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梳妆台”古诗翻译赏析
王佳昕
2021-03-09 11:18:24
共 3 个回答
刘雅芳
2021-03-15 21:44:46
《三门峡-梳妆台》这首诗不是古诗,而是中国现代著名诗人贺敬之所作。此诗是文言文,意思直白,无需翻译。
《三门峡-梳妆台》一改以往贺敬之信天游与民歌的风格,从语言到气势上与贺老的原作品的截然不同,其中“黄水劈门千声雷,狂风万里走东海。”、“责令李白改诗句:“黄河之水‘手中’来!”等句,大有泣鬼神而吞山河之势。梳妆台是屹立于黄河三门峡峡谷中的一个小岛(巨石)。和它一样的小岛(巨石)原来一共有6个,1957年兴建三门峡大坝时,鬼岛、神岛、人岛和梳妆台被炸掉,只有炼丹炉和中流砥柱依然屹立于黄河中心。
原文:
三门峡—梳妆台
望三门,三门开,
“黄河之水天上来”!
神门险,鬼门窄,
人门以上百丈崖。
黄水劈门千声雷,
狂风万里走东海。
望三门,三门开,
黄河东去不回来。
昆仑山高邙山矮,
禹王马蹄长青苔。
马去“门”开不见家,
门前空留“梳妆台”。
梳妆台啊,千万载,
梳妆台上何人在?
乌云遮明镜,
黄水吞金钗。
但见那,辈辈艄公洒泪去,
却不见,黄河女儿梳妆来。
梳妆来啊,梳妆来!
——黄河女儿头发白。
挽断“白发三千丈”,
愁杀黄河万年灾!
登三门,向东海:
问我青春何时来?!
何时来啊,何时来?……
——盘古生我新一代!
举红旗,天地开。
史书万卷脚下踩。
大笔大字写新篇:
社会主义——我们来!
我们来啊,我们来,
昆仑山惊邙山呆:
展我治黄万里图,
先治黄河腰中带——
神门平,鬼门削,
人门三声化尘埃!
望三门,门不在。
明日要看水闸开。
责令李白改诗句:
“黄河之水‘手中’来!”
银河星光落天下,
清水清风走东海。
走东海,去又来,
讨回黄河万年债!
黄河女儿容颜改,
为你重整梳妆台。
青天悬明镜,
湖水映光彩——
黄河女儿梳妆来!
梳妆来啊,梳妆来!
百花任你戴。
春光任你摘,
万里锦绣任你裁!
三门闸工正年少,
幸福闸门为你开。
并肩挽手唱高歌啊,
无限青春向未来!
赏析:
写三门峡往昔的1—4节为一部分,写现状和未来的5—9节为一部分。然而应以第6节为切线,分全篇为两部分:历史世象部分(1—6节,含往昔与现状);理想憧憬部分(7—9节,即远眺未来)。剀切而论,前者反映了以内容色彩为标志的划分思路,其受一般理性的规约是明显的。让我们还是回到“这一个”具体文本上来,因为解决问题的钥匙秘藏其中,它主要由作品的艺术手法体现出来。
虽然人们无一例外地指出了诗中蝉联的修辞特色,却又无一例外地就此打住了。为什么不追问下去呢?殊知某个特定的、复呈的修辞手段之于主题结构,往往总负有特殊的使命。诚然,这首诗特有气势。然气势并非散漫不羁,而是率由意脉运载着“气”,在掀荡和起伏中造成“势”,以作用于读者的心理律动。凡意脉又总会有诗人“故意”或无意倾露的若干端点,本诗的蝉联部位即是这种端点的显示。我们知道,蝉联一般表现为上句或上段末尾几字,作为下句或下段开头的几字,首尾相咬衔枚而下,遂成奔畅气势。
作品1—6节就尽在一个蝉联区内,7—9节则构成了又一个蝉联地带:一为历史世象,一为理想憧憬。这既反映了诗人对作品内容的理性态度,也透露了诗人创作过程中的生理心理脉冲,即全诗一气呵成,只是在对历史事实的描抒结束后,适时中辍蝉联,换了一次较长的气,继而气韵益足地将诗情推向峰巅。不如此把握和区划文本,不仅会割断意脉,更无缘窥得名诗结构的妙谛。结构决定功能。匠心独运的审美结构,当然会产生不同凡响的审美效应。
三门峡怪石嶙峋,山水险要。在这里,一石一沟都被冠以诱人的名字,如米汤沟、娘娘河、炼丹炉、梳妆台等等,每个名字中都包含有美丽而诡奇的神话故事。众象纷呈,诗人却从中独拈“梳妆台”,并将它与“三门峡”组合配对,以一道波折号相与连接,可谓机锋独跃,用心深焉。以艺术价值论,这并不意味着后者对前者的附丽和注脚,而是置二者于平等地位;若自思维角度揣想,它们组合配对谁也离不了谁。也许诗人宿构之初,从众景点中发现了梳妆台,于是连锁式地有了相对应形象“黄河女儿”的诞生。
