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Model 3显示屏拆解分析

图片
作者:汪杨刚 海微科技
Tesla Model 3自2017年发布以来,其简洁的内饰、强劲的动力及日趋成熟的AutoPilot,长期占据着各大汽车媒体的头条,2020年上半年全球销量达到14.万台,6月上海工厂的交付数量为14,954台,北上深三城的单一车型销量更是碾压所有汽车品牌。Model 3的驾舱设计取消了仪表,改用一块15.4寸大屏完成所有行车信息显示及用户交互,屏幕的左上角区域承担了仪表的功能,因此,这块屏幕的呈现效果,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车的人机交互体验。我们从海外渠道拿到一块Model 3的显示屏总成(Model Y为同一零件),通过对它进行深度拆解,来了解这块屏幕背后的设计细节。
01
Model 3 座舱设计概览
Model 3的驾舱设计取消了仪表,改用一块15.4寸大屏完成所有行车信息显示及用户交互,屏幕的左上角区域承担了仪表的功能,因此,这块屏幕的呈现效果,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车的人机交互体验。我们从海外渠道拿到一块Model 3的显示屏总成(Model Y为同一零件),通过对它进行深度拆解,来了解这块屏幕背后的设计细节。
图片
图1 正视图
图片
图2 背部细节
图片
图3 侧面细节
Model 3显示屏的设计采用了极简方式,整个产品只有两个子零件:显示屏模组、镁铝合金后壳。显示屏将用于视频传输的逻辑板与用于显示驱动的T-CON板集成在一起,通过粘接的方式固定在屏幕背面,另外,在显示屏边缘采用2.5~4.5mm的泡棉胶与镁铝合金后壳进行粘接固定(如图4)。同时,我们从网上也获取到了另外一张图(如图5),显示屏与后壳不仅进行了边缘粘接,内部还通过热熔胶进行了点胶加固。不知是Tesla发现仅用泡棉胶固定不牢靠,修改了设计,还是经过优化设计,去掉了热熔胶的工艺,留待后续求证。
图片
图4 实物拆解图
图片
图5 显示屏点胶图
接下来,我们将会从产品尺寸、光学参数、硬件方案、制造方案等方面进行一一分析,了解设计的细节。
1)产品尺寸
图片
图6 侧视图
通过对显示屏进行拆解测量,其外形尺寸如下:
图片
边框尺寸及粘接数据如下:
图片
2)结构设计
后壳采用镁铝合金材质,牌号AZ91D,通过浇铸工艺一体式成型,内部通过蜂窝状结构进行强度加强,外部采用表面喷涂工艺,呈现磨砂质感的银灰色表面效果。
图片
图7 后壳内部细节
后壳四边分别设计粘接区域,通过Tape胶带与显示屏进行粘接固定。根据拆解的数据,其四边粘接宽度为2.5mm~4.5mm。由于屏幕与后壳未通过点胶或螺丝锁附等其他方式固定,因此Tape胶的粘着力至关重要。在Tape胶带的选型以及屏幕与后壳的组装工艺上,也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
图片
图8 Tape胶带局部细节
02
Model 3 显示屏细节
3)光学参数
显示屏是LG Display为特斯拉定制开发的一块15.4寸a-Si IPS显示屏,其主要光学参数如下:
图片
车载Full-HD显示屏的常见分辨率为1920*1080(长宽比16:9),Model 3特意在屏幕底部增加了120像素,用于其空调信息和快捷按钮的常驻显示,因此其整体分辨率为1920*1200(长宽比16:10)。根据尺寸及分辨率,计算屏幕PPI为147(作为对比,蔚来ES6/ES8中控屏PPI高达188),因此细看其UI细节,存在肉眼可见的像素颗粒,即无法满足业内提出的Retina标准(综合车内视距考量PPI>180可满足Retina)。
图片
图9 常驻信息显示
屏幕采用侧入式背光,由于结构设计空间所限,并没有进行非常好的散热设计,虽然亮度只有800nit,但在24w的整体功耗下,其屏幕表面温升并不理想,即使开启车内空调,工作半小时后的屏幕表面仍然“发烫”,这对于触屏应用来说是一个设计缺陷。
触摸方案采用OGS(One Glass Solution)工艺,OGS触摸屏是在保护玻璃上直接形成ITO导电膜及触摸传感器。采用OGS方案,提高了屏幕透光度,减小屏幕厚度,减轻屏幕重量,同时又降低了产品成本。由于OGS是将触摸电路集成在Cover Lens表面,一旦玻璃受损则触摸功能无法使用,因此在消费电子领域已经被制程更先进、光学效果更好的Oncell Touch/Incell Touch所替代。对比蔚来汽车ES6/ES8的中控屏在2019年5月即采用了Oncell Touch技术,而2020年发布的领克0512.8寸显示屏则采用Incell Touch的方案。
图片
图10 常用触控方案对比
屏幕的对比度高达1450:1,NTSC色域为88%。这两个参数决定了屏幕的明暗细节及色彩还原性,在侧发光类LCD中,这样的参数已经非常优秀。如果要进一步提升屏幕的表现力,则需要更换更先进的显示方案,如直下式背光、量子点BLU或者OLED了。
4)电子设计
显示屏电子部分采用高度集成方案,T-CON板集成了视频解串功能,ADU主机输出视频可直接转换成屏幕LVDS信号进行显示驱动,具体分解如下:
图片
图11 显示屏PCBA
上图对应的各芯片型号如下表所示,根据分解,显示屏PCBA上选用的所有物料均为满足车规(AEC-Q)标准的器件:
图片
图12 显示屏关键器件清单
5)制造方案
基于其极简的结构设计,Model 3显示屏的组装也极为简单,关键工序主要是屏幕的全贴合及屏幕与后壳的压合,具体工艺步骤分解如下:
图片
图13 显示屏制造工艺分解
显示屏的贴合采用OCA(Optical Clear Adhesive)光学全贴合,OCA是一层无基材光学透明的特种双面胶,属于压敏胶的一类。材料本身无色透明、光透过率高、胶结强度好,可在室温或中温下固化,且有固化收缩小等特点。
图片
图14 OCA全贴合流程
显示屏与镁铝合金后壳之前的唯一固定仅为Tape胶带,且宽度仅为2.5mm~4.5mm,因此屏幕与后盖的压合工艺至关重要,压合力、保压时间等,都需要根据Tape胶带的物性表进行计算,才能发挥胶带的最大粘着力,确保屏幕在各种恶劣的工况下都不会脱落。
6)供应链
根据拆解分析,Model 3显示屏的供应链相对比较简单,罗列如下:
图片
图15 显示屏供应链
小结: Model 3自发布以来,一直是市场的焦点。其显示屏的设计方案,也被众多厂家拿来对比与参考。虽然在当下看来,Model 3显示屏的边框、厚度等,已经难说有多大的优势,但其极简的设计理念、悬浮式的布置方案、一体式的结构设计,仍然值得我们学习。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学习其优秀的设计,改进其存在的局限,最终为客户呈现优秀、创新、领先的产品,始终是海微科技的目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