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7版:见证
3  4  
白坦:金银丝“织就”致富路
千祥:小小席草带富一方
农业进入“机器换人”时代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年8月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白坦:金银丝“织就”致富路
2020-08-01

     □记者 吴嘉沁

    事件回放:20世纪90年代,白坦一村依靠党的富民政策,在稳住农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村级企业,经济建设突飞猛进,产值突破亿元大关。

    ——1995年5月11日 总第300期

    提起巍山镇白坦村,很多市民脑海中浮现的第一个词就是“金银丝”,这是一个以金银丝加工业出名的村庄,也是全球最大的金银丝生产基地,约占世界市场六成份额。

    1995年左右,白坦人多地少,人均仅有4分旱、水田。针对此,村两委会大胆调整政策,放开村级土地,采取农户自愿承包、村集体给予适当补助相结合的原则,保证耕地面积到位。与此同时,积极引导村民发展工业经济。

    20世纪70年代末期,村里有人从南京购入边角废料纸带,加工成五色丝线出售赚钱,引得村民争相效仿。此后,为了提高效率,白坦村研制出了切丝机,村民们从手工操作过渡到了机械化生产。20世纪90年代初,白坦村从温州引进了镀膜机,结束了“找米下锅”、采购材料的历史,后又逐渐发展到用机械纺织高档被面、电脑绣花用丝,个体加工户数量迅速增长,金银丝成为村民致富的黄金产业。与此同时,白坦村采取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外地客商来村投资办企业。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农业、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极大改善了村民的生活条件。

    2001年起,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白坦村规划了金银丝工业园区,加工户们踊跃进入工业园区建厂房。此后,金银丝行业从家庭作坊走向工厂化生产,逐步成为我市的块状经济之一。2015年,巍山镇推进白坦金银丝园区旧厂房改造,总改造面积约1.5万平方米。截至2019年底,白坦村共有金银丝企业160多家,规上工业产值11亿元,上缴税收约3000万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4家,加工户则“遍地开花”,全村1570多户农户,差不多家家户户都有人从事与金银丝有关的活动。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东阳日报 见证 00017 白坦:金银丝“织就”致富路 2020-8-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