这样便使黄河的拟人化有了依托,而梳妆台作为道具也有了背景。没有“台”的状写,“门”(三门峡和黄河的总指代)也就散泛无奇,不可能创造出如许鲜明动人的“黄河女儿”的抒情形象;没有“门”的描抒,“台”的形象势必显得纤巧单薄。它们之间是一种相互补足、相互加强的互辅关系。诗人以这两个形象作为端点,抛出双曲线构思,从而获致清妙而厚重、平易而独特的审美效果。这是名诗的又一奥妙所在。
革命浪漫主义气韵,在这首诗里有着强烈浓郁的存在。诗人采用什么创作方法,首先取决于他要表达的主题题材这一文本的内在要求。追溯三门峡深痛巨创的往昔,反映新中国主人对它的改造,尤其是畅想其幸福妙曼的未来,实在是历时久远、积淀丰富、场面宏阔、空前绝后的“重头戏”。对此,革命浪漫主义所具有的开放、鲜明、激越等项功能正堪负载。其次,也还与抒情主体体察到的抒情客体有关。诗人“望”三门峡——梳妆台之日,建设工程正值草创阶段,旧貌仍斑斑可考。
诗人的审美理想是要运用夸张、想象、幻想的形式,将观照对象“反映得神彩焕发,给人以千里之目”,“有震撼人心的雷霆万钧的力量”(贺敬之语)。开篇下一“望”字,便将读者与诗人一并托上现实的地基,在坚实地完成必要的陈述后,进而将所感通过想象之途,形象鹰扬地与理想接通。于是,黄河上的这一门一台,在一种诗意的扭结中,成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意愿的象征结晶,可谓立意高简,气势横绝,盎扬起浪漫主义的雄健气息。从中亦可看到,诗人对以李白为帜识的我国浪漫主义传统诗歌精神的有力的承传与发展,从而创辟出一派新美的大境界。
十分地考究于意境的创造和语言的锤炼,是这首诗在艺术上的一个显著特色。“古典加民歌”等长处,如盐入水地涵咏于作者贺敬之的全部创作中,但如此形式整饬的篇什似还鲜见。单说建行一项,它与稍后的四川诗人陆棨的名诗《重返杨柳村》一道,对促进当代诗歌语言形式的民族化群众化发生过积极影响。笔者以为,诗人的上述选择,同这一时期关于诗歌形式的理论倡导有关,同盛极一时的民歌运动的某些积极影响相涉;也更因为,黄河乃中华民族的象征,表现对象内在地要求或规范着诗风的走向。反转来,谣曲式的诗风用来抒唱民族形象,正是高度的适应与契合。民族土壤开出属于自己的名诗之花。
扩展资料:三门峡位于河南西部, 东与千年帝都洛阳市为邻,南依伏牛山与南阳市相接,西望古都西安,北隔黄河与三晋呼应,是历史上三省交界的经济、文化中心。
三门峡市域面积10309平方千米,总人口226.87万 [3] (2017年常住人口),辖2区(湖滨区、陕州区)、2县(渑池县、卢氏县)、 2个县级市(义马市、灵宝市)和1个经济技术开发区、1个产业集聚区,市人民政府驻湖滨区。
城市名片:华夏文明发祥地之一 、天鹅之城、2012年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我国六大苹果出口基地之一、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优秀旅游城市、2014中国最佳生态旅游城市、 2015年中国大陆城市"氧吧"50强。中国一艘054护卫舰命名为三门峡号。
2017年12月15日,荣膺中央电视台《魅力中国城》第一季十佳魅力城市 。
参考链接:
梁修文
2021-03-17 12:52:31
三门峡━━━━梳妆台
望三门,三门开:
“黄河之水天上来!”
神门险,鬼门窄,
人门以上百丈崖。
黄水劈门千声雷,
狂风万里走东海。
望三门,三门开:
黄河东去不回来。
昆仑山高邙山矮,
禹王马蹄长青苔。
马去“门”开不见家,
门旁空留“梳妆台”。
梳妆台啊,千万载,
梳妆台上何人在?
乌云遮明镜,
黄水吞金钗。
但见那:辈辈艄工洒泪去,
却不见:黄河女儿梳妆来。
梳妆来啊,梳妆来!
━━黄河女儿头发白。
挽断“白发三千丈”,
愁杀黄河万年灾!
