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故宫介绍》ppt课件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72916542 上传时间:2019-01-24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1.6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沈阳故宫介绍》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沈阳故宫介绍》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沈阳故宫介绍》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沈阳故宫介绍》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沈阳故宫介绍》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沈阳故宫介绍》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沈阳故宫介绍》ppt课件(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世界文化遗产,“沈阳故宫”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和清太宗皇太极修建并使用过的宫殿,距今巳有360余年的历史。故宫按布局分为东路、中路和西路。故宫西路以及中路两旁的东所和西所均为乾隆时期所建 。,大政殿俗称八角殿。始建于1625年,清太祖努尔哈赤营建的,是盛京皇宫内最庄严最神圣的地方。初称大衙门,1636定名笃恭殿,后改大政殿。殿内设有宝座、屏风及熏炉、香亭、鹤式烛台等。大政殿用于举行大典,如皇帝即位,颁布诏书,宣布军队出征,迎接将士凯旋等。此殿为清太宗皇太极举行重大典礼及重要政治活动的场所。,故宫的构成,十王亭位于大政殿两侧八字形依次排列。其东侧五亭由北往南依次为左翼王亭、镶黄旗亭、正白旗亭、镶白

2、旗亭、正蓝旗亭;西侧五亭依次为右翼王亭、正黄旗亭、正红旗亭、镶红旗亭、镶蓝旗亭。是清初八旗各主旗贝勒、大臣议政及处理政务之处。这11座亭子,就是11座帐篷的化身。帐篷是可以流动迁移的,而亭子就固定起来了,显示了满族文化发展的一个里程。,故宫的构成,大清门是盛京皇宫的正门,俗称午门,它是一座面阔五间的硬山式建筑,房顶满铺琉璃瓦,饰以绿剪边,尤其是大清门山墙的最上端,南北突出的四个墀头,三面皆用五彩琉璃镶嵌而成,纹饰为凸出的海水云龙及象征吉祥的各种动物,与整个宫殿建筑混成一体,显得十分协调。大清门建于天聪六年(1632年)之前,为盛京皇宫中皇太极续修的早期建筑之一。原称大门、正门。1636年定宫殿

3、名时称大门为大清门。大清门的满文译音为“代青杜卡”(代青即大清,杜卡为门)。,故宫的构成,凤凰楼建造在4米高的青砖台基上,有三层,三滴水歇山式围廊,顶铺黄琉璃瓦,镶绿剪边。此楼为盛京最高建筑,故有盛京八景之一“凤楼晓日”、“凤楼观塔”等传称。凤凰楼上藏有乾隆御笔亲题的“紫气东来”匾。,故宫的构成,清宁宫为五开间前后廊硬山式。是清太宗皇太极和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居住的“中宫”。室门开于东次间,屋内西侧形成“筒子房”格局,东梢间为帝后寝宫。宽大的支摘窗式样朴素,棂条皆以“码三箭”式相交,宫门亦不用隔扇式。正对宫门竖立祭天的“索伦竿”,此均为源自满族民间的传统风格。殿顶铺黄琉璃瓦镶缘剪边,前后皆方形檐柱

4、,柱头饰兽面,檀枋施彩绘等,则是吸收汉、藏民族建筑艺术。,故宫的构成,文溯阁建于1782年(乾隆四十七年)。专为存放文溯阁四库全书而建,另有古今图书集成亦存于阁内。是沈阳故宫西路的主体建筑,建筑形式仿照浙江宁波的天一阁,面阔六间,二楼三层重檐硬山式,前后出廊,上边盖黑色琉璃瓦加绿剪边,前后廊檐柱都装饰有绿色的地仗。所有的门、窗、柱都漆成绿色,外檐彩画也以蓝、绿、白相间的冷色调为主,这与其它宫殿红金为主的外檐彩饰迥然不同。其彩绘画题材也不用宫殿中常见的行龙飞凤,而是以“白马献书”、“翰墨卷册”等与藏书楼功用相谐,的图案,给人以古雅清新之感。采用黑色琉璃瓦为顶,主要是为了使整座建筑外观风格相统一。

5、 文溯阁后面,有抄手殿廊连接着仰熙斋,斋后为九间房,其中有芍药圃、梧桐院等。这是乾隆皇帝“东巡”时的读书之所。,故宫的构成,沈阳故宫博物院不仅是以其多民族风格的宫苑建筑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更以其丰富的院藏文物珍宝而享誉中外。其中,尤以明清宫廷文物弥足珍贵,堪称国宝。院藏文物珍宝展是集故宫院藏服饰、珐琅器、书画、雕刻品、漆器、瓷器等门类藏品之精粹。这些文物集中体现了中国劳动人民高超的工艺水准和清代宫廷的艺术风格,反映了中国明清时期生产工艺的水平。具有重要的观赏价值和研究价值。展览采用世界先进陈形形式,充分运用现代设备和陈列手段,同时又保持皇宫的古朴风貌,使您仿佛步入艺术圣殿 。,文物陈列,文物陈

6、列,清代皇宫外国礼品展沈阳故宫收藏和陈列的明清历史文物、艺术珍品及工艺美术品中,有许多中西文化交流工艺品,如钟表、玻璃器可谓独具特色。自十七世纪以来,西方一些国家把大量的钟表、玻璃器输往广州、由广东海关购置贡进皇宫,海外各国使者也竞相以本国精致的钟表、玻璃器作为贵重礼品赠给大清王朝,用这些巧于构思,精心制作的钟表、玻璃器精美艺术品取悦于皇帝,不仅是帝后怡情赏玩之物,也是宫殿里不可少的一种装饰品。这些技艺精湛的工艺品,充分显示了外国匠师们的创造智慧与艺术才能,同时也是十七、十八世纪,中西方文化交流,贸易往来的历史见证。,嘉荫堂内左侧展放一辆“太平车”。太平车,又名佛车、七宝车、是清代盛京实胜寺每

