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为什么叫石家庄?原来全是姓石的人吗?
周莹莹
2022-02-09 00:01:57
共 10 个回答
程飞星
2022-02-12 19:46:57
石家庄被称为石门是在民国中期以后,将石家庄、休门两个村庄各取一字,叫做石门。后来因为火车站修在石家庄,故而最终有了“天下第一庄”的称呼。
至于石家庄的由来则有些“说来话长”。在保定以南,邢台以北,叫做石家庄的村子总共有上百个,其密度之高为全国仅见——但是在华北南部并没有很多石姓居民。
这是因为五胡乱华之际,羯人石勒异军突起,夺取了北方的江山,以至于除河西张氏、辽东慕容氏之外,北境几成一统之势。而襄国(今邢台)、邺城(今邯郸磁县)则为羯赵本阵。因当时北方汉人多结寨自保,所以占据之处皆为险要之处,而无险可守的平原地带则被大量抛荒。
但是,没有百姓纳税,“大赵江山”简直是一天也活不下去,所以石勒对已经臣服的汉人实行人口普查,并征收田租户调,规定:
“户赀出帛二匹、租谷二斛”。
而对于抛荒的土地,则均沿用匈奴汉、赵时期的徙民办法——也就是将被征服地区的百姓迁往其统治中心襄国、邺及其周围地区,使之成为编户齐民以便控制。而对这些人,除以设州、郡、县加以管理之外,同时也有以军事组织形式管理并占有人口的制度——也就是屯田。这些屯田的庄园就被后人成为“石家庄”——也就是石赵宗室的汤沐邑。
后赵历八主而亡,共三十三年(319AD-352AF)。
但石家庄的称呼延续到了今日。
陈柯言
2022-02-14 10:54:42
石家庄又称石门,早年不过是获鹿县的一个小村庄。据说因为只有十来户人家,所以叫十家庄,又说这十来户人家都姓石。又叫石家庄。只是到了近代,由于交通的发展,它才渐渐变为城市。
石家庄是随着铁路的兴建而逐渐发展起来的新兴城市。
明清时代,石家庄还是一个小村庄,到了20世纪初,平汗铁路和正太铁路在此交会,使石家庄成为交通枢纽而逐渐变为城市。
1925年,始称石家庄市,不久,又改称石门市。原因是随着城市的发展,原来的石家庄地域狭小,将其东郊的休门村划归石家庄市进行城市规划,将石家庄和休门合并后,取石家庄和休门的首尾各一字,得名石门市。1947年改石门市为石家庄市至今。
现在的石家庄无论是城市建设还是经济发展都非常快,飞速发展。
石家庄的变化太大了,首先,环境跟之前相比好了很多,天不再是那么灰沉沉的了,晚上还能看见久违的星星了,绿化也搞得不错。然后,城市建设也不错,至少周末能有不少地方去玩,有那么多的公园,现在好多公园都是免费开放的。购物的地方也很多,老百姓的衣食住行便捷了很多,还有好多小吃,现在叫外卖也很方便,网上也可以下单蔬菜水果,服务配送到家。
近几年又建设了地铁,地铁是一座城市融入国际大都市现代化交通的显著标志。它不仅是一个国家的国力和科技水平的实力展现,而且是解决大都市交通紧张状况最理想的交通方式。人们上下班方便很多,再也不用在早晚高峰的时候被堵在路上了,以前的一站地坐地铁只需要1分多钟就到了,这样也减少了私家车的出行,既保护了环境又减少了交通的拥堵。
王毅锋
2022-02-16 08:15:31
您好, 我来回答您这个问题, 因为我就是石家庄本地人,庄里人!
据石家庄市志记载:石家庄本来是一个小村,今鹿泉市的一个小村,应该是在1903,京汉铁路和正太铁路先后在石家庄建站,从此石家庄村日渐繁华了。1925,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批准将石(家)庄、休门合并,取首尾各一字,更名为石门市,
原来的石家庄村村民也没有姓石的!
