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高校科研组织模式变革从何处着力】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科技实力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标志。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教育、科技、人才事业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2022年8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高校有组织科研 推动高水平自立自强的若干意见》,就推动高校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加强有组织科研,全面加强创新体系建设,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服务国家科技自立自强作出部署。 上海交通大学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号召,紧紧围绕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目标定位,主动前瞻布局,创新科研组织模式,加强人才梯队建设,推进体制机制改革,着力破解科研组织“小、散、虚”的问题,系统推进有组织的科研体系探索,逐渐形成具有上海交大特色的有组织科研模式。 以需求与问题为牵引 探索多元化科研组织模式 学校围绕国家各项中长期发展规划中的战略性、长期性、紧迫性科技需求与问题开展研究,创新性探索多元化科研组织模式。学校为切实加强基础研究,夯实科技自立自强根基,构建了基础研究特区模式;以平台建设为抓手,协同多方力量,综合布局交叉研究,构建了集成攻关大平台模式;全面激发学校学者创新活力,全方位多层次为科学家提供良好学术氛围,构建了创新策源模式。 战略导向与自由探索相结合的基础研究特区模式。学校围绕重大科学问题,开展前瞻性、长期性、引领性的交叉科学研究和技术研发,支持和鼓励一批优秀青年科学家“敢啃硬骨头、勇闯无人区”,从而构建了基础研究特区模式。学校启动了“基础研究特区计划”试点,在充分尊重基础研究科学规律的基础上,坚持战略导向与自由探索相结合,发挥学科及人才优势,推进交叉融合,聚焦原始创新,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范式。 围绕粒子与核物理、天文与天体物理、量子基础科学等重要基础科学领域,学校大力建设李政道研究所。聚焦分子科学领域的世界科学前沿,学校建设了变革性分子前沿科学中心。为了强化理、工、生命、医学等前沿领域的学科交叉和青年人才培养,学校成立了自然科学研究院。 学校鼓励科学家在这些学术特区中开展多学科交叉,围绕基础重大科学问题,开展持续研究,形成高水平、标志性、有影响力的成果,采用中长期评估代替考核,构筑鼓励探索、宽容失败的