7、年正月十四和十五两天,举行“跳布匝”(ZA)(打鬼)仪式时,从北塔寺接送迈达礼佛的专乘。,嘉荫堂内右侧展示清代皇帝礼舆(音yu),楠木质、双层穹盖,上层八角形,下层四角形,左右开窗,16人抬行。清代皇帝参加大典出宫用礼舆,外出巡视用轻布舆,一般出行用步舆。,沈阳故宫内的五体清文鉴石碑。 御制五体清文鉴是乾隆末年(1794年)编成的民族语言辞书。该书收词包括满、藏、蒙、回、汉五种语言,是在御制四体清文鉴基础上增加维吾尔语而成。原书六函,36卷,2563页,分为正编(32卷)、补编(4卷)。按词义类别分为部(如“天部”)、类(如“天文类”),类下分则,共56部、318类、616则,共收词约1867

8、1条。,历史之谜,修建时间,1625年的三月初三上午,努尔哈赤越过浑河进入沈阳城筑城定都。然而,作为都城象征的皇宫是什么时候开始修建的,清朝的史料中都没有记载。沈阳故宫博物院研究室主任佟悦解释,这可能是因为修建皇宫是劳民伤财的举动,尤其在当年战乱纷争、百姓生活困难,刚刚定都沈阳就修建皇宫不像是明君所为。所以,史官对建皇宫的大事件采取了回避态度。有人推测故宫是老罕王迁都之前就已经开始建设。佟悦认为这种说法不太可能。因为努尔哈赤是早上决定迁都,当日下午就动身的。决定没有定下迁都之前不可能开始建宫殿。,历史之谜,史料对故宫的最早记载是,1637年正月初一,皇太极在大政殿举行典礼仪式。按照沈阳的天气,

9、说明大政殿在1636年10月之前就应该完工。据介绍,1621年三月,努尔哈赤率八旗兵横扫辽东,不到十天攻克70余座城池,包括沈阳和辽阳。打下辽阳之后,老罕王手下的大臣都想回抚顺老家,胸怀大略的努尔哈赤力排众议决定从萨尔浒迁居辽阳。1625年,努尔哈赤再次提出迁都沈阳,努尔哈赤认为,沈阳进可攻明朝和蒙古,退可一日回到萨尔浒老家,离开重镇辽阳还可以避开明朝的风头。三月三日(农历)上午决定出发,下午数十万八旗子弟开始启程,当晚到达沈阳辽阳交界的虎皮驿。四日清晨,努尔哈赤越过浑河进入沈阳。定都沈阳后,努尔哈赤加固明朝城墙,建造八门,改城内十字形大街为井字形格局,并在城北建造罕王宫居住。,谁才是沈阳故宫

10、的“总工程师”,同样是侯氏宗谱掀开了冰山一角。宗谱中记录了这么一段文字:“大清高皇帝兴师吊伐以得辽阳,即建都东京,于天命七年修造八角金殿,需用琉璃龙砖彩瓦,即命余曾祖振举公董督其事,特授夫千总之职。后于天命九年间迁至沈阳,复创作宫殿龙楼凤阙以及三陵各工等用。又赐予壮丁六百余名以应运夫差役驱使之用也。余曾祖公竭力报效,大工于是乎兴。选择一十七名匠役,皆竭力报效。”佟悦认为,这段文字说明,侯振举这个人与沈阳皇宫的营造关系很大。从以上文字可以判断,侯振举应该是建造故宫的负责人之一,但是考虑到沈阳故宫中有许多建筑是满蒙风格,侯振举作为一个汉人,不可能设计出来,所以除了侯振举之外,应该还有其他的满族设计

11、者和建造者。 对此,也有人提出了不同意见。有专家认为,侯振举只是“烧制琉璃瓦的管窖人”,而不是沈阳故宫的“工程师”,因为侯振举是从海城迁至沈阳的,根据海城县志载:“城东南三十五里,在岩山山麓有黄瓦窖,制黄琉璃瓦。清时工部派五品官监制黄瓦。以备陵寝宫殿之用。”其卷2民族中有这样的记载:“侯氏,原籍山西明福县,后徙本境。清初隶汉军旗,世袭盛京五品官,监制黄瓦,族繁户众,世居城东南析木城。”该县志又在重修缸窖岭伯灵庙碑记并序中说:“清初修理陵寝宫殿,需用龙砖彩瓦,因赏侯振举盛京工部五品官” 所以,究竟是几个人一同修筑了这座清代宫殿,还是由某位大师具体设计,这个问题也一直是未解之谜,矗立在沈阳故宫红墙之外、街道旁边的清沈阳故宫 - 世界文化遗产巨石标记。,风曳丝丝雨。望深宫、龙游赤柱,凤飞廊庑。斑驳宫墙沧桑说,故事百年堪赋。太祖勇、沙场无阻。更有天聪驰铁马,任征衣、叠叠烟尘覆。榛莽困,犬鸦护。 挥戈飞镝鸣鼙鼓,八旗子、风云叱吒,吟龙啸虎。蒙古鸡林归旗下,从此江山渐固。更难得、关雎情笃。可叹玉人纤纤体,纵帝王、焉挽香魂住?凝翠瓦,思千缕。,谢谢欣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