登三门,向东海:
问我青春何时来?!
何时来啊,何时来?……
━━盘古生我新一代!
举红旗,天地开,
史书万卷脚下踩。
大笔大字写新篇:
社会主义━━我们来!
我们来呵,我们来,
昆仑山惊邙山呆:
展我治黄河万里图,
先扎黄河腰中带━━
神门平,鬼门削,
人门三声化尘埃!
望三门,门不在,
明日要看水闸开。
责令李白改诗句:
“黄河之水`手中'来!”
银河星光落天下,
清水清风走东海。
走东海,去又来,
讨回黄河万年债!
黄河女儿容颜改,
为你重整梳妆台。
青天悬明镜,
湖水映光彩━━
黄河女儿梳妆来!
梳妆来呵,梳妆来!
百花任你戴,
春光任你采,
万里锦绣任你裁!
三门闸工正年少,
幸福闸门为你开。
并肩挽手唱高歌呵,
无限青春向未来!
孙思佳
2021-03-19 10:13:20
《三门峡-梳妆台》一改以往贺敬之信天游与民歌的风格,从语言到气势上与贺老的原作品的截然不同,其中“黄水劈门千声雷,狂风万里走东海。”、“责令李白改诗句:“黄河之水‘手中’来!”等句,大有泣鬼神而吞山河之势。梳妆台是屹立于黄河三门峡峡谷中的一个小岛(巨石)。和它一样的小岛(巨石)原来一共有6个,1957年兴建三门峡大坝时,鬼岛、神岛、人岛和梳妆台被炸掉,只有炼丹炉和中流砥柱依然屹立于黄河中心。
原文:
三门峡—梳妆台
望三门,三门开,
“黄河之水天上来”!
神门险,鬼门窄,
人门以上百丈崖。
黄水劈门千声雷,
狂风万里走东海。
望三门,三门开,
黄河东去不回来。
昆仑山高邙山矮,
禹王马蹄长青苔。
马去“门”开不见家,
门前空留“梳妆台”。
梳妆台啊,千万载,
梳妆台上何人在?
乌云遮明镜,
黄水吞金钗。
但见那,辈辈艄公洒泪去,
却不见,黄河女儿梳妆来。
梳妆来啊,梳妆来!
——黄河女儿头发白。
挽断“白发三千丈”,
愁杀黄河万年灾!
登三门,向东海:
问我青春何时来?!
何时来啊,何时来?……
——盘古生我新一代!
举红旗,天地开。
史书万卷脚下踩。
大笔大字写新篇:
社会主义——我们来!
我们来啊,我们来,
昆仑山惊邙山呆:
展我治黄万里图,
先治黄河腰中带——
神门平,鬼门削,
人门三声化尘埃!
望三门,门不在。
明日要看水闸开。
责令李白改诗句:
“黄河之水‘手中’来!”
银河星光落天下,
清水清风走东海。
走东海,去又来,
讨回黄河万年债!
黄河女儿容颜改,
为你重整梳妆台。
青天悬明镜,
湖水映光彩——
黄河女儿梳妆来!
梳妆来啊,梳妆来!
百花任你戴。
春光任你摘,
万里锦绣任你裁!
三门闸工正年少,
幸福闸门为你开。
并肩挽手唱高歌啊,
无限青春向未来!