而在1947年的时候,石家庄市政府正式下发通知 “石门市即日起改为石家庄市”。
今天的石家庄,全市下辖8个区、11个县、代管3个县级市,总面积14464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496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103.12万人。
潘怡静
2022-02-18 10:03:14
其实民国时期石家庄叫石门,作为石家庄人,自以为名字改来改去改土了[捂脸][捂脸]
现在我们不叫石门,不叫石家庄,我们有个高大上的名字叫国际庄[机智]
据有关史料分析,石家庄村创于明初,原是真定卫的军屯和官庄。现存上京毗卢寺明嘉靖十四年(公元1535年)重修碑记,已有石家庄村名。清光绪四年一《获鹿县志》记载:“石家庄,县东三十五里、街道六、庙宇六,井泉四”。据调查,清朝末年全村有殷、于、姚、马、卢、胡、白、潘、赵、谷等姓氏,约200户人家,600人左右。可见,石家庄原是获鹿县留营乡一个小村。现在的石家庄市就是在这个小村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直到清康熙二十年(1688年)废除卫所军屯制石家庄村才成为隶属真定府(雍正时改称正定府)获鹿县的一个小村庄与当时的政治中心真定城隔滹沱河相望。
1902年,由法国和比利时投资兴建的芦汉(京汉)铁路修到了石家庄,并在石家庄设立了车站,因石家庄名气不大,以相距不远的振头镇命名,叫振头镇。到1925年仅铁路以西的石家庄村街区面积已经达到1.8平方公里,开始形成了小城镇的雏形,成为与获鹿县城、正定县城规模相当的新兴城镇。
这一时期,正是中国近代城市建制酝酿创立的时期。在这种背景之下,1925年6月24日中华民国临时执政令,批准直隶省属11个城镇自7月起实行市自治制。但是,由于石家庄村及周围工商业人口还不足一万,所以,获鹿县决定把铁路以东的休门、栗村合并在内,使这个新市镇的人口达33077人。经过多方协商,8月29日,以石家庄与休门两个村村名中各取一个字,中华民国临时执政又以1273号指令批准将石(家)庄、休门合并,取首尾各一字,更名为“石门市”,组建石门市政公所,筹建市制。
1947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克石门,在石门市建立了第一个以城市为中心的人民政权。同年12月26日,石门市人民政府发布通知,将石门市更名为石家庄市。
谢艳
2022-02-17 23:53:33
民国十四年(1925年)6月24日,中华民国临时执政命令直隶省建立“石家市”,以“石家庄为其区域”,实行市自治制;8月29日中华民国临时执政又以1273号指令批准将石(家)庄、休门合并,取首尾各一字,更名为石门市,组建石门市政公所,筹建市制。
民国28年(1939年)10月7日,伪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行政委员会以秘字第1027号指令,正式批准设立石门市。民国36年(1947年)11月12日,石门市解放,12月26日石门市更名为石家庄市。
阎晴曦
2022-02-20 01:49:26
来看看我们家,哪有姓石的姓氏
朱鸿志
2022-02-22 10:47:23
石家庄原来叫石门,解放石家庄后,为了和旧社会划清界限,改名叫石家庄。
笑着说
2022-02-24 23:06:54
在上个世纪,现在的纪念碑东北附近有个石家庄村,曾隶属鹿泉县管辖。后来多次扩张、合并周边村落,有石门或石家庄之称。河北省政府成立后确定石家庄市至今。
张兆中
2022-02-23 04:00:09
石家庄市是沿袭的以前石家庄村的名字,民国以前石家庄市原址是一个叫石家庄村的村庄,当时归属于现在的鹿泉市,由于该村所处地理位置上的优势,而且交通发达,当时的民国临时政府就批准了以石家庄村为区域成立了石家庄市。并不是按姓氏而来。
王昊泉
