是这样认为的。

正因如此,入行以后,才努力地学习专业知识,为了弥补不是科班出身的遗憾,走茶山,看茶厂,学做茶,不断地试茶写品鉴……

即便这样,在科班出身的学者面前,还是自愧不如。

可回过头来看,当越来越多的人进入这个行业,猛然发觉,不懂茶也是可以卖茶的。

虽然不懂,但可以装懂,只要能忽悠,把茶叶卖出去,促成销售就行了。

况且,现在还有一个词很流行——包装。

把自己包装得极具逼格,极其专业,自然能吸引到新手小白。

在这些茶掌柜当中,有些人是知道巧克力味不好,意味着白毫银针变质了。

但手里这么多囤货,总不能白白扔掉吧。

于是乎,灵机一动,给巧克力味银针想了个噱头。

“品质好、等级高的白茶,才会转化出可可香”,是的,他们喜欢形容其为香气,而非味道。

宣扬出去后,被不明真相的茶友听之,信之,买之。

目的,也就达成了。

其实,普通茶友如果真心想喝巧克力味白毫银针,真的不困难。

村姑陈可以教大家,把白毫银针的密封撤掉,暴露在空气中,连续放三个月。

南方沿海地区的朋友,放一个月就够了。

让茶叶大量地吸收水汽,再遇到合适的温度,开始过度发酵。

巧克力味的白毫银针,就会如愿出现在大家面前。

几乎不费力气,但以牺牲白茶的品质为前提,大家愿意吗?

《5》

如果你相信,巧克力味是白毫银针存老以后,转化出来的香气。

并且,对它抱有爱慕之情,也没关系。

毕竟,自己的喜好,自己的选择更重要。

而想喝好茶怕踩坑的朋友,就别听外界道听途说,也不要人云亦云。

遇到谁家在卖巧克力味的老白茶,转身就跑吧。

实在拿不准主意,就自己买一斤新茶白毫银针回来做实验。

虽然这样做有些浪费,但能够收获真相,想来也挺值的。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发布于:福建省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意见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