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年俗
陈奋红
2022-05-06 19:06:57
共 3 个回答
叶梓宸
2022-05-11 23:51:37
春节对石家庄人来说,是一个特别重要的节日。从农历腊月二十三的小年开始,就在一定意义上进入过年的节奏了。
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传说这日是“灶王爷上天”之日。
按照传统的来,接下来就是: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这日是约定俗成的扫除日。
实际上,除了扫房子,还会把家中衣物、床单、被罩、窗帘啥的全都清洗干净。因为过年要的就是除旧迎新,一切都要新新鲜鲜、干干净净的才好。
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传说玉帝会下界查访,吃豆腐渣以表清苦。
小的时候,农村家里年年都会自己做豆腐,正宗的卤水点豆腐,好吃、够味。而现在很多人加都不做了,想吃的时候随时就能买到。
腊月二十六,杀猪割年肉,人们只在一年一度的年节中才能吃到肉。
小时候,一般农村里都是这样,平时一整年都舍不得买肉,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会破例杀一头自己养的猪,吃个痛快!儿现在养猪的少了,生活也好了,这种情景已不多见。
腊月二十七,宰年鸡、赶大集,春节所需物品都在置办之中。
缺啥年货,都会一趟一趟地去集市采办,吃的用的,能想到的一样都不落下。
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古人以桃木为辟邪之木,后被红纸代替。
每年,妈妈都会蒸年糕,有白色的江米面的与黄色的黄米面的,都好吃。
窗花,记得小时姥姥家的窗户上会贴,老人去世后,就没见过这种工艺了。倒是会买一些新年挂饰贴纸之类的装点一下。
腊月二十九,蒸馒头。
买馒头很方便了,妈妈还是会每年蒸上好几屉馒头,要的就是这个气氛。而且,总觉得自己蒸的碱面馒头更有味,也更有嚼头。除此之外,还会炸一大筐麻花,香得很!
大年三十,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
三十上午,妈妈会把饺子馅准备好,下午就开始包饺子,一下子包出全家人两顿的量。除夕晚上和大年初一早上都要吃饺子的。除此之外,下午要把春联贴上,气氛一下子就起来了。影壁上的大福字是要倒着贴的,寓意“福到了”。
晚上,妈妈还会做几道拿手的菜,一家人团聚一起,吃这顿最珍贵的饭。然后,等着看春晚。一般是一边嗑着瓜子,一边看春晚,过程中会睡着一两次,不过,每到新年钟声敲响的时候,都会在浓烈的鞭炮声中醒来。跑出去看哥哥放炮,看天上繁花点缀,美呆了!
大年初一(2月8日),金鸡报晓。晚辈给长辈拜年,长辈给压岁钱,压住邪祟。
初一早上吃过饭后就要出去拜年了。一般未出嫁的女孩是不用出去的。男孩们聚成一团,一条街一条街地走着,远门近门的亲戚都转个遍,看似没啥,实则将美好的祝福传递给了他人,一片祥和。
大年初二(2月9日),回娘家,女婿看望老丈人、媳妇回娘家,礼物带双数。
初二是回娘家的日子,也就意味着是小孩子去姥姥家的日子。一群大人小孩聚在一起,其乐融融。
其后,就开始走亲了,舅舅家、姨姨家、姑姑家······正月里好多天就是在走亲中度过的。
还记得村子里初五、初十两天是要放鞭炮的,分别为了驱赶老鼠与贫穷。
正月十五,元宵节。除了吃元宵,还会到县城去看灯会,会有各式各样的花灯,还有各乡镇、单位的花灯游行,敲锣打鼓、载歌载舞,好不热闹。
到了这里,这个年才算过得差不多了。
邓悦
2022-05-13 14:59:22
炮都不让放,没年味儿,还说什么习俗 。
无心
2022-05-15 12:20:11
石家庄是一个新兴城市。除去个别乡村的历史长点外,整个城市的历史也就一百多年。因此这个城市过年除了偶尔举办灯会放点焰火主要街道张灯结彩,或者开办个把个年货市场外,就难有什么有特色的节庆活动了。
上个世纪80年代,在该市长安公园(东方红公园)曾举办过一次焰火燃放活动,因为无组织经验,造成了死伤多人的踩踏事件。只是为后来的王德恒舍己救人的沉绿湖事件所遮掩才未见诸报端,但惨剧实已酿成。
要说石家庄市的年俗有意思的也就数正定的庙会,藁城的宫灯了吧但都不在城市中心。另外一有意思的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井陉矿区贾庄镇的放火了。当然这一正月十五才举办的活动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放火。而是焰火的火是鲁迅先生小说《社戏》中的社火。
正月十五这一天,对于贾庄镇的村民来讲绝对是盛大节日。从早上9点到下午5点长长的走街方阵络绎不绝,秧歌队、旱船队、拉花队、高跷队、锣鼓队等把整个街道变成了五彩缤纷的节庆长廊。
到了晚上10点各个村落事先准备好的各种各样的焰火都绑在一根根高大的杆子上等待点燃的那一刻。据说有的村可以放一杆子焰火,有的富裕程度差一点的村子只能放半杆子火。而日后形容人真是个半杆子,意喻此人不成熟、比较生猛,长不大,也就由此而来。
一到时辰,各色焰火漫天而放,点亮夜空,成为最美的图画。贾庄镇的节日焰火是美丽的。那是人们心情愉悦的绽放,是乡土人家对生活的礼赞,更是美不胜收回味悠长的时代颂歌。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