2022-02-25 16:44:10
石家庄市的名称来源于石家庄村。一百年前,石家庄是获鹿县(今鹿泉市)的一个小村,面积不足半平方公里,只有百余户,六百多人。从1902年起随着京广、石太、石德铁路的兴建,逐渐发展为现代都市。现在石家庄市面积14164平方公里,人口九百多万,成为“天下第一庄”。 石家庄村名最早见诸于明代。现在上京毗卢寺明嘉靖十四年(公元1534年)重修碑记中,有石家庄村名。清光绪四年本《获鹿县志》记载:“石家庄,县三十五里,街道六,庙宇六,井泉四”。当时石家庄村的位置和范围,在今新华区东南部的北大街以西,大桥路以北,北后街以南,北于家胡同以东。
石家庄由何而得名,传说颇多,有说因“石”姓而得名,有说由“十家庄”讹传而得名,还有说因村中多石匠而得名,但都无史籍记载,有待进一步考证。 石家庄之所以从一个小村发展为大城市,关键是由于京汉(今京广)铁路与正太(今石太)铁路交汇点的确定。1897年4月,津海关道兼督办铁路大臣盛宣怀,受清廷委派兴建卢(沟桥)汉(口)铁路。同时,山西巡抚胡聘之筹划修建正太铁路。几经勘测,权衡利弊,决定将两条铁路交汇点选定在正定府南滹沱河南岸的柳林铺。因此,山西人将正太铁路称为“柳太铁路”。1901年,在八国联军的威逼下,清王朝同意将卢汉铁路北端延伸到北京正阳门,从此改称京汉铁路。1902年,京汉铁路通至石家庄村东,并建站。因当时石家庄村小,知名度低,所以取七里外的大镇——振头作为站名。这一站的设置,对石家庄的发展起了历史性的决定作用。为了压缩开支,就将正太铁路东端起点由柳林铺向南移至振头站(今石家庄站)。正太铁路,1904年动工兴建,1907年全线竣工通车。从此,石家庄成了京汉、正太铁路的交汇点,成为晋冀间物资转运枢纽,有力的促进了石家庄的经济发展,成为城市崛起的先导。
石门市是石家庄市的前身。在谈石门市之前,有必要先说一下休门的情况。“休门”,在当地方言中读作(qiu men)。休门位于今桥东区中部,北临中山东路,南临四中路,西至南、北人子街东段,东临建设大街。休门原是获鹿县的一个村镇。据村民介绍,约于1939年在小站村东南地内,曾出土一块古砖,上刻:“大隋大业七年石邑县休门乡赵氏”字样。由此可见,隋朝已有此村。明嘉靖本《获鹿县志》也有“休门乡”名。休门原为一较大集镇,每逢旧历四、九为集日。东西大街有店铺,一些街巷名称至今仍留下了集市的痕迹,今南、北、中花市街就是当年的棉花市。这个街市一直延续到解放后才逐渐消失。 由于京汉、正太铁路通车,火车站建立,石家庄的工商业迅速发展。
1925年初,石家庄商务会要求石家庄自治建市。同年6月24日,经中华民国临时执政批准,筹建石家庄市,以石家庄为其区域。由于人口不足等原因,临时执政又于8月29日指令,将休门、栗村并入,取石家庄、休门首尾各一字,更名为石门市,同时建立了市政公所。“石门”之名,就始于此。1928年,国民政府通令全国撤销市政公所,筹建中的石门市遂告搁浅。1938年1月15日,经伪中华民国临时执行委员会批准,成立伪“石门市政公署筹备处”,直属伪河北省公署领导。1939年伪河北省公署呈文伪华北临时政府行政委员会称:“石门当地冲要,居京汉铁路中枢,正太路起点,物产集中,工商会萃,人口不足三十万,而政治、经济具有特殊情形,拟请准予设市”。同年10月7日,王克敏签发《行政委员会指令》批准石门设市,并按照《普通市组织大纲》拟具市政公署办事细则。11月13日,伪石门市政公署举行成立庆祝大会。当时,石门市的行政区划是: 东北至北宋、尖岭;西至大马村、大郭村、西王村、西谈村、西岗头;南至五里庄、塔谈村、塔冢、东王村;北至大安舍、赵陵铺、董家庄、西古城、东古城。1945年日本投降以后,国民党统治时期仍称石门市。 1947年11月1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石门。12月26日,《石家庄市政府通知》中说:“石门市自即日起改为石家庄市”。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