赏析:
写三门峡往昔的1—4节为一部分,写现状和未来的5—9节为一部分。然而应以第6节为切线,分全篇为两部分:历史世象部分(1—6节,含往昔与现状);理想憧憬部分(7—9节,即远眺未来)。剀切而论,前者反映了以内容色彩为标志的划分思路,其受一般理性的规约是明显的。让我们还是回到“这一个”具体文本上来,因为解决问题的钥匙秘藏其中,它主要由作品的艺术手法体现出来。
虽然人们无一例外地指出了诗中蝉联的修辞特色,却又无一例外地就此打住了。为什么不追问下去呢?殊知某个特定的、复呈的修辞手段之于主题结构,往往总负有特殊的使命。诚然,这首诗特有气势。然气势并非散漫不羁,而是率由意脉运载着“气”,在掀荡和起伏中造成“势”,以作用于读者的心理律动。凡意脉又总会有诗人“故意”或无意倾露的若干端点,本诗的蝉联部位即是这种端点的显示。我们知道,蝉联一般表现为上句或上段末尾几字,作为下句或下段开头的几字,首尾相咬衔枚而下,遂成奔畅气势。
作品1—6节就尽在一个蝉联区内,7—9节则构成了又一个蝉联地带:一为历史世象,一为理想憧憬。这既反映了诗人对作品内容的理性态度,也透露了诗人创作过程中的生理心理脉冲,即全诗一气呵成,只是在对历史事实的描抒结束后,适时中辍蝉联,换了一次较长的气,继而气韵益足地将诗情推向峰巅。不如此把握和区划文本,不仅会割断意脉,更无缘窥得名诗结构的妙谛。结构决定功能。匠心独运的审美结构,当然会产生不同凡响的审美效应。
三门峡怪石嶙峋,山水险要。在这里,一石一沟都被冠以诱人的名字,如米汤沟、娘娘河、炼丹炉、梳妆台等等,每个名字中都包含有美丽而诡奇的神话故事。众象纷呈,诗人却从中独拈“梳妆台”,并将它与“三门峡”组合配对,以一道波折号相与连接,可谓机锋独跃,用心深焉。以艺术价值论,这并不意味着后者对前者的附丽和注脚,而是置二者于平等地位;若自思维角度揣想,它们组合配对谁也离不了谁。也许诗人宿构之初,从众景点中发现了梳妆台,于是连锁式地有了相对应形象“黄河女儿”的诞生。
这样便使黄河的拟人化有了依托,而梳妆台作为道具也有了背景。没有“台”的状写,“门”(三门峡和黄河的总指代)也就散泛无奇,不可能创造出如许鲜明动人的“黄河女儿”的抒情形象;没有“门”的描抒,“台”的形象势必显得纤巧单薄。它们之间是一种相互补足、相互加强的互辅关系。诗人以这两个形象作为端点,抛出双曲线构思,从而获致清妙而厚重、平易而独特的审美效果。这是名诗的又一奥妙所在。
革命浪漫主义气韵,在这首诗里有着强烈浓郁的存在。诗人采用什么创作方法,首先取决于他要表达的主题题材这一文本的内在要求。追溯三门峡深痛巨创的往昔,反映新中国主人对它的改造,尤其是畅想其幸福妙曼的未来,实在是历时久远、积淀丰富、场面宏阔、空前绝后的“重头戏”。对此,革命浪漫主义所具有的开放、鲜明、激越等项功能正堪负载。其次,也还与抒情主体体察到的抒情客体有关。诗人“望”三门峡——梳妆台之日,建设工程正值草创阶段,旧貌仍斑斑可考。
诗人的审美理想是要运用夸张、想象、幻想的形式,将观照对象“反映得神彩焕发,给人以千里之目”,“有震撼人心的雷霆万钧的力量”(贺敬之语)。开篇下一“望”字,便将读者与诗人一并托上现实的地基,在坚实地完成必要的陈述后,进而将所感通过想象之途,形象鹰扬地与理想接通。于是,黄河上的这一门一台,在一种诗意的扭结中,成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意愿的象征结晶,可谓立意高简,气势横绝,盎扬起浪漫主义的雄健气息。从中亦可看到,诗人对以李白为帜识的我国浪漫主义传统诗歌精神的有力的承传与发展,从而创辟出一派新美的大境界。
十分地考究于意境的创造和语言的锤炼,是这首诗在艺术上的一个显著特色。“古典加民歌”等长处,如盐入水地涵咏于作者贺敬之的全部创作中,但如此形式整饬的篇什似还鲜见。单说建行一项,它与稍后的四川诗人陆棨的名诗《重返杨柳村》一道,对促进当代诗歌语言形式的民族化群众化发生过积极影响。笔者以为,诗人的上述选择,同这一时期关于诗歌形式的理论倡导有关,同盛极一时的民歌运动的某些积极影响相涉;也更因为,黄河乃中华民族的象征,表现对象内在地要求或规范着诗风的走向。反转来,谣曲式的诗风用来抒唱民族形象,正是高度的适应与契合。民族土壤开出属于自己的名诗之花。
扩展资料:
三门峡位于河南西部, 东与千年帝都洛阳市为邻,南依伏牛山与南阳市相接,西望古都西安,北隔黄河与三晋呼应,是历史上三省交界的经济、文化中心。
三门峡市域面积10309平方千米,总人口226.87万 [3]  (2017年常住人口),辖2区(湖滨区、陕州区)、2县(渑池县、卢氏县)、 2个县级市(义马市、灵宝市)和1个经济技术开发区、1个产业集聚区,市人民政府驻湖滨区。
城市名片:华夏文明发祥地之一 、天鹅之城、2012年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我国六大苹果出口基地之一、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优秀旅游城市、2014中国最佳生态旅游城市、 2015年中国大陆城市"氧吧"50强。中国一艘054护卫舰命名为三门峡号。
2017年12月15日,荣膺中央电视台《魅力中国城》第一季十佳魅力城市 。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